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木蹊
没有人可以想到,“中国科幻崛起”,“中国科幻的里程碑”,“中国科幻元年启航”等等这些华丽的词汇,竟都不约而同地用在了同一部电影上。
《流浪地球》到底值不值得一看?这个问题已经没有意义了,无论是豆瓣、知乎,还是微博热搜,《流浪地球》已经收获了国产科幻片迄今为止的最强赞誉。
1. 好的开始
如此一部现象级的国产电影,自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角度点评,同时也会分解成个层面参考级的分析,但无论如何解构,我们至少得承认:流浪地球是今年乃至中国电影发展以来,国产电影工业水准的又一个新台阶。
从过去到现在,我们的国产科幻片,一直难以登上国际舞台,而说到科幻,中国的小孩子第一想到的会是《变形金刚》《阿凡达》《黑客帝国》《星球大战》……一言以蔽之,和中国没有半毛钱关系。
在此之前,我们也并不是没有科幻片,只是那些“科幻片”,无论是特效制作上,还是影片数量上都难以和好莱坞相提并论。
有些观众,原本是科幻片的爱好者,但他们已经积累了很多年失望,以至于《流浪地球》即便收获无数好评,他们也都不屑一顾,甚至冷嘲热讽,为黑而黑。
因为“吴京”,影片所承受的恶意差评
中国电影从来不缺乏好的故事,也有扬名内外的好片子,这些片子早在《霸王别姬》《红高粱》《卧虎藏龙》中就散播出去,并得到国际的肯定。所以如果我们缩小格局,仅仅从商业片的角度去盘点《流浪地球》时,也许可以得出一个较为客观的评论。
2. 为“中国电影”而蓄势
2015年的时候,《流浪地球》的郭凡导演还有宁浩等新生代导演就参与了中国电影局发起的留学计划,跑到好莱坞去学习。回国后,他们决定开启国产电影工业新征程。
可以说,振兴国产电影,已经成为了国家项目,它有着国家对国产电影工业的大力支持,对于一部电影来说,最能体现电影工业等级的就是科幻类型的片子,所以在那时《流浪地球》这样硬科幻的项目就开始提上了执行日程!
北美票房TOP10中科幻电影占比高(亿美元)
3. 野心和理念
如果要拍好,拍出和观众对“大片”的心理预期画面效果一致的电影,不是光有钱就能解决的,因为《流浪地球》要做的事情并不是特效到达好莱坞级别这么简单,而是要做一部有着中国人思维理念的科幻电影,不然就会被观众认定为抄袭!
而这样的核心思维要求就必须从零开始,因为这些好莱坞没有好莱坞的电影工业,不会告诉我们如何去做一部中国人样子的科幻电影!
郭帆导演曾在访谈中也有说到,好莱坞的商业电影核心都是一个英雄拯救世界,如果照搬过来,就会让《流浪地球》觉得奇怪,作为《流浪地球》这种世界观宏大的背景,如果用一位中国人拯救了全世界,人们会觉得奇怪。
这并不是民族自卑,而是长期观影习惯代入感先来后到所造成的,就像如果你在影片中看到一位日本人拯救地球,因为印度人拯救地球,一位韩国人拯救地球,你都会觉得奇怪!
所以《流浪地球》对于“谁拯救地球”这一议题处理得非常有意思。
《流浪地球》不能学美国去造个人英雄,而是要把拯救地球放在人类大背景下,把说叙事的格局放在了中国人的视角上,再加上现实的中国航天事业确实在世界上是数一数二的佼佼者,现实的国情也多少给影片代入感加分,这样观众才不会觉得突兀,同时也打出了“中国”的内涵。
所以影片在表面上就做了很多文化情怀的处理,比如添加了中国的文化习俗,吃串、打麻将、舞狮,还有吴京父子家庭观念的塑造,当然这些也是好莱坞用惯的手段,而《流浪地球》真正开始赢在起跑线上的,其实还是故事本身。
我们要讲的故事,是只有中国人才能想出来的!
《流浪地球》的核心,是人类带着地球一起跑路的设定,作为殖民文化观念根深蒂固的西方人,其实是很难想到这样的点子的。
因为中国人讲究落叶归根,对家的眷恋和思念要比任何一个民族都要强烈,而西方是海洋文明,他们更加灵活变通,既不依附与家庭,也不依赖于他人,而是倾向于一种自我依赖——“此时此刻”是最重要,并没有故土和血亲的执念。
《速激7》里面就有一句台词:“人生中最重要的永远是此时此刻在你身边的那些人。这才是最真实的。”这就是典型的西方式观念。
而“带着家一起跑路”则是《流浪地球》最核心的国人价值观,敢于亮出自己的民族内核,《流浪地球》就已经赢在起跑线上了。
4. 不断追赶中的特效
说完理念,我们再来聊聊科幻片最看重的特效。这里所说的特效分前期和后期,对于国产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前期有着更艰难的开始,因为从概念设计到服道化,从导演执行到制品管理,对于国内团队来说都还没有达到成熟的工业化水准。
就拿航空站的多个操作屏幕来说,在好莱坞都有专门的UI设计团队。要做一整套设计,就得做出一套航空操作系统界面。
本来,《流浪地球》也打算这么做,但却需要把其他部门的员工东拼西凑成立一个UI设计团队,而且这样的UI设计团队在国产电影还是首次。
好在土法特效在影片中呈现的提升还是很大的,用心做的东西观众总能看到。
我们此前很多国产科幻作品在屏幕上的UI操作界面,都是某宝下载的动态素材,奇丑无比,除了UI这一块的问题,还有屏幕显示问题!
拍摄组在拍摄过程中,航空站的每个显示器背后其实都请了一个人去单独操作开关机或播放素材内容,而好莱坞则有专门的部门去操作,而且相当专业和轻松。
不过到了国内,就是零蛋也必须要解决。所以我们有了自己的一套方法论,而这些方法论如果执行得高效,这或许真的就能成为国内电影工业操作的参考。
至于后期特效方面,剧组请了“工业光魔”等国际知名的团队,当然还有国内的特效团队,目前我们不知道到底每个公司对特效的占比有多大,但可以肯定的是,这对于国内主创团队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历练和经验。
5. 好的故事,才是电影的未来
聊完特效,我们最后来说说影片的剧情,流浪地球在改编上是优秀的,刘慈欣的小说《流浪地球》时间跨度很长,而且主角的影视化风格不够突出,最后的冲突也放在了人性的阴暗面的斗争上。
而电影版是把人物和冲突加强,更具画面感,起承转合更明显,大的冲突事件则放在了土星对地球的威胁上,尤其是影片高潮部分的叙事节奏和反转,给了观众急剧的紧张感。当然,这里并不是说导演的个人风格有多么了不起。
对于国内第一次制作这样量级的电影,更多的,还是要体现电影工业的成熟水平,导演更多的是把控每笔资金,是否用在刀刃上。比如前期的剧本审核和编写,前后期制作、特效画面是否服务于故事等等。
郭帆自己在访谈中也承认:为了对得起7000多人的制作团队,对得起资金预算和观众,他更多考虑的是如何尽量做到影片制作时不出错,而艺术深度上的加分可能就是下一个中国科幻电影要更加考虑的议题了。
诚然,《流浪地球》还可以做得更好,但作为一部具有大热点大话题的国产电影,《流浪地球》确实已经对国产科幻,甚至是国产大制作类型片,开了一个好头。
《泰坦尼克号》导演卡梅隆转发宣传《流浪地球》
即使这部电影也能看出“国产”在探索上的弯路和试错,但我们依然希望影片可以大卖,可以成为一个话题,可以让中国科幻有一个良性循环的开始。
因为只有多一份支持,我们才能看到比《流浪地球》更优秀的国产科幻电影,才能看到更类型化的国产电影工业水准的影片,在这不是民族情绪的道德绑架,而是每一位电影人、每一位观众的心声。
所以我们希望,观众们可以多支持而不要过于苛刻,最后祝大家新年快乐,诸事大顺,祝世界和平、祝地球好运,祝中国科幻片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