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首攻关数十载,一生所系唯蓝天。
· 世界华人周刊出品 ·
作者:令狐空
今天是双11,人们脑海里被两个词占据:狂欢与脱单。
其实,今天还是一个特别的日子:人民空军的生日。1949年11月1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司令部成立,从此我们告别了没有空中防御的历史。
在69年的奔腾岁月里,中国空军领域涌现了太多可歌可泣的人物。而他的团队,让中国拥有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战斗机。他就是杨伟——枭龙和歼20战机的总设计师。
01
今年9月底的时候,一位科学巨人登上了热搜。
他的出场让“北大还行撒贝宁”黯然失色,气势更是直追“普通家庭马化腾”和“悔创阿里杰克马”。
在《百家讲坛》系列主题“我们的大学”上,他讲起了自己开了挂的求学经历,为众人打开了窥探学霸世界的新大门:
在中考的时候,6门课程,考了599,只丢了一分;两个星期后,又破格参加了高考。
“填报志愿的时候,也没有什么准备,北大、清华一填,后面就随便写了几所学校。再后来成绩下来了,还挺好,离北大清华和科大少年班的录取线也就差个一两分。”
顺手一考,就差个一两分?更关键的是,他只是初三的学生。
这种赤裸裸地“炫耀”,让无数人惊叹不已,而但凡听过他故事的人,没有人不发自内心的崇敬。
这位科学巨人,当然就是杨伟。
在三国时代,每当赵云出现在战场,他总是横冲直撞,所向披靡,如入无人之境。刘玄德一见倾心,曹孟德终生挂怀。
初三的杨伟,就如赵云一般光芒四射,跳级参加高考的他,曾在当时惊艳了众多著名高校。
有几所大学想要录取他,但万分可惜的是,这位天才同学色弱,不符合所报专业的录取要求。
眼看着一块绝世好玉,因为一点瑕疵未能满足要求,几所大学的招生老师都格外惋惜,其中西北工业大学实在不忍放弃,于是便向系主任罗时钧请示。
罗时钧是中国空气动力学的奠基人,他本身也是色弱,在听完情况后,立即要求破格录取杨伟,而且就招到他的专业。
刹那间峰回路转、柳暗花明,15岁的杨伟,在同窗们刚结束完中考之时,实现了自己的大学梦。
当接到录取通知书时,杨伟已经在高中上了一个月,他高兴得向大家挥手告别,从此迈入了中国顶级的西北工业大学,成为了那一届空气动力学专业最小的学生。
也许我们该庆幸杨伟进入的是西工大,如果他被其他大学录取,他的人生会异彩纷呈,但很可能无法成为现在的歼20总师。
西北工业大学,是中国唯一一所同时发展航空、航天、航海工程的重点大学,为国家培养了众多三航领域的巨人。
风劲帆满海天阔,三航领军铸华章。杨伟的人生,从此与天空绑定在一起。
02
世界上最快意的事,莫过于风华正茂的岁月,遇到了一生追求的事业。
22岁时,杨伟硕士研究生毕业,进入了航空工业成都所。年少时的杨伟本想做一名飞行员,但因为色弱的原因未能实现。现在,他将制造最先进的战机,来实现自己的飞天梦。
当时的杨伟被领导们寄予厚望,直接被分配到了核心课题组,研究当时国内空白的数字式电传飞控系统。
杨伟与父亲
数字式电传飞控系统,被称为战机的的四大关键技术之一,就是用计算机来控制飞机。只有掌握了这项技术,才敢说自家的战机达到了国际水平。
许多发达国家在研究这项高端技术时都历经挫折,他们当然不相信落后的中国能够研制出这项技术。有不少外国专家断言:中国研制战机只是小学阶段,不可能突破“电传操纵”的难关。
没错,当时的中国确实处于小学水平,但我们的科研人员从来“不识时务”,明知山有虎豹豺狼,偏偏憨直地前行。
结果,仅仅两个月之后,杨伟就和队友们完成了第一个课题:飞机紊流影响分析,为研制飞控系统迈出了一大步。
过硬的专业知识,超人的学习速度,再加上一丝不苟的科研精神,使杨伟获得了一致称赞。仅仅入职5个月,他就被提拔为专业组组长,研究飞控系统的结构。
面对着如此的信任,杨伟心怀感激,更加奋力前行。然而,正当杨伟准备大展拳脚的时候,意外发生了,而这场意外,差点影响了他的人生。
03
前段时间,张小平离职的事件刷爆网络。张小平原本是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年薪12万,但在跳槽后,年薪高达百万。
杨伟遇到的难题,也跟钱有关。
杨伟1985年进入了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那个年代的科研人员薪酬待遇更加低微。
一位李姓的研究员在采访时说道:在当时,打个短工,至少一个月可以挣1000元。在研究所,可能我们的收入只有100多。
收入的巨大差距让很多研究人员内心波动,杨伟也是其中之一。为了应付生活的柴米油盐,他只能在研发的同时做一些兼职,通过技术服务和咨询工作提升收入。
就在此时,远在日本留学的妻子提出,让杨伟移居日本。
以杨伟的技术水平,前往日本能够轻易地获得几十倍的收入。但在一番思考后,杨伟拒绝了这种提议,而且劝说妻子回到了中国。
一边是内心的雄雄火焰,一边是生活的风急浪恶,杨伟就夹在水深火热之中,尽管兼职在工作时间之外,但面对着如此重要的工程,岂能一心多用?
后来,杨伟在同事的劝说下猛然惊醒,他发现如果继续兼职,很可能无法完成国家的重托。于是,他放弃了外部的工作,并说服同事们全身心地投入到了研发中。
这一次投入,就是30多年的时间,把半生交给了蓝天。
04
尼采说道:“谁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
科研人员往往身负使命,脚踏实地,埋首攻关,淡泊功名,十载默默无闻,一朝震惊世界。
当杨伟带领团队全身心地投入研发之后,他们发扬着“两弹一星”的精神,夜以继日地与难题们鏖战。每个零部件的图纸,每条程序的编写,杨伟都亲自跟踪落实,不容许放走一个问题。
经过了无数个不眠之夜,他们攻克了一个个难关,掌握了飞控系统的核心技术,并研究出了一流的模拟设备,确保了第四代战斗机的顺利研发。
1998年3月23日,歼10战机首次试飞,这是中国航空的一个飞跃。首席试飞员雷强在走下飞机后激动地说道:这才是真正的战斗机。
曾经的中国被嘲笑为没有翅膀的雄鹰,而现在,我们不仅有了翅膀,而且是世界上最硬的翅膀。我们终于可以驾驶着这些“雄鹰”翱翔蓝天,更好地保家卫国。
由于杨伟团队贡献突出,杨伟本人不断升迁。等到1988年时,他已经成为了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副所长、副总设计师。2001年1月,他又变副为正,成为了总设计师。
更高的职位,意味着更大的责任。杨伟的肩膀上同时挑起了两项重担,他是歼10双座战机的总设计师,也是枭龙战机的总设计师。
从此之后,设计大楼的灯火总是长夜不熄。多少个深夜,只有月亮与他们相伴,而他们根本没有时间为了赏月走到窗前。
他们不断地调研总结讨论,攻关验证优化,突破一个又一个关隘。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又名611所,而他们真的变成了611,即每周工作6天,每天工作11个小时。
等到了攻坚阶段,他们又变成了“711”甚至“712”。分秒必争地进行着最后地冲刺,用满腔的热爱激励着自己不断向前。
2003年,歼10双座战机和枭龙战机接连试飞成功。望着天空中的雄鹰,杨伟难抑心中的激动,他甚至不晓得眼泪是否落下。
“当飞机安全落地的时候,那种压力突然地释放,是非常非常难以表达的一种心情。认真讲,我觉得我是把嘴唇咬破了,但是哭没哭我不知道。”
后来的杨伟又成了歼20的总设计师,他也再次圆满完成了任务,将中国战机达到了第五代的水平。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像杨伟这样的国士,担得起全中国为之瞩目的光芒。
05
战机对于中国来说,原本是空白的领域。国外对我们技术封锁,国内没有专家可以交流,但杨伟的团队硬是通过不懈努力填补了这片空白,造出了一片山围水绕鸟语花香的陆地。
尽管杨伟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天才,但他今天的成功也离不开努力。多年以来,他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早已养成了习惯。曾经有记者问他是否疲倦,他说道:
“就是你身体得好,第二个还要有一个精神基础,就是你还得有一个追求,是自愿干一件事情的时候,实际上它没有这个元素,累的元素。”
梦想的路上,没有累的元累。仅凭这句话,就足以让无数年青人汗颜。
在歼20之后,中国的战机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但即便是全民骄傲的歼20,也达不到杨总师心中的梦。
“如果有一天我们搞一型飞机,人家说这是一个标准,人家以后的能力按照我们的标准靠,我觉得这就是我们的超越了。这就是说我们说的由我们来引领整个战斗机的发展,最后这个战斗机的标准由我们中国来制定。”
让中国来制定未来战机的标准,这应该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在未来几年,杨总师将带领团队,继续为我们造梦,而这场梦一定会实现。
因为我们中国的科研精神薪火传承,始终不畏艰险,勇于攀登,即便在一无所有的情况,我们也会用自强不息的气魄追赶上曾经遥不可及的对手。
就像杨总师在演讲的最后所说:“我们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从1949年到2018年,中国的空军力量从弱小逐渐走向强大,如今更跻身为世界上最顶尖的空军大国。69年的峥嵘时光,数不清的风雨兼程,才有了我们今天的旭日东升。
所有攀登的险峰,后来都成为了风景。当我们在欣赏风景的时候,怎能忘记他们奋斗时的艰苦卓绝。
所谓“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让我们向所有空军英豪们致敬。是他们用铁血般的意志捍卫了祖国的领空,保障了我们的和平。
今天是中国空军建军69周年纪念日,
也是第12届珠海航展最后一天
在今天的航展上,这一幕让现场燃爆了!
中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隐身战斗机歼-20
四机编队首次公开亮相,
开弹仓展示导弹彰显强大战斗力,
复杂的机动动作更是超帅!!
人民空军,生日快乐!
为人民空军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