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认历史,不丢人。
“宇宙都是韩国的”,关于韩国的骄傲自大,咱们已然见怪不怪。
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似乎已成了他们的常规操作。不过最近,韩国的又一申遗成功,惹怒了日本网友。
1
日韩之争
12月16日,韩国“佛教燃灯会”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佛教燃灯会”是为庆祝农历四月八日释迦牟尼诞生日而举行的佛教活动,最早起源于新罗年间,寓意用真理之光照亮天际,创造一个公平丰饶的世界。
从可考据的历史来看,有关韩国佛教燃灯会的最早书面记载出现在《三国史记·感通篇》中,这是是朝鲜半岛现存最早的完整史书。
当时的燃灯会其实是来自于中国的元宵节,在每年的正月十五上元节时举行。
不过随着韩国的传承和演变,这份习俗一直延续了下来。
对于韩国申遗成功,中国网友也只是一笑而过的调侃:难道佛祖释迦摩尼也是韩国人?
可是这事传到日本,日本网友们坐不住了。
两国网友在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的推特下面“撕”了起来。
日本网友认为,韩国燃灯会抄袭了他们的青森灯笼节。
青森灯笼节又称青森睡魔祭典,传说“睡魔祭”是为驱走夏天妨碍劳动的睡魔,且寓意祈求五谷丰登、合家平安。
每年的8月,以巨大的人形灯笼在青森市内游行,在1980年被指定为日本国家重要无形文化遗产。
▲ 日本的青森灯笼节
其实一个是纪念佛祖,一个是赶走睡魔,只不过庆祝的形式差不多,两者本没有必然的联系。
在华妹看来,日本网友有点“强行碰瓷”了。要说花灯节,中国类似的庆典数都数不过来。
不过华妹注意到日本网友的一句话:(韩国)是山寨大国呀,中国文化也受害了!
看来韩国人爱抄袭中华文化这事儿,已经植根在不少日本网友的心里。
华妹想起来前段时间的汉服韩服之争。
当时韩国人大言不惭地称汉服起源于汉服,连日本人都看不下去了。
“韩服本来起源于中国,而且汉服要漂亮得多。”
“竟然这样歪曲事实,学习下历史就会明白的事情。”
▲ 图片来源:参考消息
其实,这类事件早已不是第一次了,每次韩国整出幺蛾子,日本民众就会对韩好感大幅下降,甚至为中国“声援”。
比如,韩国有人声称筷子是他们祖先的发明,就曾遭到过日本群嘲。
2
“文化窃贼”
韩服起源于汉服这点毋庸置疑,不再赘述。只是韩国人不知道哪来的自信,一而再再而三地挑衅我们的底线。
最近热播的韩剧《哲仁王后》不仅赤裸裸地抄袭汉服,而且僭越。
比如朝鲜王在大婚时,居然头戴十二旒(liú)冠。
▲ 《哲仁王后》剧照
虽然看起来非常劣质,但华妹还是想说,古代的冠冕有严格的等级制度,不是你想穿戴什么就可以乱来的。
冕冠的旒数根据身份划分,只有天子才可以用十二旒,每旒贯玉十二颗;诸侯九,上大夫七,下大夫五。
韩国作为一个附属国,竟堂而皇之地僭越,是谁给他们的勇气?
▲ 明定陵出土的冕旒冠
同样的问题还出现在韩剧《步步惊心丽》中。
▲ 《步步惊心丽》剧照
顺便吐槽一下,这个王妃的凤冠抄袭了中国明代孝端皇后的九龙九凤冠,但却抄得四不像。
▲ 定陵出土的九龙九凤冠,缀有100多颗红宝石和5000多颗珍珠
《步步惊心丽》的背景是高句丽时期(公元918年—1392年),比孝端皇后生活的时代早了几百年。最重要的是,高丽根本就没有凤冠这么一说。
到了李朝时期,明朝才赐给朝鲜王妃翟冠大衫,冠上是翟鸟,而非凤凰。凤冠只有皇后、太子妃才有资格佩戴。
▲ 《中东宫冠服》中所绘七翟冠
下面这张是韩国漫画家画的韩服变迁史,可是看来看去,这完全就是汉服啊!
他们是忘记曾经流行的“露乳装”吗?
日本虽然也借鉴和融合了中国文化,比如汉字、汉方药、风水、建筑、茶道等。
但他们从来都毫不避讳地承认来源于中国,承认中国文化给他们带来的影响。
▲ 来源:《收藏马未都》
由于韩国缺少属于自己的文化根基,没有文化底蕴,被不少中国网友调侃为“文化沙漠”,如今又因为频繁抄袭被称为“文化窃贼”。
承认事实,为什么那么难?
3
狭隘的民族自尊心
新闻要连着看,最近韩国又发现了一件好玩的事儿。
韩国10名国会议员发起“中小学教育法修正案”,要求在小学教科书里也用汉字,就是韩汉混用。
不过,以韩国人的自尊心,这个提案自然遭到不少反对。
韩国韩文协会就发表声明,表示“韩汉混用将原本平等的文字生活变得不平等,汉字阻碍韩国实现信息化和科学化”。
世界进入近代史以前,在东亚地区,中国是文明的中心。
那时的韩国十分仰慕中华文化,在外交上也坚持“事大主义”。他们尊崇中国,学习中华文化,以“小中华”自居。
15世纪以前,韩国是没有自己的文字的,汉字是他们使用的唯一文字。
▲ 20世纪40年代末的韩国汉城
但用汉字书写也有问题,汉语和朝鲜语并不是同一语系,韩文是表音文字,而汉字是表意文字,这使得用汉字记录朝鲜语相当麻烦。
所以当时一般百姓根本不识字,只有贵族和知识分子才会写字,这对社会的发展是很不利的。
1443年,朝鲜王朝世宗大王组织了一批学者,创制了韩国人特有的文字——训民正音(谚文),也就是今天的韩文。
▲ 《训民正音》
不过,这种文字被看作是二流文字,主要是平民使用,两班贵族们还是用汉字。
随着近代中国的衰落,韩国极力和中国撇清关系,毕竟曾经作为藩属国的历史不光彩。
其中表现在文字上,就是去汉字化,大力宣扬自己的民族文字。
1948年,韩国颁布《谚文专属用途法》规定:“大韩民国的公文必须使用谚文书写。在过渡期间,可以在谚文后方以括号形式插入汉字”。
1970年,韩国政府发表汉字废止宣言并决定停止在小学实行汉字教育,汉字在韩国基本确定被废除。
废除了汉字,给韩国人带来了民族自豪感,同样也带来了很多麻烦。
比如很多韩国的历史古迹上面都是汉字。
首尔景福宫(王的宫殿)前光化门的牌匾上,赫然写着“光化门”三个汉字。
几百年的历史,难道也要改吗?你还别说,他们真能做的出来。
为了去汉化,2005年,甚至将沿用了600多年的首都名称“汉城”,改成了“首尔”(Seoul)。
去汉化带来的另一重烦恼,是韩国的历史、法律典籍都是由汉字写成的,想要深入学习、研究历史和法律,就要学习汉字。
2017年,被日本夺走的韩国国宝《妙法莲华经卷一》重返韩国。
本来是值得高兴的事情,但气氛却有点尴尬。
因为这部经书通篇都是汉字,而绝大多数韩国人都是看不懂的……
▲ 《妙法莲华经卷一》
关于韩汉混用引发的讨论,也引发了日本网友的关注:
“能读懂汉字,才能知道真实的历史。”
如此看来,在文化传承这件事情上,日本人更拎得清。
▲ 日本2020年度汉字:密
一边是受到中华文化的深刻影响,一边却极力撇清、争抢。这个历史上曾经遭受屈辱的国家,完全是狭隘的民族自尊心开始作祟。
很想告诉他们:直面历史,不丢人。文/喻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