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亲子关系就是亲密有间,保持适度的界限感,才是对孩子和自己最好的成全。
前些天,一则新闻吸引了无数人的眼球:
一位医生妈妈不顾孩子反对,将其报考的志愿改成中国医科大学。
等高考分数线出来之后母亲才发现,儿子的分数根本上不了中医大,而儿子报的大学明明够分数,却被一意孤行的母亲改掉了。
最终,儿子只能选择重新复读,准备明年再考。
生活中,类似的事例还有很多——
成龙女儿吴卓林多次割腕自残,报警抓捕母亲吴绮莉,甚至公开出柜,与同姓女友高调结婚等。
其实吴绮莉特别疼爱吴卓林,女儿9岁之前连上厕所都要吴绮莉抱着去。
不过另一方面吴绮莉又很严厉,她曾经让女儿双手举着厚重的《辞海》罚站2小时,只要放下来就打她。
那为什么如今母女两人搞得如同水火般不容呢?
吴卓林的一句话戳中要害:“从始至终,我都只要求空间。”
青岛一位妈妈不让自己8岁的女儿上学,甚至不让她出门,一直将其圈养在家中。
母亲解释这样做的原因是担心女儿在外受欺负,所以宁可把孩子留在身边,自己教她读书。
为什么类似的悲剧如同打地鼠游戏那样,一千年之后,游戏还在继续?
我认为根源就在于家长对自己的孩子管控得过多。
与孩子走得太近,是一场灾难。
1.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父母喜欢管控孩子?
《小欢喜》中的母亲宋倩道出了天底下所有妈妈的心声:
“妈妈最最最最爱的就是你呀。自从你到了妈妈的肚子里,妈妈就没跟你分开过,妈妈从来没有觉得,你已经离开妈妈的身体了。”
因为你是我生命的延续,所以我有理由也有责任要全方位地爱护你。
“我这都是为你好。”
“我是你妈,我还能害你吗?”
“你一个小孩子,知道什么,听妈妈的没错!”
这些话语,想必大家都很熟悉。
当父母认为孩子的一切都是源于自己时,潜意识里就会容易忽略孩子的感受,也不会把孩子当独立的个体来看待。
殊不知,没有边界的爱,对孩子而言却是一种窒息。因为这样做实际上是剥夺了本属于孩子的自由。
弗洛伊德说,一个人必须学会合理或象征性地表达,否则,他就会出现心理问题。
意思是孩子的感受总会在合适的机会寻求表达,否则压抑久了,就失去了表达能力,一旦表达就是强烈的攻击性。
前段时间,江苏盐城一名13岁男童邵某因不堪忍受母亲过于严厉的管教,在一次对宠物狗的争端中用铁锤砸死母亲;
2018年12月2日,湖南省沅江泗湖山镇一名12岁的男生吴某,也是不满母亲平时管控过多,持刀连砍了对方20余刀,导致母亲当场死亡;
2017年12月5日,四川大竹文星镇13岁男童袁某某在家中持刀杀死了43岁的母亲。
……
子非鱼,焉知鱼之乐?
彼之蜜糖,吾之砒霜。
父母过度地掌控,对孩子而言是一场灾难。
2.
那父母怎样做才能既给予孩子独立的空间,又不滑向另一个极端——放任不管呢?
放任不管当然是不可取的。给孩子独立的空间是提供给孩子选择和尝试、犯错的权利,让他从中汲取成长所必须的经验,而不是让他“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第77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上,一部《灵魂歌王》斩获最佳音响奖,被网友奉为“难得一见的经典”,豆瓣评分高达8.3分。
这部传记电影讲述了美国爵士乐人物雷·查尔斯的一生。
查尔斯是一位双目失明的残疾人士。有一次,小查尔斯不慎被家中的椅子绊倒,狠狠地摔倒在地上。
可怜的小查尔斯看不见周围的环境,浑身的疼痛让他下意识地寻找母亲,一边找一边哭喊:“妈妈,我需要你,快来救我,求求你了,我很害怕。”
我相信当许多父母看到这一幕时,肯定会毫不犹豫地跑到小查尔斯身边扶起他。
可是小查尔斯的母亲艾丽莎却没有这样做,而是在一旁冷静地看着爱子趴在地上无助地哭喊,然后逐渐恢复平静,试着调动自己全身的一切力量从地上重新爬起来。
甚至,当小查尔斯把手伸向木炭,被火焰烧伤时,艾丽莎也还是一言不发,流着泪水默默地看着这一切发生。
当小查尔斯费劲九牛二虎之力终于走到艾丽莎的面前,说出“我也听到你,你就在那儿”这句话时,艾丽莎再也忍不住了,她把儿子紧紧地揽在怀里……
因为艾丽莎清楚,只有舍得让孩子吃苦,让他体会到生存的艰难,他才能成长,独自面对人生道路上的狂风骤雨。
美国心理学家卫·埃尔凯特曾说:“无论一个人的生活环境如何,做父母的需要给孩子两样东西:根和翅膀。”
让孩子体验生活的艰辛,锻炼其独自面对困难的勇气,培养其独自解决困难的能力,就是赋予他一对坚硬的翅膀。
孩子有了翅膀,他明日就能在暴风雨中展翅高飞。
纪伯伦说得好: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
他们是生命出于对自身的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个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边,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而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生活习惯不同,看问题的角度差异,都很容易产生磕磕绊绊。处理不当,就会搞得一地鸡毛,两败俱伤。
3.
具体而言,家长们可以尝试这样做——
①鼓励孩子迎接挑战。
如同艾丽莎那样,聪明的家长会让孩子去迎接困难和挑战。这是因为困难和挑战是学习的机会,可以让孩子从中汲取经验,掌握生存技能。
②明确亲子之间的界限,学会尊重孩子的隐私。
家长不要以关心、爱护之名擅闯孩子内心的禁区,无论大小,都要把他当做独立的生命体。
③学会倾听孩子的声音
只有学会倾听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家长才能根据孩子的需要去表达自己的爱,否则还是用我们所以为的方式去爱他们,即使很用力,却依旧换不来孩子的欢喜。
④父母要适时退出,鼓励孩子自己去选择。
父母是无法陪着孩子走完他的人生下半程的,把基本的生活常识与经验教给孩子,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不要以“为你好”为名,替孩子做出选择。
就像武志红老师说的:
“一个生命的意义就在于选择,只有不断地为自己的人生做选择,这个人才算活过。相反,假若自己的人生总是被别人选择,那么这个人可以说是白活了。”
尤应台在《目送》中说:
“所谓父母,就是不断对着孩子的背影既欣喜又悲伤,想追回拥抱又不敢声张的那些人。”
作者:倪志峰,热爱写作和酷跑,喜欢用文字记录心灵的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