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群索居者,要么成为野兽,要么成为神明。
作者:霍耀林
7月19日,日本京都动漫工作室人为纵火造成34人死亡的惨剧,不仅震惊整个日本社会,也让全世界关心动漫的人都扼腕悲叹。
而据日本媒体报道,犯罪者青叶真司,41岁,无业,2012年就因抢劫便利店被判刑,2016年刑满释放。
据其邻居反映,青叶真司经常制造噪音、骚扰邻里,遭到邻居的投诉,不仅如此,个人卫生状况也很差,身上到处散发臭味。另据日媒分析,其与京都动漫也无任何关联,是一起恶劣的报复社会行为事件。
翻看日媒的报道,类似的报复社会的事件近年来可谓屡见不鲜、层出不穷。
今年5月份,刚刚在日本川崎就发生了一起无差别伤害事件,一名50多岁的男子持两把菜刀砍伤16人,砍死3人,其中大部分都是等待巴士的小学生。而罪犯则是一名长期不上班的啃老族。
而在6月1日,担心长年宅在家中啃老、有暴力倾向的儿子给周围人制造麻烦,曾经担任过日本农林水产省事务次官的熊泽英昭,不得已选择亲手刺死自己的儿子。而据周围的邻居反映,多年以来,他们甚至都不知道熊泽英昭还有个儿子。
与此类事件相对,另一类事件近年来也引起日本全社会的关注。
2016年8月,丰中市内50岁的女儿在房屋的玄关处死亡,被发现时,其80多岁的父亲在屋内的被窝内死亡多时,已经白骨化。据推测,其父亲可能早已死亡,而其女则因盛夏中暑而死亡。据其邻居讲,这么多年以来一直都是病弱的父亲照顾其女的起居生活。
2017年12月,北海道札幌市一位82岁的母亲在饥寒交迫中死亡,长年无业待在家里啃老的52岁女儿也同时死亡。2016年新潟县三条市70多岁的母亲将其50多岁的儿子杀害后,自杀身亡,其遗书上写道:“和儿子一同去丈夫身边”。而其儿子也是一位长年无业待在家里的啃老族。
……
仔细分析发现,这类事件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当事人均无工作,长期宅在家中,与家庭亲友沟通较少,与社会更是几近绝缘。这种现象在日本很常见,这类人被称之为“茧居族(不工作,也不外出,生活全部依靠父母)”,而随着年代的推移,“茧居族”的年龄也在逐年增加。
随着这些青壮年“茧居”的长期化,其父母面临着高龄化,由此带来了生活、收入、看护等一系列问题,这类问题一般发生在80岁年龄段的父母和50岁年龄段的子女之间,由此也被称之为“8050问题”。
近年来,80多岁的父母和50多岁独身子女一起生活的家庭,由于被社会孤立和边缘化,引起各种问题的案例越来越多,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
据2010年、2016年日本内阁府针对15-39岁“茧居”者的调查结果分别为70万和54万。
而2018年度发布的《儿童、青年白皮书》则显示,16-39岁的青壮年“茧居”者全国预计仍然有54万人。日本社会一般倾向认为“茧居”者更多集中在青壮年,所以这几次调查都将调查对象限定为青壮年,而中、老年的状况则不得而知。
2018年日本内阁预算2000万日元,对以往以为是年轻人特有的“茧居”问题,针对40-59岁之间的人口进行了实际调查,以此来把握中老年人口的实况。
2019年3月,日本内阁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日本拥有中年或高龄“茧居”人口竟然超过青壮年达到61.3万人,其中70%为男性,如果加上其他年龄段的话,“茧居”人口已经超过100万。
而如果继续放任这种状况的话,进入21世纪20年代后,“8050问题”尚未解决就已经过时,代之的将是更加严重的“9060”问题。
此次调查中,“茧居”族必须符合以下特征:几乎不出自己的房间、偶尔出自己的房间但不出门、偶尔去附近的便利店、只有自己感兴趣的事时才出门等,并且“茧居”持续时间在6个月以上者。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49%的“茧居”人口,感觉生活非常苦,而30%的“茧居”人口则表示想早点死去,其中更有2%的“茧居”人口表示从未工作过。
由于长期“茧居”在家,许多人都出现否定自己的倾向,甚至不知道该如何求助于社会。这些人的潜意识中,都认为逃避是可耻的,不工作的人是不配为人类的,所以每天都生活在重复不断的苦恼中。有一部分人也尽力让自己学会去工作,但是在经受过很多打击后,最后还是不得不放弃了自己。
造成“茧居”的原因,据调查结果显示:职场受欺占23.7%,生病23.7%,就职不顺20.3%,不上学11.9%,人际关系不顺11.9%,大学生活不适6.8%,考试失利1.7%。
可以看出,许多人都是在就职过程中受挫、受欺、不顺利而产生了就职恐惧,以至于不得不“茧居”在家。
有20多年的针对“茧居”者采访经验的记者池上正树指出:日本社会是一个重视他人评价的社会,通过比较获得价值认同,一旦脱离正常的轨道,再要返回就很难。
“茧居族”的产生,其背景则是战后日本社会的结构性变化,简言之,就是生活自由化和雇佣关系改变的结果。此外,也与战后日本人口平均寿命的增加,70、80岁仍有精力照顾子女的父母增加有关。
1980年到1990年的10年之间,日本中小学由于校园欺凌等导致不上学等问题集中出现。1989年,随着“昭和”的谢幕,日本开启了“平成”时代,同时也步入了“失去的10年”,“失去的20年”。
▲与“昭和男儿”相对的也有“平成废物”
日本经济泡沫破灭,陷入长期的低迷,非正规的雇佣或者是下岗人员的增加导致年轻人就业难度加大,而在80年代就不上学的这部分年轻人此时面临空前严峻的就业形势。
而出生在昭和时代,被誉为“昭和男儿”的父辈们又极力希望孩子能获得正式聘用机会,成为“正社员”。
一边是来自家庭的压力,另一边则是来自社会的压力,面对严酷的竞争,这些年轻人虽然明知逃避可耻,但却不得不承认逃避很有用,于是,把自己关了起来,成为“茧居”一族。
由于就业难或者非正规雇佣还引起父母和子女之间经济能力的逆转。在昭和的经济高度成长期,年轻的子女的经济能力远超过年迈的父母,而进入平成,随着经济泡沫崩溃,年迈的父母经济实力则超过了年轻的子女。
这也从客观上为子女的“茧居”提供了一定的条件,而随着子女“茧居”时间的增加,年龄也在逐年增加,尤其是超过40岁后,就业难度就越高,被社会抛弃的概率也越来越高。
日本社会被认为是个同质性、秩序感、规则性较强的高度的“集体性”的社会,生活在其中的社会成员面临着来自周围不小的压力,被边缘化的人或是较长时间脱离社会的人是很难再回到社会中,而长期的被边缘化、脱离社会,则只能导致对社会的厌恶情绪的不断增加。由此引起报复社会的可能性也增加。
为应对这类问题,进入21世纪后,日本劳动研究机构开始对一部分“茧居”的年轻人(15-34岁)进行持续的调查,并引入了一个新词“NEET“Not in Employment, Education or Training(即“不升学、不就业、不进修或参加就业辅导的青年无业者)”。
单身、郁闷、肥胖、懒惰、恐惧、自责、对外界和社交很敏感等可能是这部分“茧居”族的群体画像,在一档反应民众真实生活的电视节目《去你家可以吗》中,记者采访了一位高龄“茧居”的男子,70多岁,只工作过两年半,一直靠父母的遗产过到现在,家里垃圾如山,父亲过世后,每天靠便宜折扣的便当,孤独的活着。他在节目中感慨:人间(日语人间指人或人类)之意就是要活在人之间,断绝与社会的联系,虽然带来了彻底的自由,但也同时带来了无尽的孤独。
亚里士多德在其《政治学》中有句名言:“离群索居者,要么成为野兽,要么成为神明”。“茧居”族们在日复一日与社会隔离的茧居生活中,很多都出现了心里的扭曲,逐渐丧失了独立的人格,他们不可能成为神明,注定将会成为危害社会的野兽。
进入2010年后,随着“茧居”者家庭父母年龄的增加,有一部分人开始不得不走出家庭,而日本社会也同时尝试对其进行各种的社会支援和帮助。
日本厚生劳动省在2009年就开始创设了“茧居问题对策推进事业”,在全国设置了66所“茧居地域支援中心”,与地方自治体等联合,展开了诸如相谈窗口业务、自立支援、就业支援、关于茧居的启发活动等,还实施了“茧居支援者养成研修事业”,致力于尽早发现“茧居”者,有针对性的对其本人或父母及时进行援助的支援人员的培养。对于研修结束的支援者,由各市町村通过派遣的形式,对“茧居”人员进行自立的支援。
2018年,日本厚生劳动省还增加了13亿日元的预算,用以对“茧居”者进行就职准备支援,强化促进“茧居”者的自立体制。
近些年来日本一直在持续对这些“茧居族”近些自立支援,但是收效甚微。调查结果显示:“茧居”者比一般人有更强烈的自尊。
比如针对“指责其错误或者指出其缺点之时,是否会有持续的郁闷心情”,非“茧居”者中有34.8%回答是或者差不多,而“茧居”者回答是或差不多的则达到55.3%。
而针对“自己的生活,不想别人干扰”这一问题,非“茧居”者中有79.9%的人回答“是”,而“茧居族”则达到93.6%回答“是”。可见,“茧居”族们自尊心比较强,并不愿意轻易放弃长期形成的“茧居”生活。
针对这种情况,日本还展开了“保护”弱者运动,建立了专门针对“茧居”者的电子商务平台,对于一部分“茧居”族,可以继续保持原来的生活方式,同时通过网络平台在家就能完成工作。
显然,单靠外界社会的推力,是很难改变长久以来形成的“茧居”的生活方式,要回归社会,“茧居”族们首先必须要自我内心复活,加上外界的推力,才有可能迎来重生。
纵观日本“茧居”族诞生的历史,既是个人的性格使然,又渗透着浓厚的时代色彩,个人的不努力、不上进自不待言,平成年间日本陷入整体的不婚、不生、不买房、无大志的低欲望也是不可忽视的温床。
“茧居”族说到底其实就是昭和日本高速发展的经济回潮后被甩在了沙滩上的咸鱼。直到一系列的事件发生后,日本政府和社会开始积极采取措施帮助“茧居”族回归社会,以防止其在孤独中走向偏激。
但从自立支援效果来看,事前积极的预防,可能远胜于事后的救济。
拯救“茧居”族,日本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