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衡美国的顶尖王牌,竟然曾被贱卖,幸好这个老人挺身而出……
来源: 世界华人周刊 海外观察第一站  日期:2019-06-09 20:18:04  点击:2110  属于:海外观察
 


 

在中国稀土领域,没有人比他更德高望重。
 

世界华人周刊专栏作者:顾景言

新闻背后,有你不知道的世界
 

轰轰烈烈的中美贸易战,如今依然没有偃旗息鼓。
 

前两天,中国再次强硬发声:“对于贸易战,中国不愿打、不怕打,必要时不得不打,这个态度一直没变。”
 

面对美国人的步步紧逼,中国稳住了步伐,举国上下几乎同仇敌忾。
 

这可能让傲慢的美国人有些想不明白,一向以和为贵的中国,这次怎么死活就是不愿意妥协求和?
 

实力决定底气。
 

中国之所以敢和美国叫板,面对这个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丝毫不怂,除了综合国力的强大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
 

那就是,中国手中有一张绝对的“王牌”。
 

这张王牌,足以让美国遍体生寒。
 

1

中国手中捏着的王牌,就是稀土。
 


 

提到稀土,很多国人可能感到有些陌生。
 

但是,只要是对科技与军事稍有了解的人士,都会惊呼稀土是当之无愧的的“工业黄金”。
 

稀土,并不是我们以为的“土”,而是17种金属元素的总称,之所以被称为土,是因为其氧化物的质地与土块有几分相似。
 


 

在当今世界的科技发展中,稀土扮演着核心角色。
 

小到手机、计算机、复印灯粉,大到坦克、飞机、火箭、导弹,其制造过程全都离不开稀土,堪称为国之重器。
 


 

而如此重要的战略资源,中国占有量居世界首位:60%以上!
 

这是一个让外国人嫉妒得眼红的惊人数字。
 

邓小平曾经自豪地说过:“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
 

拥有这么丰富的稀土资源,意味着中国在稀土定价权上应该占着绝对优势,完全可以像阿拉伯人控制石油那样,把稀土卖上高价。
 

但是,曾经却发生了一个令国人既震惊又心痛的事实:中国的稀土,被大量贱卖。
 

它的价格,比猪肉还便宜!
 

2

那是属于特殊时代的无奈。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庞大的稀土储量令世界各国眼馋不已,纷纷选择大量向中国购买。
 

用稀土赚取外汇,为国家赢得发展资金,原本是一件好事。
 

坏就坏在,那时候有人眼界未开,根本不知道稀土资源的珍贵性。
 

各地地方政府大多数财政困窘,迫切需要出口换取外汇,争先恐后地开采稀土资源,大批量卖往国外。
 

甚至连普通老百姓也动了发财的念头。
 


 

很多胆子大的居民,纷纷召集乡里力气大的男人,抄起简陋的工具,偷偷摸摸开始挖掘稀土用来售卖。
 

更不要说一些有门路的人,拿到批文,光明正大地办起了稀土企业。
 

在这种供大于需的情况下,即使没有欧美各国刻意压价,单单中国国内的各个企业就已经“自相残杀”。
 

为了多卖,中国企业互相打价格战,稀土的价格低廉无比。
 

这就像极了当年敦煌莫高窟的文卷,愚昧的王道士根本不懂得它们的珍贵,把最为完好的文物和藏本尽数贱卖给了欧美文物贩子。
 

中国稀土面临的是西方国家掠夺式的“购买”。
 

美国为了自身的长远发展,竟然冻结了本国的稀土开发,选择大量购入廉价的中国稀土,作为将来的战略储备。
 

日本和欧洲很多国家也纷纷效仿。
 

在这种势头下,如果中国再任由稀土资源贱卖,终有一天稀土会被欧美各国全然占有。
 

到那一天,中国别说是掌握稀土定价权了,恐怕还要高价乞求他国能够卖点稀土给自己。
 

如果没有了稀土,想制造高尖端武器,更成为天方夜谭!
 

如此一来,国危矣!
 

幸好,天佑中华。
 

在危急时刻,有一个人挺身站了出来,毅然进言:“中国稀土,不能当猪肉卖!”
 

3

这个勇敢的老人,就是“中国稀土之父”徐光宪。
 

▲徐光宪
 

徐光宪不会不知道,他这一声怒吼,触动了多少人的利益。
 

欧美做稀土生意的商人自然恨得牙痒痒,不过远在天边,也并不能拿他怎么样。
 

国内那些靠稀土发财致富的私企老板,以及某些依赖稀土出口的地方政府,对徐光宪的声音也绝对没有任何好感。
 

毕竟,中国有句古话叫作“断人钱财,如同杀人父母”。
 

但是,他们却不能那这位老人怎么样。
 

因为,在中国稀土领域,没有人比他更德高望重。他被誉为“稀土界的袁隆平”。
 

全中国研究稀土的中青年学者,几乎全部都是他的学生。
 

▲徐光宪(中)在稀土实验室
 

1920年,徐光宪出生在浙江上虞。
 

父亲是当地赫赫有名的律师,给他取名为“光宪”,也是希望他将来能在法律领域有一番大作为。
 

然而,事与愿违。
 

徐光宪并没有像父亲期许那样能够学法律,而是选择了理工科。
 

▲少年徐光宪
 

原因很简单,在徐光宪的少年时代,日寇的炮火已经在中华大地上不断蔓延,山河破碎。
 

法律救不了彼时的中国,只有工业和军事才是让一个国家迅速摆脱屈辱的捷径。
 

徐光宪的一生,无论是在学业还是研究方向上,所做的全部选择都是为了报国。
 

为此,他不惜放弃了外人眼中的“锦绣前程”。
 

4

从上海交通大学毕业后,徐光宪以优异的成绩进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习。
 

由于天资聪颖,他很快就得到了博士学位,他的妻子高小霞也成功考上了博士。
 

如果留在美国工作,夫妻二人至少能过上体面富裕的中产阶级生活。
 

▲1948年,徐光宪和夫人高小霞在美国
 

但是徐光宪却在思考如何能够迅速回国。
 

因为,如果此时不回国,以后可能就再也回不去了。朝鲜战争已经爆发,中美关系急速恶化。
 

唯一让他有些犹豫的,就是妻子还没有拿到博士学位,如果回国的话,意味着妻子之前的努力付之东流了。
 

高小霞明白丈夫的顾虑。
 

她只对徐光宪说了一句话:“我们来美国读书,是为了什么?”
 

夫妻二人迅速回到了贫穷的新中国。徐光宪成为了北大的教师。
 

▲1951年,徐光宪夫妇克服重重困难回到中国
 

上个世纪70年代末,徐光宪临危受命,接受了一个艰巨的任务:对稀土进行研究,掌握有效分离稀土的办法。
 

这对中国来说至关重要。
 

中国虽然稀土储存量巨大,但是却严重缺乏技术,导致中国不得不用低价把稀土原料卖出去,再花高价买外国加工好的成品。
 

为了不让祖国的科学研究继续仰他人之鼻息,徐光宪开始了废寝忘食的探索,最终攻克了难关。
 

▲徐光宪夫妇在实验室
 

从此之后,中国才算是真正拥有了稀土!抓住了科技发展的命门!
 

可以说,徐光宪是当之无愧的中国稀土之父。
 

这样一位科学家,当然有资格喊出那句“不能把稀土当猪肉卖”的口号。
 

他的呼吁引起了高层的高度重视,开始出手整治稀土领域的乱象。
 


 

从十年前开始,中国出口稀土的量开始有效控制,根据世界市场的需求调整出口量,从而一举扭转了稀土贱卖的现象。
 

在今时今日,稀土已经成为了中国手中的王牌。
 

即使是美国这样的强国,在与中国较量的时候,也不得不三思而后行,对稀土问题感到忧虑。
 

很多人都说,天佑中华。
 

幸好我们有稀土资源,才有了的巨大筹码。
 

殊不知,我们最大的王牌,并不是稀土,也不是经济体量,甚至也不是先进的高精端武器,而是一代又一代甘愿许身为国谋的爱国者。
 


 

钱学森、邓稼先、徐光宪这些老一辈科学家身上的风骨,永存于华夏大地,他们为民族、国家长远计,孜孜攻关,仗义执言,奔走呼号。
 

每当国家有难,更会挺身而出。
 

这样的国士,才是我们真正的王牌。



  • 我要评论

    评论内容*
    姓名
    验证码*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