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果妈
霍启刚和郭晶晶夫妇还挺会带孩子的。
前几天,霍启刚夫妇带儿子到香港郊外体验插秧,上了微博热搜,一番话也说的网友们心悦诚服,获赞无数。
微博照片上,一家三口行走在青山绿水之间,腿上、手上沾满了泥巴,脸上的笑容完全发自内心。
这累吗?苦吗?我怎么感觉这就是一次完美的度假,妥妥的“城会玩”家庭版。
融入大自然,流了汗、舒了怀,还收获了满满的正能量。
对孩子来说,融入大自然的怀抱,就是最实在的教育。
“妈妈,你能不要开车接送我上幼儿园吗?我喜欢你步行接送我。”前几天,女儿跟我抱怨。
我和她解释:妈妈要忙很多事,开车接送你,省了不少时间,还提高了效率,难道不好吗?
女儿说:不好!你开车太快了,我都来不及看看路边的小花小草,也呼吸不了新鲜空气,还晒不了太阳……你就是不想走路!
我承认,以车代步惯了,我是不想走路,其实身边和我一样的爸爸妈妈不在少数。
昨天接娃路上遇见一个奶奶,路上聊了聊,她说:我偶尔接孙女,都是硬拉着才愿意走路,从上学就是她爸妈开车接送,她习惯坐车,走远一点路都不习惯了。
我暗暗庆幸,以前帮我们接送的保姆,都是步行,孩子的天性还没泯灭。
其实,幼儿的天性是活泼好动的,天生喜欢亲近大自然。
我偶尔几次步行接女儿,她总是很开心。会在树荫下蹦蹦跳跳,和一起放学的好朋友打成一片。还会指着路边的花草,问我这是什么花,那是什么草,对一切都充满好奇。
偶尔路上遇见蚯蚓、蝉、蜻蜓等,都要停下来,观看半天。走完短短的一段路,我们娘俩要用半个多小时。
周末,孩子也希望我们带她去郊游。但我们俩忙了一星期,就想拉着孩子去商场吃喝玩乐地“浪”,孩子也只好陪着我们“疯”。
一次,爸爸带她跟着单位团建去洛阳旅行,才见识了孩子对大自然的热爱。
孩子爸回来惊讶地和我说:闺女太厉害了,跟着我们头天暴走龙门石窟,第二天暴走龙潭大峡谷,没叫一声累,也没让人抱,一路上欢呼雀跃,比大人还有劲。
旅行归来,孩子和我说起大佛、山中瀑布、石桥、木吊桥,和旅行的趣味,那兴奋劲儿,当真是大开了眼界。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喜欢带孩子拥抱大自然。
为了让孩子真正体会诗歌里的意境,他带着孩子去亲眼目睹、亲身感受诗歌当中的意境。
为了让孩子体验“海上明月共潮生”的意境,他专门带孩子去海边,在海滩上从下午坐到傍晚,观看海上明月伴着从汹涌到平静的海潮,那种壮丽的美,让孩子对这句诗有了深刻的理解。
为了让孩子领略“一览众山小”的壮观,他拖着疼痛的膝盖,硬是放弃坐缆车,带着孩子一步步地攀登上泰山之巅。在筋疲力竭之际,终于登顶,才能真正体会到大自然的博大和发自内心的成就感。
孩子们通过接触大自然,学习到的东西比直接从书本里来的更生动形象。
一个微雨的日子,我带女儿去湖边。那天湖边人不多,我们就坐在湖边的石板上,雨丝打落在脸上、手上,孩子说:妈妈,我们就这样静静的淋雨,真好。
我说:宋代大文豪苏轼的《定风波》中有句“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就是讲下着小雨,还很从容,就像我们现在一样。
孩子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我相信她能领会诗词的意境。
中国古诗词就是一门意境的艺术,不单单要理解字面意思,更要感受诗歌当中的意境。只有在特定的情境下,才能品读出诗句那深刻隽永的意境。
如果想让孩子读懂一首诗,那么就带孩子去往诗歌的意境当中。
读“长河落日圆”,就在黄昏时带孩子去观赏夕阳慢慢坠入长河里的壮丽。
读“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就在四月的仲春雨后,去看看满地凋零的粉樱花,那种实实在在的绿肥红瘦。
读“天寒白屋贫”,就带孩子去一次乡下,在人眼稀少的茅舍里感受雪落的苦寒。
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她会慷概无私的教会孩子,用最朴实的方式去读懂人世间的万种风情。
离开了大自然,人类就不完整。人的心与日升日落、晴时雨至、花开花落产生着共鸣,人会伤春悲秋,会“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人就是自然的动物。
在《边城》里,沈从文写道:
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黒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切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
大自然塑造出的翠翠,那么美、那么真、像小兽一般灵动可爱。
在《窗边小豆豆》中,巴学园的孩子们对“海的味道、山的味道”的午饭时间充满了期待。
山的味道就是蔬菜、牛羊猪肉等生长在陆地土壤中的食材,海的味道就是鱼、虾、贝类、海苔等等生长在海水中的食材。
孩子们每吃一口饭菜,就想起山的壮美、海的广阔,仿佛置身大自然深处。
这样的分法,也让孩子们对食物充满了好奇和敬畏之心,没有一个孩子说“讨厌吃鱼、讨厌吃蔬菜”等,也没有一个孩子会有“谁的菜很高级、谁的菜总是很寒酸”等这样的想法。
饭盒里只有山的味道和海的味道,孩子们吃的平等、有趣,笑着闹着,非常开心。
作家黑柳彻子对教育的看法是,不过分依靠文字和语言,让孩子们去用心观赏大自然,尽可能地与大自然链接,聆听自然的细语,培养孩子们一颗柔软有爱的心。
大自然还有治愈的力量。据德国一位儿科专家介绍,那些没接触或很少接触土壤的孩子,会比常接触土壤的孩子,患哮喘病的几率高很多。
据说土壤中含有复杂的菌群,如果孩子常接触泥土,手抓过土、脚踩过泥巴,土壤中的那些菌群就会接触到身体,触发身体的免疫反应,增强身体免疫力,有效降低日后患哮喘等疾病的几率。
生活在农村的孩子很少有患哮喘病,患病的多是那些长期长养在钢筋水泥的楼宇里的孩子,过着“不接地气”的生活,有些家长甚至希望孩子生活在无菌的环境里,殊不知,过分保护只会降低孩子的免疫功能,让孩子更容易患病。
李辛在《儿童健康讲记》里说:天地之间的自然能量是大补,它远远超过人参、鹿茸。
现代人们多住在高层楼房,出行有车、走路有水泥地、柏油路,孩子们很少有机会“接地气”,甚至去乡野游玩,脚踩在土地上、泥巴里,都算奢侈。
有智慧的父母,会有意识的带孩子亲近大自然,敞开怀抱接受大自然的教化、洗礼、塑造和治愈。
林清玄说:我常觉得,所谓“风水好”,就是空气清新、水质清澈的所在。所谓“有福报”,就是住在植物青翠、花树繁华的所在。所谓美好的心灵,就是能体贴万物的心,能温柔对待一草一木的心灵。
父母教育孩子最实在的方式,就是多带孩子亲近大自然。一声虫唱一缕清风一丝花香,都蕴含着无尽的美。一座山川一条河流一道深谷,都深藏着古朴的智慧。
无所不包容的大自然,正等待着孩子们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