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地无银三百两的自辩,说白了就是在给自己找“遮羞布”。
作者:小华妹
很长时间以来,大英博物馆屡次被诟病其丰富的文物藏只不过是殖民时代的战利。
但就在昨天,英国《卫报》报道,大英博物馆发起题为“收集历史”的月度讲座,讲述一些藏品流入该馆的具体历史语境,试图为博物馆藏品的来源的争议进行自辩。
讲座的组织者、大英博物馆亚洲区负责人苏什玛强调说:“有各种历史故事只强调殖民主义的一面,而导致一些人极为愤怒沮丧,我们正试图平衡一下。我们的很多藏品并非殖民所获;欧洲人获得的这些东西,不是每件都是抢来的。”
还有大英博物馆的相关负责人“诡辩”到:很多人以为大英博物馆不关心藏品的来源,但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很多人在从事研究,“收藏过程是有各自的复杂情况的。”
为了使她的言论成立,她还举了例子:有件藏品是一位东印度公司的将军的,肯定有人会说“那肯定是抢来的”,但实际上那个人皈依了印度教,反对欧洲对印度实行基督教化。
看似有理有据的辩解,其实是对历史进行的强行解释。对此,大部分中国网友并不买账:
网友1:大英博物馆自辩,不是没件藏品都是抢来的,还有一部分是偷来的。
网友2:殖民者以为掠夺了别人的文物,就是自己的了。
网友3:嗯,不是你们大英博物馆的人去抢的。但是这些文物是怎么进入欧洲进入英国的呢,呵呵。
网友4:两个强盗去抢了别人的东西,然后两个人把东西互换,抢来的东西就神奇的变成换来的东西了。
网友5:言下之意“大部分都是”咯。
网友6:颇有“窃书不算偷”的感觉。
01
其实,早在这一次的自辩之前,伦敦的大英博物馆就和其他的18家西方著名博物馆针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禁止和防止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公约,发表宣言:反对把包括战争中用掠夺等非正常手段获得的文物和艺术品归还给原属国。
大英博物馆的口气相当坚定,大致的意思是说:既然进了我家的博物馆,就是我的了,岂有归还之理。而这一次“此地无银三百两”式解释只是迫于舆论的压力。
原来就在今年,艺术史学者艾莉斯·普罗克特举办了名为”不舒服的艺术(Uncomfortable Art)巡回展览,力图揭露英国收藏的许多世界文化珍宝的殖民主义渊源,其中,就包括大英博物馆。
这件事在世界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碍于舆论的压力,大英博物馆不得不举办此次讲座活动来回应普罗克特的批评。
但大英博物馆这番自导自演的辩解真的很难服人,说白了就是在给自己找“遮羞布”。
02
说到这,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大英博物馆。
大英博物馆(British Museum)又称不列颠博物馆,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伟的综合性博物馆,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
它位于英国伦敦新牛津大街北面的大罗素广场,成立于1753年,1759年1月15日起正式对公众开放。和纽约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巴黎的卢浮宫同列为世界三大博物馆。
大英博物馆共有100多个陈列室,藏品1300多万件。就连我们国家的故宫藏品也只有大英博物馆的三分之一不到。但这里很多藏宝都是从殖民地掠夺来的。
据《光明日报》2009年报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数据表明,中国流失文物多达164万件,被世界47家博物馆收藏。而大英博物馆是目前收藏中国文物最多的一家博物馆,可追溯到1753年建馆时期,藏品多达2万3千件,长期陈列的约有2000件。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火烧圆明园后,十二生肖兽铜像、乾隆皇帝案头爱物《女史箴图》以及东周的青铜器虎蓥等等被洗劫携出海外。
▲乾隆皇帝的案头爱物——《女史箴图》(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英军大尉基勇从圆明园中盗出并携往国外)
▲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 Bronze Zodiac Animal Heads(英法联军入侵北京,火烧圆明园。十二兽首在英法联军的劫掠过后流散于海外。至今,十二兽首之中,八尊已经回家。蛇首、羊首、鸡首、狗首仍然下落不明。)
▲西周青铜器虎鎣(英国海军上校哈利·刘易斯·埃文斯在洗劫圆明园的过程中发现并掠走了虎鎣)
大英博物馆光中国陈列室就占了好几个大厅,展品从西周的青铜器,到唐朝的瓷器,明清时期的金玉制品,以及各朝各代的绘画、刺绣、各个时期出土的文物、书画等等,可以说不胜枚举。而这些都是当年英国在中国内忧外患之际,趁火打劫走的。
据统计,在英国的大英博物馆里,来自中国、印度、日本以及东南亚的国家的文物有十多万件。
除了这些东方国家,另一个四大文明古国埃及也未能幸免。埃及的艺术品是大英博物馆最负盛名的收藏,其数量仅次于埃及博物馆。
从祭司、法老到众神,从雕像、木乃伊到镇馆之宝的石碑,大英博物馆为这次文创设计祭出的文物阵容绝对称得上豪华。但是,这只不过是它馆藏的九牛一毛。
大英博物馆馆藏古埃及文物7万多件,木乃伊以及殡葬文物收藏堪称埃及本土以外之最,英国人自己都常说:“如果是为了看木乃伊而去埃及旅游,那就放弃吧,我们这里比埃及陈列的文物多得多”。
著名的罗塞塔石碑、亚尼的死亡之书、拉美西斯二世的胸像,这些举世闻名的精品也被英国用各种手段掠夺之去。
▲埃及罗塞塔碑(Rosetta Stone,拿破仑在埃及溃败后英国获得的一批埃及文物中最珍贵的一个,抢来的。)
在大英博物馆,还有一个最大的亮点来自于希腊罗马部的收藏,其中包括来自雅典的帕特农神庙的命运三女神雕像、帕特农神庙建筑遗迹,这些珍品无不令人神往。
▲古希腊帕特农神庙的埃尔金大理石雕塑(1816年通过割地赔款获得,希腊人目前要求归还,但英国人不还)
这些文物本该属于造就他们的地方,可现如今一个个文物背井离乡,矗立在大英博物馆里,这是几句简单的声明就能搪塞的吗?
03
当然,也不能一棒子打死,除了抢劫,也有一些藏品是当时英国人通过正当的途径买走的——
据香港知名古董商和收藏家张宗宪出版的新书中记载: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大维德几乎每隔两三年都会前往上海进货,专挑精品官窑瓷器,出手阔绰,眼光独到。
大维德全名珀西瓦尔·大维德(Percival David 1892年——1964年),为犹太裔英国富商,出生在印度孟买,后移居伦敦。一生酷爱中国陶瓷艺术,也是全球知名的中国瓷器收藏家之一。
大维德一生共收藏了1700多件中国瓷器,为此,他在伦敦成立了一家小型博物馆——大维德中国艺术基金会,专门陈列自己的藏品,并对公众开放;随后,又将博物馆无偿捐赠给伦敦大学。
2007年,由于财务方面的原因,大维德中国艺术基金会关闭。2009年,他的所有中国陶瓷藏品被大英博物馆接管,全部永久陈列在大英博物馆95号展厅。
我们尊重正当的贸易往来,只是遗恨的英国用不正当的手段掠走的那些文物。如果说“不是所有的藏品都是抢来的”,那就把那些抢来的归还可好?
04
2018年,英国一位历史学家、BBC《文明》栏目主持人大卫·奥鲁索佳(David Olusoga)曾提议,应当在大英博物馆举行一次两分钟的“超市大扫荡”,让各国领回自家的国宝。
如果这个提议真能实现的话,那大英博物馆会出现多少闲置的展厅呢?
还有网友认真的为大英博物馆提建议:
其实我是有个建议的,英国可以将各国被掠夺的文物归还给各个国家,而其它国家可以制作一件一模一样的物品“赠与”英国,其后可以每隔几年可以让其它国家的文物相互交流展示,让各国的艺术精髓得以在人们面前展现,既丰富了各国的交流也让人民了解对方更多的文化底蕴。
华妹觉得这个建议还不错,你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