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教育真如我们想的那么轻松和快乐吗?事实并非如此。
世界华人周刊专栏作者:思小妞
坐标美国,“轻职场”概念创始人
快乐教育,在国内似乎是一个颇受欢迎的词眼。特别是,国内还在学业负担沉重,不仅孩子,连同孩子父母,甚至爷爷辈也踹不过气来。
在快乐中受到教育,让教育成为一个快乐的过程,似乎是很好的路子。
可是,根据我在美国几年的观察发现,不论是中国,还是在美国,这样的想法都不切实际,甚至略显幼稚。
· 01 ·
2018年刚过3个月,大学好友就开始和我哭穷,只因为生了个碎钞机。
这还只是三线城市一名5岁娃校外的一年开销。
在北上广这样的城市,3万估计打不住。我这位同学夫妻二人年收入税后12万,教育支出占了25%,这个比例与几个月前新浪教育频道发布的《2017中国家庭教育消费白皮书》基本吻合:在中国,教育支出占家庭年收入20%以上。
我把这个数据告诉了我的美国朋友Tina,她有两个孩子,分别3岁、6岁。Tina摆出一副难以置信的表情说,按照这个比例教育孩子她家得破产。
根据美国人口统计局劳工统计部消费者支出调查显示,2013年,美国家庭最主要的支出为住房、交通、食物、保险和养老金。在这项统计中,教育并未单独立项,而是与酒水饮料、阅读、香烟等其他杂项合并为“其他支出”,共占总支出约6%,而另一份公布的特别报告中显示,美国家庭在教育上的平均支出约为年度年支出的2%。
看了数据对比,瞬间就能理解为什么在国内人到中年后开始异常焦虑、热衷吼娃,还时常伴随着头疼、眩晕、胸闷、气短的现象了。
讽刺的是,学校都在喊减负,3点放学、不留作业,可家长为孩子教育所花费的时间和金钱却越来越多。
学龄前接近90%的孩子都上过辅导班、早教班,花费2000-5000元;
进入中小学后,近82%的孩子都参加过辅导班,花费是学龄前的2倍。
难怪网上家长们大呼:学生减负,家长逼疯。本以为到了周末我们终于可以葛优躺了,没想到却成了“陪课族”。
和大学好友聊到最后,她说,你要是能留在美国就别回来了,多好啊,孩子和家长负担都轻。
我发过去一串哭脸的表情,告诉她,其实美国教育并根本不像我们想的那么轻松和快乐。
· 02 ·
英语里有个短语叫Soccer Mom(足球妈妈),维基百科有专门的词条解释,大意是专指那些花好多时间载孩子到这里那里,参加体育活动和各类兴趣班的美国中产妈妈们。
从这里不难看出,美国的教育也是弄得全家鸡飞狗跳。
在美国如果你想进私立小学和中学,或者成为公立学校“天才班”(没错,美国学校也会有“资优班”这么一说)的一员,你得通过Educational Records Bureau(ERB,教育档案局)的一系列考核,这个机构是一个专门为成员学校(一般都是私立学校或公立学校的“天才班”)提供考试标准评估服务的组织。
ERB的一系列考核项目
我们就拿其中的ECAA这个项目来举例,全称Early Childhood Admission Assessment,是针对幼儿园到4年级孩子的入学评估标准。如果你的孩子是学龄前到一年级,会有词语解释、单词信息、积木设计、图片分析等8项测试,耗时40-50分钟。
2-4年级的考核会增加到10项,包括编程和矩阵推理,这类非常烧脑的逻辑题。
这类考核不是你认识字多、会数数就能搞定的,你得有非常大的阅读量、很好的表达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才能做得出。而单参加ECAA这一类考核的费用就很贵,1年级以前600刀(4200元)、2-4年级近5000元。
我在美国认识了荣,他是新移民过来的中国家庭,现居住在纽约。荣去年给孩子申请5年级的一所著名私立小学,不仅孩子自己要写两篇作文:用两个词描述自己、最有纪念意义的一天这类没有标准套路,又很反应自我认识和价值观的题目;家长也得写一篇作文,描述自己的孩子为什么值得被录取,是否和学校的价值观吻合。这对“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中国家长来说真是太难了。
除了写作文,还要带孩子去专门的测试机构测验智商(费用2000元)。荣的孩子参加的是ISEE(私立学校考试)的考核项目,整场考试耗时3小时,地理、历史、阅读、数学、科学、写作,考核内容涉及多方面。不仅脑子要好,体力还得跟上。我专门上网查了一下5-6年级的ISEE考试指导手册,144页,如果想买模拟题练习两套的费用接近100刀(700元)。
· 03 ·
在美国,如果你想轻松学习,可以很轻松,上一所普通公立学校的普通班,每天下午3点放学,花很少的时间完成作业,然后可以运动、打游戏、上网、看电视。但我认识的犹太家庭、中国移民家庭、印裔、韩裔、以及高学历的白人家庭,没有人会对孩子的教育如此放任不管。他们也需要投入大量金钱和时间。
美国的私立中小学平均学费2万美元(14万元)左右,这还不包含校服、活动费、书费等,并且随着年级的增长学费还会逐年增高,且美国家庭很少有独生子女,基本都生两个以上,很少有家庭厚此薄彼,孩子一多支出必然上升。
而且私立学校普遍抓得紧、课业多,小学的孩子每周都有阅读、数学等科目的测试,阅读材料的难度相当于国内初中水平,文末的问答题都需要用完整的句子来作答;每天回家至少要读3、4本小册子的故事书,同时完成读书笔记和摘录。私立中学的孩子在初中毕业前就学完了微积分。看看我朋友圈家长发的“抱怨”就知道情况一点都不比国内轻松。
因为亚裔、犹太家庭普遍更重视孩子的教育、分数和全面发展情况,所以教育支出远超家庭年收入的2%。荣说,除了在校的费用外,他们还给孩子报了乐高机器人班,1节课2小时,5-8人一个班,收费45美元(320元);孩子还学小提琴,跟的是普通老师,1节课45分钟,收费50美元(350元)。杂七杂八算下来,为孩子投入的花费绝对超过家庭收入的10%以上。每次周末上乐高班和小提琴班父母至少有一人都要陪着,连上课加来回路上的时间4、5个小时是至少的。这还没算平时陪着孩子练琴、做学校布置的各种项目花费的时间。
无论是在国内还是美国,3点以后放学从来都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在中国你要参加各种补习辅导班,而在提倡均衡发展的美国,除了辅导班(可能投入量没有国内那么大)还有3-4样特长班和各种活动。那些想让孩子进入常春藤和名校的家长明白,顶尖大学真的不是只看GPA(这句话的正确解读是只有好的GPA远远不够),套用一句网上流行的话来说,3点以后放学的时间决定了孩子未来人生的高度。
这世上根本没有快乐教育,所有的成长和进步不可避免伴随着痛苦、枯燥、纪律。教育从来就没有让人快乐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