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她去世了:等了75年,还是没等到日本那句道歉
来源: 世界华人周刊 海外观察第一站  日期:2019-05-07 21:46:31  点击:1907  属于:海外观察

 

忘记过去的苦难可能招致未来的灾祸。
 

作者:华妹
 

5月5日13点20分,日军“慰安妇”制度受害者韦绍兰老人离世,享年99岁。
 

“门口大田四四方,半边罗豆半边秧。秧儿得插花生得扯,我常年丢弃哪一厢。出门人笑我也笑,回家人笑我忧愁。”
 

这是韦绍兰奶奶在纪录片《三十二》中唱的一首山歌,奶奶小时候跟一个放牛的农人学的,回忆起这首歌,奶奶的脸上泛起一丝红晕,似乎很多年前的那个无忧无虑的18岁少女又回来了,似乎这么多年的苦难日子都不曾经历过。
 

可是过去的那些日子要怎么才能忘呢,那句道歉没有等到又怎么敢忘呢,日日夜夜,至死方休。
 

“日头出来点点红,照进妹房米海空。米海越空越好耍,只愁命短不愁穷。”
 

▲ 电影《三十二》截图
 

《三十二》主人公韦绍兰去世

韦绍兰生于1920年,广西桂林荔浦县新坪镇人。奶奶这一生过得极其不易,1944年,战火纷飞的年月,她被日本人掳走,成为20万“慰安妇”中的一员,凭借自身顽强与果敢,三个月后,韦绍兰奶奶抱着年幼的女儿逃回了家,她想回到这个温暖的港湾,然而等待她的,是丈夫的责骂,“你还晓得回来啊”“上外面学坏了”。
 

▲ 纪录片《三十二》截图
 

更不幸的是,她发现自己怀上了日本人的孩子。她也想过自杀,想过与其这样屈辱的度过一生,不如就此告别世界。可是在婆婆的理解和劝说下,韦绍兰还是含泪生下了仇人的孩子,取名罗善学。
 

▲ 纪录片《三十二》截图
 

丈夫死后,日子更加艰难。每个月30块钱的生活费,几乎每顿都是白菜,可是她说,30块钱有30块钱的活法。对于有些人,活着就已经很奢侈了,又哪里敢想要更多呢
 

她这辈子唯一的牵挂就是70多岁的儿子,儿子罗善学因为身体里流淌着的日本人的血液,所以从小就受欺负,至今也没有娶亲,因为没有人愿意把女儿嫁给一个日本人。韦绍兰奶奶说,希望在她死后,有人能照顾一下儿子。
 

▲ 纪录片《三十二》截图
 

这段惨痛的经历放在任何一个人身上都是难以承受的,会控诉命运的不公,甚至无法继续生活。韦绍兰奶奶却说,“这世界红红火火的,会想死吗,没想的”。
 

不能忘的历史

上个世纪40年代,日本大肆侵略中国,除了战死沙场的青壮年以及无辜受牵连的百姓,日本人残忍地掳走了多达20万的年轻女性,使其沦为日本人的性奴,其中,75%的女性受虐待致死或承受不了屈辱而自杀,只有很少一部分女性幸存下来,这部分人也从此过上了暗无天日的时光。
 


 

20多万的“慰安妇”很多年来一直都是国人心口难以愈合的疤痕,是国人有口难言的耻辱,不能去揭开,也不能去触碰。人们带着恨意,甚至把情绪附加给了那些无辜的受害者。
 

 

“慰安妇”制度的受害者们受到了身心上的巨大折磨,在她们被解救出来之后,她们也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怀和尊重,在那样的时代,贞操比性命更重要,幸存的受害者们回到家里,也要受到周围人的指指点点,如芒在背,不得安生。
 

 

还原历史,我们正在努力

 

随着历史的发展,时代的变化,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站出来,揭开遮羞布,正视这一段历史,主动了解这一段历史。
 

2012年,年轻导演郭柯拍了一部纪录短片《三十二》,讲述了中国一位92岁高龄的“慰安妇”韦绍兰老人和她儿子的人生故事。
 

▲ 纪录片《三十二》海报
 

2017年,他又拍摄了同样题材的《二十二》,以长篇纪录片的形式讲述了22位“慰安妇”幸存者的生活,通过与这些老人的深入交流,影片突破了历史资料和证据收集的局限性,从客观、人性的角度,记录了这群幸存老人当下的生活状态。
 

▲ 纪录片《二十二》海报
 

没有噱头,不为盈利,不去深挖老人们最痛的地方,而是平静地与老人们对话,平静地记录老人们的生活,不去打扰她们,给她们最基本的尊重。
 

影片极为客观地展示了这些居住在天南地北,普通得不能在普通的老人的生活,她们身上却共同背负着一段屈辱的过往,那是她们一辈子也绕不开的心伤,这些老人看上去再普通不过,整日只呆呆地坐着,她们不太提起往事,因为不希望自己的遭遇给家人带来困扰,害怕看见别人异样的目光。
 

22位老人中只有3位老人愿意回忆那段往事,都说人老了看透了世事也都放下了,可他们回忆起来时,仍然如鲠在喉,不能释怀。
 

纪录片中,韩裔老人毛银梅已经记不得母语韩语怎么讲了,可却记得日本人教的几句日语“您回来了,请坐”“您好,请进来”(做出这样的事,嘴里却依然说着敬语,这样的“文明”着实可笑)。
 

还有一个最孤独的阿婆,孤独地度过了余生,佝偻得不成样子,依然记得打鬼子的事迹……
 

这场战争不仅仅是一场战争,更是一场屈辱,幸存的军人可以衣锦还乡、受人爱戴,而这数十万的女性,哪怕是劫后余生,也不能安享晚年。
 

▲ 纪录片《二十二》宣传图
 

最让人难过的不是阿婆们痛苦的经历,而是她们的善良,在人们把年老的日本兵的图片给她们看时,她们没有咒骂,而是笑着说,“原来日本人也老了,没有胡子了”。
 

如果做不到原谅,那就试着藏起来。日子再苦,也要给自己一条出路。
 

▲ 纪录片《三十二》截图
 

韦绍兰奶奶曾说:“天上落雨路又滑,自己跌倒自己爬,自己忧愁自己解,自流眼泪自抹干!这世界真好,吃野东西也要留着性命来看”。
 

忘记过去的苦难

可能招致未来的灾祸
 

过去的“慰安所”已成为废墟,春天到了,草木茂盛,生机勃勃,仿佛一切都没有发生过,似乎它从来都是一座废墟,似乎,往事已然随尘埃埋入岁月里了。
 

有老人不愿意接受采访,“过去的事情就过去了”,可转过身就会开始抹眼泪。
 

▲ 纪录片《二十二》截图
 

说不怨恨是不可能的,这些年来受的那么多苦,那么多心酸,要怎么忘,那些身体上的强烈不适和疼痛,那些异样的目光和背后的窃窃私语,要拿什么来弥补,那些恐惧和孤寂的时光,那些有苦不能言的往事,不会过去的,永远也不会忘记。
 

“慰安妇”们不是英雄,她们只是平凡的苦难人,是历史里小小的一粒尘埃,在现实面前,她们是那么渺小,渺小到没有一点办法与强敌抗衡,更没有办法去时间较量。
 

内地的“慰安妇”幸存者们,从20万到几千人再到32人,到22人,再到8人,6人,5人……总有一天,她们会全部消失在这个世界,可那段历史却真真切切存在过,不应该随着受害者们一起被埋入尘土。
 

无论过去过久,她们都在等一句道歉。
 

历史的车轮滚滚碾过,也许世界会快就遗忘那段灰暗的时光。铭记,并不是为了仇恨,而是为了尊重历史。
 

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里有一句话:

“我不是复仇主义者,我无意于把日本军国主义欠下我们的血债写在日本人民的账上。但是,我相信,忘记过去的苦难可能招致未来的灾祸”。
 



  • 我要评论

    评论内容*
    姓名
    验证码*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