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以此文,向最可爱的人致敬!
这个春节,看完《水门桥》或《狙击手》的你,一定是红着眼眶走出电影院的。
《狙击手》中,五班战士一个个前仆后继,惊心动魄,荡气回肠。
《水门桥》最后,“第七穿插连应到157人,实到1人”,太惨烈了。
这两部电影足以震撼每个中国人的心灵。
水门桥剧照
但是,你如果看过一些老战争片,就会发现,80年代之前的战争片与今天的战争片是截然不同的。
以《上甘岭》为代表的老战争片,有一种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而现在的战争电影,则更加突出战争的惨烈,英雄的悲壮。
这与时代背景有关,都是非常优秀的电影,只是艺术表达方式不同。
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什么能战胜强大的敌人?仅在如今的电影中,是找不到全面的答案的。
不怕牺牲的精神是战场的必要品质,但取胜更需要优秀的战术和卓越的智慧。
这支军队为什么伟大?因为这是一个最优秀、效率最高的团队。而这种品质,不管是今天的团队还是企事业单位,都能从中受益。
一个战士改变了战争进程
先讲一个故事。
1951年6月,志愿军第47军140师第419团,面对美军狂轰乱战,伤亡很大。
一名聪明的战士在战壕内壁上挖了个洞,一旦敌人炮火打来,便钻进去躲藏。
战友一看,也纷纷模仿。连长一看,觉得是个好办法,于是就让战士们继续往深里挖。
因为炮火太猛烈,会把洞口炸塌,把人埋进去。于是大家就想办法,挖成两个洞口,呈“U”形,既安全,又解决了通风问题。
坑道中的志愿军战士
团长胡伯华见到了战士的发明后,立即让全团开始挖这样的洞,要求每人必须有两个。
在十天的战斗中,我方毙敌400多人,自己伤亡30余人。
140师的师长立刻让在全师推广,并将经验上报志司。
志司在1951年7月3日,向所有部队推广了第419团的做法,并改名为“猫耳洞”。
猫耳洞
从猫耳洞的发明到全军推广,仅仅用了半个月时间。这样的效率太“恐怖”了。
1951年冬天,所有前线的志愿军,开始了挖坑道的运动。各部队一边挖,一边交流经验,总结出坑道工事的规格样式。
1952年,一个横贯整个朝鲜半岛250公里的坑道防御体系就出现了。这个体系做到了防空、防炮、防毒(疫)、防雨、防潮、防火和防寒。
在接下来的上甘岭战役中,我军将士为什么能取得胜利,那绝不仅仅是不怕牺牲就能做到的。
上甘岭战役,美军炮火密集程度堪称人类历史之最。看看老照片中那如山般的空弹壳,就会感到美军采用的“范弗里特弹药量”多么恐怖了,血肉之躯能在这样的炮火中存活下来吗?
美军的弹药
但“美国记者之父”大卫·哈伯斯坦姆,在《最寒冷的冬天: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描述了美国兵的绝望。
“我们的大炮、炸弹和低空轰炸对他们几乎没有什么影响,甚至可以说毫无影响。
他们会定期从山洞里拉出一门炮,将20发左右的炮弹非常精准地发射到美军阵地,然后把炮马上拉回山洞。等我们的炮兵确定他们的方位时,他们的大炮已经进入安全的位置,炮兵也回到山洞里,躲到一旁吃米饭去了。”
正是志愿军的创新精神,消解了美军武器优势,最大程度地减少了牺牲,加快了战争的结束。
可以说,因为一名志愿军战士的智慧发明,改变了战争的进程。
领导被战士批评
志愿军在战争中表现出创新意识,离不开这个团队对每名战士的尊重和信任。
为什么我军能够克服一切困难,战胜一切敌人?
其最根本的原因是,“这是历史上第一支真正讲民主的属于人民自己的军队。”
就拿你所在的企业对比一下:一个基层员工的建议或意见,能反映到最高层,有多大可能?
如果中间各层管理人员有一个人产生了“你要是出风头,我怎么办”的想法,这个建议会怎么样?
即使到了最高层,有没有可能在全公司推广?
那我们军队是怎么做到的呢?
华小妹在这里推荐一部老战争片《战火中的青春》,该片讲述了一个女游击队员,女扮男装加入八路军的故事,情节欢快感人。
《战火中的青春》(1959)剧照
其中的一段情节,会让如今的年轻人感到不可思议。
在一次战斗结束后,排长坐在中间,接受全排战士的批评,并拿出小本,把战士的意见记下来。不仅如此,最后还做出诚恳的自我批评。
《战火中的青春》(1959)剧照
我军在战术业务上遵循的原则就是:不论官职大小,谁对,就听谁的!
为了保障和尊重每个战士的权利,从“三湾改编”开始到全国解放,我军不断完善“士兵委员会”这一制度。
就是每个部队推选几名战士成为战士执委,推主席一人,对部队的军官进行监督。
这保证了我军的政治平等、军事平等和经济平等,确保了战士成为部队的主人,使部队凝聚力增强。
特别是在军事平等上面,我军曾经规定:“关于军事民主,必须在练兵时实行官兵互教,兵兵互教;在作战时,实行在火线上连队开各种大、小会,在连队首长指导下,发动士兵群众讨论如何攻克敌阵,如何完成战斗任务。在连续几天的战斗中,此种会应开几次。”
当个人的意见被群体尊重时,那么员工就会从“让我干”变成“我要干”。个人的主动性就会被彻底激发出来,其战斗力是无敌的。
三名战士吊打敌人一个营
一个公司的员工,如果觉得工作是大家的,自己绝对不会尽力。但如果觉得这是自己的事业,就会克服各种问题和困难。
1962年的对印自卫反击战中,战士庞国兴及两名战士与部队失去了联系,仍然继续战斗。
最终,3名战士吊打敌人王牌旅的一个营的200人,攻占敌军2个炮兵阵地。
庞国兴战斗小组
为什么印军200个人打不过我军3名战士,只因为印军士兵是为军官打仗,一旦军官阵亡或逃跑,全体就会崩溃。
战后,庞国兴说下这流传很广的话:敌人非但不投降,还胆敢向我还击!
对战士的信任和尊重,也影响了整个部队发挥全部的战斗力。
每次的作战方案,绝不是某个干部“拍脑袋”的决定。一个连的进攻往往都是军、师、团各级干部研究的结果,是经过上下集体讨论出来的,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一旦群体智慧被激发出来,这支团队就是不可战胜的了。
我们再来说说《狙击手》的历史背景——“冷枪冷炮”运动。
《狙击手》剧照
朝鲜战争进入了阵地相持阶段,美军炮火强大,我军开一枪,美军回击十炮,部队上级要求不能主动惹事,不许私自开枪。
美军士兵得意忘形,在阵地上晒太阳,甚至唱歌跳舞,非常嚣张。
这时候,一名叫徐世祯的战士气不过,脱光衣服,抹上黄泥,摸到敌方阵地附近,两枪放倒两个敌人。敌人慌作一团,胡乱开枪。
徐世祯心想,反正开一枪也是违反纪律,还不如多开几枪。最后,干掉了7个敌人,才心满意足地回到阵地,承认错误。
营长听完很无奈,说你犯了错就等着挨批吧。就将情况上报到团里,徐世祯觉得惹祸了,做好了被通报、关禁闭的准备。
没想到,团里经过开会,特意请徐世祯给大家上培训课,怎么放冷枪打狙击。
最后,此事居然上报了北京,主席知道后很高兴,起名字叫“零敲牛皮糖”,打小歼灭战,化小胜为大胜,消灭敌人有生力量。
于是全军就将“冷枪冷炮”变成了一场群众运动。
美军蹲着小便
“冷枪冷炮”运动开展以后,志愿军遇到一个难题——没人会狙击。
这时候,我军的团队民主发挥了巨大作用。
无论是官是兵,只要是人才,就向他学习。“随时打仗,随时研究”,交流经验,互相学习,“打一仗,进一步,边打边学”。
每支部队的经验教训,向上一级汇报,然后总结出面面俱到的全套战术,再传下去。
狙杀外出大便的敌人,要等他蹲下再开枪;洗澡的敌人,要等他脱掉一条裤腿开枪。
事无巨细的经验,平等的学习和交流,使我军迅速涌现出了大量狙击手。
比如“狙神”张桃芳,从一名新兵蛋子,很快成长为毙敌214名的神枪手。另一位叫邹习祥的战士,206发子弹消灭了203个敌人,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
神枪手张桃芳
还有个炊事班战士叫庞子龙,本是送饭的,觉得打冷枪痛快,也学起狙击来,结果一打就收不了手,3个月内一人冷枪毙敌54名,打出了瘾头,打出了名声,也打成了英雄。
据第十二军统计,不到3个月,全军狙击歼敌2506名,敌我损失比是228:1。
“冷枪冷炮”运动开始之后,美军再也不敢站着小便了,只能蹲着小便,惶惶不可终日。
那么,美军为什么不开展狙击运动呢?两个字:怕死。
军进攻的前提要有火力支援,只能躲在阵地中,我志愿军战士两三个人都敢出去打偷袭,遍地都是我方的狙击小组,敌人再强的炮火也发挥不出作用。
练习瞄准的战士
最后,“冷枪冷炮”运动收到了巨大效果:毙敌5.2万余人。美军看到损失成本太大了,最后只能签下停战协定。
我志愿军用很少的代价,换来了最后的胜利和停战。
如今,抗美援朝战争已经结束近70年,志愿军战士的伟大精神鼓舞着我们,烈士牺牲的悲壮感染着我们,但这支人民的军队对个人的尊重,科学民主的决策和高效的行动,更值得我们借鉴。文/朗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