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剧照
电影背后,是民族命运的深思。
作者:古尔齐亚
近两日,韩国电影《寄生虫》火遍网络,被网友们推为2019年必看之作。
短短数小时内,有上万名网友看过《寄生虫》并冲上豆瓣给电影打分。
高晓松看完后发微博说:被彻底掏空了,夜不能寐。
这是韩国首部获得法国戛纳电影界金棕榈奖的电影(中国都拿了好几部了)。
导演奉俊昊,而是此前凭借《杀人回忆》《汉江怪物》和《雪国列车》等片早已被观众们熟知。
欧美媒体将《寄生虫》评价为“悲喜剧”——前半段喜剧,令人大笑,后半段悲剧,令人掩面深思。
▲ 《寄生虫》海报
这部以穷富两个家庭作对比来讲故事的电影,深刻刻画了韩国令人惊讶的贫富差距,也因此令人久久难忘。
奉俊昊这种对社会阶层差距的拷问,对不同阶层生活的描绘对比,是凭空而来的吗?
不是,其实早在半个多世纪前,他的祖辈就已经开始这么做了。
奉俊昊外公:逃去朝鲜的“非主流”文豪
尽管奉俊昊在电影中总是对平民生活演绎细腻,但是他自己却是十足的“名门世家”。
韩国最有名、最难考的3所大学分别是首尔大学、高丽大学、延世大学,首字母缩写是SKY,奉俊昊家就占了两所,他自己毕业于延世,哥哥则是首尔大学的英语文学教授和评论家,他父亲是著名设计师,姐姐是知名时尚设计师,而如今奉俊昊自己又成了首个摘得金棕榈奖的韩国导演。
如此精英家庭,在韩国是很令人羡慕的。
所以《寄生虫》里,穷人家的儿子为了去富人家当家教,只好伪造了一张延世大学的入学证明,可见SKY大学在韩国人心中的地位。
▲《寄生虫》截图,来源:豆瓣
而奉俊昊家族里真正第一个被写入韩国历史的人,却是他经历传奇的外公——朴泰远。
朴泰远生于首尔清溪川边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在日占朝鲜统治下长大,是个十足的文艺青年,还去了日本留学。在1930年代,他加入了文学组织“九人会”,宣扬“纯粹为了艺术的文学”,用蒙太奇等西洋艺术手法写小说,写韩国当时社会生活,很像是当时中国“海派”作家穆时英和施蛰存。
▲朴泰远
他还把《水浒传》《西游记》《三国志》等中国古典名著翻译成了朝文,甚至还翻译了林语堂的《京华烟云》。
而他的文学老师,竟然是后来一度在上海参与“韩国流亡政府”组建的李光洙。
可见奉俊昊哥哥能成为文学教授和评论家,或多或少也沾了这位文豪外公的光,文学名门之后。
朴泰远在小说《川边风景》中,描绘了当时首尔中下层社会的各种角色,药店和布店老板等中产阶级,背井离乡到首尔讨生活的底层外来人、人贩子、陪酒女、瘾君子,有婚姻、有纳妾、有赌博、有犯罪,笔调中对穷困人充满了同情:
——威胁百姓生活的通常是夜间的强盗,可更让人心有余悸的莫过于街道上的无赖分子。
他亲历了首尔人在日本殖民统治下的压抑和糜烂生活,这一切不知不觉改变了这个文艺青年的内心。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正当文在寅的父亲历尽千辛万苦从朝鲜逃往韩国时,朴泰远却做出了一个震惊韩国文学史、至今令人不解的决定:他离开首尔,跨过三八线,去了北方的朝鲜。
他成了为数不多的“脱南文豪”。
从1930年代到1950年代,短短20年间,朝鲜半岛经历了巨变。从殖民地,经历二战、朝鲜战争,最后分裂为两个不同的国家。
而这20年里,朴泰远的内心也在震荡,也在思索民族出路,从一个一心只为艺术的文艺青年,变成了同情底层平民的左翼青年。
最后在韩国与朝鲜的南北之间,毅然决然、反主流地选择了朝鲜。
所有的韩国文学史书中,对朴泰远的解释都是“韩国现代作家”,但记载都停留在了1950年。
到朝鲜后,朴泰远在平壤文学大学当教授,继续写小说,高歌主旋律,他在朝鲜写的历史小说《甲午农民战争》被称为朝鲜最好的历史小说,1986年他在朝鲜去世。
为了这个选择,朴泰远甚至抛弃了家人。
所以奉俊昊在访谈中说:朝鲜战争后,外公就和我们分开了,没有人再见过他。
70年后,奉俊昊的反思比外公更深刻
1986年一代文豪朴泰远在朝鲜去世,他远在韩国的外孙奉俊昊,却已经是延世大学里有名的“电影发烧友”。
他从小就酷爱电影,立志当导演,可是父母强迫他必须进SKY大学,电影学院完全不予考虑,他只好考进了延世大学的社会学专业,可仍旧整日泡在校园的电影俱乐部里。
▲ 奉俊昊
就像当年朴泰远写小说描绘首尔中产者和贫民的阶级差距,半个多世纪后,奉俊昊选择了用电影来展现韩国的阶级差距,祖孙二人仿佛心有灵犀,不禁让人感叹创作力的遗传,似乎反思民族出路成了这个家族无法推卸的责任。
在他的成名作《汉江怪物》里,主人公一家就是被政府抛弃的贫民,最后为了从怪物口中救女儿,父亲只能自己上阵。并且对驻韩美军表现了极度的反感,这和当年朴泰远笔下日军占领下的朝鲜一样,凸显了民族独立精神。
▲《汉江怪物》剧照
在《雪国列车》里,底层车厢乘客挤在板床里,要吃蟑螂制成的蛋白质条维持生命,而头等车厢的则是美食华服,则是对社会各阶层巨大差异的直白写照。
▲《雪国列车》剧照
《寄生虫》中更是,直接把故事限定在了一穷一富两个家庭之间,穷人家庭的儿子伪造学历,进入富人家庭当了家庭教师,又想方设法把妹妹、爸爸、妈妈全部弄进这个豪宅当艺术老师、司机和管家,从而全部“寄生”在豪宅里。
▲《寄生虫》截图,来源:豆瓣
穷人一家对富人的生活充满了向往,父亲觉得富人都好善良,母亲则不服气地说,给我那么多钱我也可以很善良;
▲《寄生虫》截图,来源:豆瓣
父亲说富人的孩子衣服都没有褶皱,母亲说,钱就像熨斗,熨平了一切。
▲《寄生虫》截图,来源:豆瓣
这比喻太传神,钱熨平一切烦恼。
然而并不是每一个韩国人都有如此幸运。
所以在电影结尾,穷人家的儿子给爸爸写信说,等我赚够了钱,就把那豪宅买下来,你一定要撑到那一天。
奉俊昊在访谈中说,他认真计算过,如果想买下电影中那栋豪宅,按照韩国当今的平均工资计算,要花547年。
也就是说,永远不可能。
奉俊昊虽然是“世家名门”之后,虽然年纪轻轻就拍出了韩国票房冠军《汉江怪物》,却始终把电影的镜头对准了最底层、最普通的韩国人疾苦,十分令人敬佩。
奉俊昊的选择:对外公的朝鲜辛辣嘲讽
《寄生虫》讲的就是穷人在韩国永世不得超生,无法逾越阶层差异的巨大鸿沟。
这背后有几个血淋淋的数字:
韩国人均年收入已突破3万美元,真正踏入了发达高收入国家的行列,确实是个富国;
可是韩国的收入差距很大,基尼系数排名在OECD国家中垫底,属于“贫富差距很大”;
据《中央日报》,韩国人的首次购房平均年龄竟然高达43.3岁,首尔生活成本常年排在世界前十名。
穷的太穷,富的太富,差距太大,生活成本又奇高,让许多底层韩国人的生活雪上加霜。
直接导致了韩国晚婚、不婚率很高,男性平均结婚年龄36岁,女性33岁。
正是这样的背景下,奉俊昊拍出了《寄生虫》,他用穷人一家以为可以“寄生”在富人豪宅里一辈子结果乐极生悲的故事,让观众反思一件事:是谁造成了如此严重的贫富差距?
当年,外公朴泰远正是不满于韩国现实,出于理想主义,出走朝鲜。
70年之后,外孙奉俊昊在自己拍摄的电影中,也间接对外公的选择给予了否定。
《寄生虫》里,前任女管家发现了穷人一家的“寄生”秘密,发誓要向富家女主人告状,要把手机视频发给女主人,穷人一家连连跪地求饶。
这时,全片最高潮的一个笑点来了:前任女管家的丈夫说,手机屏幕上的发送键,好像是朝鲜的飞弹按钮呦,吓得他们不敢动。然后女管家立马李春姬上身,用朝鲜电视台主播大妈的战斗腔把穷人一家猛烈批判了一番。
那个外公一心奔赴的圣地,成了外孙电影里的笑料。奉俊昊似乎以这种方式在说,批判韩国,却不等于就一定要选择朝鲜。
与70年前外公决绝的二选一相比,奉俊昊要冷静得多,他选择了冷静的中立。
正如他在《寄生虫》中刻画的那样,穷人和富人都各有优劣之处,这并不是二选一的选择题,他只是用一出悲喜剧在投诉:为何韩国的贫富差距会这么大?
朝鲜历史上,“两班”贵族把持文武官员职位,家族相互通婚,兼并土地,聚敛财富,把持朝政,内斗不断,曾经让朝鲜王朝陷入了贫弱和混乱之中,错失发展机会,给外族侵略以可乘之机。
阶级分化一直是朝鲜历史最深刻的痛。
而如今,手握韩国经济命脉的各大财阀,好似“新两班”贵族,盘踞着韩国政经两界,几乎左右政局,呼风唤雨。
同时,北方的朝鲜今年由于严重粮食短缺,韩国向其捐赠了5万吨大米。
韩朝南北方,似乎都又一次同时走到了历史的十字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