《海外国医》 连载4
来源: 世界华人周刊 海外观察第一站  日期:2022-04-05 14:18:50  点击:2163  属于:文化交流
      《内经》多针针法新解及其在“筋膜瘢痕针刺
                       松解术”中量化运用

                                      刘宝库 董亚静
                                纽约中医针灸专家门诊


【摘要】简述《内经》 多针 针法“偶刺,傍刺,齐刺,扬刺,赞刺”的概念和现代名家注解与临床应用, 笔者用自创自洽“筋膜瘢痕致病理论 , 筋膜瘢痕穴,筋膜瘢痕针刺松解术”筋膜瘢痕针灸体系及其技术 观点,以数学模式,解读《内经》多针针法,量化操作,客观筋膜瘢痕穴扎跳得气,最快 3 秒即可松解开, 症状快速缓解,成功还原了《内经》时代针刺神奇疗效之事实。“筋膜瘢痕针刺松解术”不但可以改变 筋膜的功能,还可以改变其结构,对针刺手法科学化研究及临床疗效提升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关键词】《内经》多针针法,筋膜瘢痕致病理论,筋膜瘢痕穴,筋膜瘢痕针刺松解术,量化,扎跳
笔者根据 30 年 20 余万人次治疗世界 各种临床经验和千余次自身体验,创立 自洽“筋膜瘢痕针灸治疗体系” 其核心为“筋 膜瘢痕致病理论 , 筋膜瘢痕穴,筋膜瘢痕针 刺松解术”。

1. 筋膜瘢痕针刺松解术概捻 : 原名针刺疤痕针刺松解术,常被认为 只治疗皮肤上疤痕组织,因此法广泛适用 于各种组织结构瘢痕组织,故将其改名为 筋膜瘢痕针刺松解术。它是以中医的经筋 (即指筋膜 + 神经)为生理基础,以其病理 改变所形成的筋膜瘢痕组织为靶目标,靶 心为”瘢痕穴”, 以传统腧穴为坐标,汲取 古典和现代针刺手法之精华,按循证医学 标准,整合了激痛点,采用针刀医学精细 的解剖理念,用关节腔镜的视野和再生医 学机理,以针刺扎跳为得气标准,以 3 秒 见效为单位针灸伤科特效针刺手法。 “筋膜瘢痕针灸治疗体系”是把经筋,筋膜病理改变所产生的瘢痕组织对细胞、 组织、器官、系统以及身心健康造成的影 响为临床研究重点,用针刺手法各破坏种 结构,各个层次的瘢痕组织使其重建,从 而快速恢复经筋、筋膜与神经生理功能为 目的针灸治疗体系。


2.《内经》多针针法回顾 :

《内经》时代,不论是针灸治疗的疗效 上,还是各种针法操作上都达到了一个鼎 盛时期,为以后针刺手法立下不朽的丰碑, 也为后世各家针法的创新提供了标准的范 本,同时也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由于 每个医生,文化背景,临床经验等差异, 对《内经》里的各种针法解读也不尽相同, 在临床应用手法过程中,甚至有些手法因没有被正确地使用,使其疗效大打折扣, 没有真正的发挥针刺手法在治疗上应有的作用,而趋于走向没落。在国外,针灸的 疗效常被怀疑,甚至被比作安慰剂,给中国原创的伟大针灸文化蒙上了阴影。有鉴 于此,笔者根据多年对针刺手法临证经验, 把古代《内经》一些多针针刺方法厘定后 “量化”地用在“筋膜瘢痕针刺松解术”中, 治疗肌筋膜瘢痕所致诸多病症中,取得了 最快 3 秒就可消除瘢痕组织的效果,重新 还原了古代针灸神奇疗效之事实。认真研读 , 量化应用《内经》中多针针法:“偶刺”、“旁 刺”、“齐刺”、“扬刺”、“赞刺”在针刺治疗经筋筋结,筋膜瘢痕组织所导致慢性疼 痛痛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3. 《内经》针法、现代名家注解及笔者 新解

3.1 偶刺 《内经》针法 : 偶刺 :“偶刺者,以手直心若背,直痛 所,一刺前,一刺后,以治心痹。刺此者, 傍针之也。”

3.1.1 偶刺法(刘炎注解)




本法为一针刺在前,一针刺在后,前 后阴阳对偶的针法,故名之。

操作方法 :此法以一手按前心,相当 胸部的募穴等处,以手按其后背,相当于 相应的背俞穴处,当前后有压痛处进针。 这一前以后,阴阳对偶的刺法,称为 偶刺,又称“阴阳刺”。

【临床应用】:临床对脏腑病痛以及胸 腹募穴和背俞穴相配同刺,即属本法。 (刘 炎的偶刺黑白插图) 3.1.2 偶刺法( 蔺云桂注解)



2 : 偶刺法,是阴阳相对的针刺方法,古代用 于治疗心痛病,如胃脘疼痛证,在腹部疼 痛处刺 1 针,再在相应的部位刺一针,或 是在背部的胃痛反射区刺一针。这种方法 为现代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如胃痛刺上 脘穴再刺胃俞穴或肝穴 ;痢疾刺天枢穴及 背部的大肠俞;生殖病症刺上髎,次髎。 (蔺 云桂偶刺图)

3.1.3 偶刺法(笔者双针平行刺法) :
刘炎,蔺云桂对 “ 偶刺者,以手直心若背, 直痛所,一刺前,一刺后,以治心痹。刺此者,
傍针之也”只解释了此句前一半,主要强调 了针刺配伍问题,后半部分“刺此者,傍针 之也”没有做出解释。但笔者认为,《内经》 这段话中虽然没有对此法解释那么清楚,在字里行间已表达其意,如‘偶’有一对,一 双之意,再之‘刺此者,傍针之也。’再次强




调,这种针法旁边儿还有一针的意思。这根 针怎么扎?是直刺?斜刺?平刺?这里只是
笼统地一语带过。除了刘炎、蔺云桂的针刺 手法专著图谱中皆用的是斜刺,中医院校用
的 教科书 3 及其他专著中亦是如此解释与应 用 。笔者认为‘偶刺’表达两根针针刺的意
思之外,还有是双针针刺之意,并且应该是 双针平行一起刺入,进针、行针,一气呵成,
方能才能体现双针的刺激量和效果,双针的 叠加效应是 1+1>2 的。此法如德国的双管猎
枪,两弹齐发,火力与威力一定超过一颗子弹, 这才是偶刺另一层含意所在。

【临床应用】笔者的’偶刺’多用于经筋 筋结型筋膜瘢痕组织病变,扎跳得气,才会取 得最佳疗效。如肱二头肌腱损伤导致的肌腱与 腱鞘间的瘢痕组织粘连,用此法治疗,会有立 竿见影效果。(笔者双针针法操作彩色插图 ) 3.2 傍针刺法 : 《内经》针法 “傍针刺者,直刺、傍刺各一,以治留痹 久居者也。 ”

3.2.1 傍针刺法(刘炎注解)
1 : 本法正穴刺一针,旁边再刺一针,正旁配 合而刺,所以称“旁针刺”。 【操作方法】:先直刺一针,再在近旁斜向 加一针。

【临床应用】:这种刺法多用于压痛比较明 显,而且固定不移,久久不愈的痹症。此种刺
法为加强局部压痛处的通经活络作用而设。”

此种刺法,多应用在压痛比较明显,而且固定 不移,久久不愈的痹证。是先直刺一针,再在
近旁斜向加刺一针。由于正傍配合而刺,所以 称“傍针刺”。”( 刘炎傍针刺黑白插图 ) 3.2.2 傍针刺法(蔺云桂注解)

2 : 即在穴位上刺针的旁边再刺一针,
以加强针敢和刺激效果,其作用与齐刺 法没有多大区别。” ( 蔺云桂傍针刺黑白 插图 )

3.2.3 傍针刺法 ( 笔者”双针平行 法“注解):
笔者认为,“直刺、傍刺各一”刘炎、 蔺云桂不论在文字上还是图谱上,都是指 另外一针斜刺,笔者认为“傍针刺”也是 指二根针说的,也应该双针刺平行同刺, 并非斜刺,平行针刺扎跳得气,才能达到双针同时起效松解的目的。与“偶刺”实际相 同的操作与作用, 双针针刺的部位较深,“留 痹久居”就是长久不易治愈的病,就是指经筋、 筋膜劳损导致经筋筋结和筋膜瘢痕组织,如临 床常见较大面积臀中肌筋膜损伤形成条索状 物瘢痕组织。
(笔者双针平行针法彩色插图)
3.3 齐刺法 :
《内经针法》:“齐刺者,直入一,傍入二, 以治寒气小深者。或曰三刺,三刺者,治痹
气小深者也。”

3.3.1 齐刺法 ( 刘炎注解 )
1 : 这种针法是正中先刺一针,并于两旁各刺 一针,三针齐用,故名齐刺。这种刺法与恢刺
相反,恢刺为一穴多刺,或称多向刺 ;齐刺为 三针集合,故又称三刺。治疗病变范围较小而
部位较深的痹痛等症。 本法三针一齐刺,以治寒气小深者。或曰三刺,治痹气小深者也。
【操作方法】:这种针法是先刺一针,并于两旁各一针,三针齐用,故名齐刺。
【临床应用】:治疗病变范围较小部位较深的痹痛等证” 。( 刘炎的齐刺黑白插图)
3.3.2 齐刺法( 蔺云桂注解)


齐刺指 在病灶区并 刺三针的方 法, 这 种 方 法主要用于 较深的局部 压 痛 点, 有 的是加强穴 位针感而多 刺 两 针 者。” (蔺云桂齐刺 黑白插图) 3.3.3 齐刺法(笔者“三针平行刺法”): 笔者认为 :“齐刺者,直入一,傍入二, 以治寒气小深者。或曰三刺,三刺者,治痹气 小深者也。”此段话讲的是应该三针平行同时 刺入,不应是分开刺入,三针一齐刺入, 如三 弹齐发,威力至少成三倍增加,否则就叫刺三 针了,故叫齐刺。 三针同时刺入,同时行针, 扎跳得气松解经筋筋结,筋膜的痉挛、挛缩筋 膜瘢痕组织。此种刺法比‘偶刺’有增加了一 根针,但所产生刺激量是 2+1>3 的效果,治疗 ‘比偶刺‘或’傍针刺’刺激量更强烈些, “治 寒气小深,痹气小深者也”是指临床中常见的




3.4 四针刺法(笔者创立“四针平行 针刺法”): 用四根针平行同时针刺至筋膜瘢痕组织病 灶处。
内经针法为什么没提此针法?笔者猜想, 可能古人故意留此空白,因前面已经提过“偶 刺”,“傍针刺”已经有了,那么两者相加不就 是“四针刺”法,只是不再赘述而已。其针刺 手法操作与齐刺相同,以扎跳得气,治疗面积 更大些经筋筋结,筋膜瘢痕组织 。 (笔者四针 针法刺彩色插图)
3.5 扬刺法(《内经》针法):




“扬刺者,正内一,傍内(纳)四而浮之, 以治寒气之博大者也。”

3.5.1 扬刺法(刘炎的注解 1 ):
是在穴位正中先刺一针,然后在上下左右 各浅刺一针,刺的部位较为分散,故称为扬刺。 本法适宜治疗寒气浅而面积较大的痹证。近代 梅花针叩刺法,即为扬刺法的演变。(刘炎的扬刺黑白插图)
3.5.2 扬刺法(蔺云桂注解)

2 : 扬有散的意思,亦即散开的刺法,其方法 是在病灶的中间刺一针,再前后左右四个方向
向病灶斜刺四针,古代又称为“五刺“,现代取名为“五虎擒羊”。多用于来治疗皮下囊肿等,
古代则用于面积较大的病灶区。 (黑白插图(2) 蔺云桂) 3.5.3 扬刺法(笔者“五针平行针刺法”): 笔者认为,刘炎,蔺云桂的观点及中医院 校教材 3 对“扬刺”的几乎一样解释,如此 解释在临床中应用治疗痛的病灶时针刺分散, 力量不集中,无法做手法,刺激量不够,五针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笔者认为此种刺法, 一是强调用针的数量为五 ;二是强调五针的 排列方式,但没有说两者怎样完成操作,或 针后还应做什么?特别是用手法的细节问题 没谈,笔者常把五根针并列,一字排开,同
时刺入行针,用于治经筋、筋膜损伤所致瘢 痕组织病变区域较大者,此种情况下,一根 针达不到足够的刺激量,只有五根针才能做




得到,扎跳感跳得气为佳。如肩井穴针刺松解斜方肌痉挛或劳损所致肌肉筋膜瘢痕组织
多用此法。(笔者彩色五针针法插图)
3.6 赞刺法《内经》针法 : “赞刺者,直入直出,数发针而浅之出血, 是谓治痈肿也。”
3.6.1 赞刺法(刘炎赞刺法)
1 : “直入直出,刺入浅而出针快,是连续分 散浅刺出血的刺法,用治痈肿、丹毒等症。赞
是赞助其消散的意思,故称赞刺。” (刘炎赞刺 的黑白插图)

3.6.2 赞刺法 (蔺云桂的注解)
2 : 赞刺是对准痈肿部位进行浅刺,使之出血, 、以驱散热毒。刺的深度在皮肤层,痈肿炎症在未化脓或化脓期都可以采用。 此法,对消炎及止痛都有一定的效果。此 种刺法使用的针锋有芒,尖而锐,钝的针则不 宜采用。” (蔺云桂的赞刺针法)

 3.6.3 赞刺法(笔者的“排针刺法”):
笔者认为,除了上述的刘炎和蔺云桂解释 内容以外,应还有另一层含义就是,原文所说
“赞刺者,直入直出,数发针而浅之出血”的“数发针”是指多扎针之意,‘浅之出血’,那 么,如果不浅之,就可以治疗其他疾病了? 根据病情而定针的数量, 在经筋,筋膜病变临 床中,根据其形成瘢痕组织病灶的大小而定 针数,笔者在临床治病时,常用十几根针一 字排开,一起刺入、一起行针,如万箭齐发, 以达到最大的刺激量,扎跳得气为最佳。此种刺法就如同 24 管弹炮一起齐发,威力巨大
无比,针灸治病也是如此。笔者叫它“排针刺”。 如常见的腰背筋膜劳损所形成的巨大筋膜瘢
痕组织,在上述提到各种针法刺激量不足时 用此法,否则很难达到预期治疗效果,故用 此法。(笔者的赞刺彩色多针插图)

                                                             4. 小结 :
笔者多年用“筋膜瘢痕针刺松解术”治 疗经筋筋结,筋膜瘢痕组织过程中, 找到了一 些《内经》多针针刺方法应用规律,用针多少, 跟瘢痕组织大小成正比,并且两根针以上的 针刺方法,都应平行针刺才能达到针刺应有 的效果,并不只是刘炎、蔺云桂及中医院校 教科书 3 上描述的斜刺,斜刺偏于扎针形式,没有连续针后的手法操作。笔者从经筋筋结, 筋膜瘢痕组织角度对上述《内经》多针“偶刺, 傍针,齐刺,扬刺,赞刺”针法给予新注解, 强调的是多针针刺时,不但要考虑到针的数 目,还要考虑到阵排列方式,更要考虑针刺 后的手法操作扎跳得气才是治疗关键。

只要操作得当,最快 3 秒及达到立竿见影的疗效, 从而证明了两千多年前《内经》里所描述的 效果“...... 刺之要,气至而有效,效之信,若 风之吹云,明乎若见苍天,刺之道毕矣。”是 临床事实,并非神话,掌握其针刺手法要领, 疗效完全可以复制。 现总结如下 :

一 . 针具的“量化”- 扎针的数量 :
偶刺与旁针刺 :(2 针刺)(双针 ) :针具 数量为 2 根针
齐刺(3 针刺): 针的数量 3 根针 四针刺(4 针刺):笔者的创立针刺法 :
针的数量为 4 根扬刺(5 针刺):针的数量为 5 根针 赞刺 :(6 针以上):针的数量为 6 根或 6 根以上,笔者最多的时候一次性刺入 20 根针

二 . 穴位的“量化”- 筋膜瘢痕组织穴 :
筋膜(经筋)损伤后,在愈合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病理产物 - 瘢痕组织为针刺靶点目
标 - 瘢痕穴,其形成面积大小用针的数量, 找到了《内经》中“偶刺,旁针刺,齐刺, 扬
刺,赞刺“法应用规律和适应症。

二 . 得气的“量化”- 扎跳感 :
在扎针、行针的过程中针下、手下的经 筋筋结、筋膜瘢痕组织有跳动感为最佳得气
标准。

三 . 针法操作“标准化”:
针具皆以“一”字排列,平行针刺,方 能达到最佳针刺效果。

四 . 穴位“客观化”:穴位可以作为“量

化变化”参数,即瘢痕组织穴位大小,敏感度 有无为治疗追踪目标,最终以清除经筋筋
结、筋膜瘢痕组织直至为治疗目的 。

五 . 恢复速度可以“秒化”:恢复速度, 可以一秒计算,笔者经验,最快 3 秒就可见效。
通过对《内经》针法“量化”( 数学模式 2.3.4.5.6+ 来表达 ) 研究与应用,创立的筋膜
瘢痕组织针刺松解术, “筋膜瘢痕组织致病理 论”的提出,找到了内经针灸理论现代医学
依据,并找到了针灸穴位,针刺手法病理物 质结构基础就是筋膜瘢痕组织 ,即内经所讲
“筋结”病理结构。“筋膜瘢痕针灸理论体系” 让传统针灸理论与现代激痛点理论有机对接,
并架起了两者的桥梁。此术不论是在筋膜瘢 痕组织诊断,筋膜瘢痕穴位的选择、针刺手 法操作、疗效评估都符合循证医学标准,再 生医学机理证明了通过针刺可以使筋膜瘢痕 组织破坏、重建 4 、让胶原纤维有序再生 5。 从而证明针刺松解术不但可以改变筋膜的功 能,还可以改变其病理结构。 导师张缙老师曾经说过“疗效是针灸的 生命,手法就是针灸的灵魂!” 笔者补充的就 是刺激量就是疗效的保证。我们研读经典的 同时,要多把理论精华与临床具体实践相结 合,才能发挥经典手法的魅力!才能学以致用!不能把经典的东西应用于临床,就失去 了它的生命力,变成纸上谈兵,变成了死读书, 读死书,就会墨守陈规,固步自封。经典使 用来继承的,更是用来创新的,要活学活用 才能在继承的基础上,发扬光大经典。否则 “经典”就像像“旗袍”一样,只是一种符号 而已。

要深入研究经典,贯彻落实到临床中, 才能充分地了解古人创立各种针法真正用意
与体验到高超针刺医术境界!才绽放它的光彩,照亮后学者之路,让每位针灸人都能精
确地掌握精湛针刺技术,会更多的莘莘学子, 有信心加入如针灸队伍中来,壮大发展中医


           参考文献 :
1. 刘炎,针刺手法图解 上海 :上海科技 出版社,2003.
2. 蔺云桂,针法灸法图解 福州 :福建科 技出版社,1998.
3. 东贵荣,刺法灸法学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
4. 钱心如,组织再生疗法在中医临床的应用,华盛顿,第三届美国中医药大会 2017-
09-17
5. Almeida 1. Almeida Mdos S, Guerra Fda R, De oliveira LP, Vieira CP, Pimentel ER.
A hypothesis for the anti-inflammatory and mechanotransduction molecular mechanisms
underlying acupuncture tendon healing. Acupunct Med. 2014;32(2):178-82.

刘宝库,男,针灸博士,主 任医师,1988年毕业于长春 中医药大学针灸骨伤专业, 在吉林省中西医 结合医院软伤科从事宣蛰人 软组织外科松解术、银质 针、小针刀、传统针灸、 推拿相结合治疗颈、肩、 腰、腿及运动创伤。曾师从 针灸名家王富春、纪青山, 又先后拜骨伤、灸名家朱 增祥、林其雄,联合国人类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针灸传 承人—张缙,李振全“滞动 针”为师,成为亲传弟子、 海外基地传承人。

1992年来美,经过30年20 余万人次各国人种临床潜心 研究,亲自做了15余年人体 解剖研究上千次自身针刺 体验,把美国康复医学、神 经生理学、精细解剖学、运 动医学、筋膜医学理疗、 整脊、Rolfing therapy、拉 筋、激痛点(trigger point) 干针疗法等融汇于针灸治疗 体系才能体现出立竿见影 的疗效,。把经筋、经络理 论、宣式软组织外科松解 术、小针刀、银质针《内经》、张缙“24式”等传统 针法与西方筋膜学、针刺方 法揉合,相互取长补短,按 循证医学标准,再生医学机 理,以中西医两套理论为 支撑,创立“筋膜瘢痕组 织致病、治病理论“(scar tissue acupuncture theory)、 “筋膜瘢痕穴”(scar tissue Acupunture point);以3秒 钟见效为单位”的针灸伤 科针刺方法—“筋膜瘢痕 针刺松解术”(scar tissue cupuncturreleasetechnique
(START)(简称“针刺松 解术”)和筋膜瘢痕按摩 手法(scar tissue massagetherapy);此法具有完整的 理、法、方、穴、术、效 性、转归、预后等针灸诊疗 自洽体系,并以安全、高效 性、实战性、可复制、标准 化、科学化、量化、易学、 易用、易传承为特点,其疗 效可以“针两刀”。充分 发挥针刺手法在运动创伤、 劳损、退化及各种外科术后 瘢痕粘连;颈椎病、肩周 炎、腰椎间盘突出、膝关 炎、颈腰源性疑难杂病绝对 优势,还原了《内经》治病 神奇疗效之事实。曾任纽约 州执照针灸医师公会两任副 会长,现任世界中医药联合 会中医手法专业委员会第一 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副秘书 长;世界中医药联合会软伤 委员会副会长;世界针灸学 会联合会中医针灸传承工作 委员会常务理事;长春中医 药大学海外校友会北美分会 会长;温州医科大学特聘针 灸专家;美国微信群针灸 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曾发表论文多篇,代表作 《现代版金针赋——千年的 “我”》。




 

  • 我要评论

    评论内容*
    姓名
    验证码*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