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错过真爱,但不能错过这个真实温暖的故事。
作者:禾忬
今年,哪部电影最有能力冲击年度最佳影片?答案毫无疑问——《我不是药神》。
在点映临近结束时,影院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比之《复联3》有过之而无不及。谁也没想到,这部国产原创电影,是如此的优秀,其现实意义又是如此发人深省。
除了徐峥+宁浩这样的“好片”保障,它更为人所欣赏的是题材上的突破。
现实题材的戳心力作
整部电影,直击“生不起病”这一潜在的社会现象。电影中主人公的命运沉浮,以及中国药价市场的走向,让每一个观众在落泪之余,陷入深思。
可以说,在人们感叹中国电影很难拍出类似《熔炉》、《素媛》这类影片时,《我不是药神》直接终结了“国产电影”压抑已久的不自信。
擅长塑造小人物窘境的徐峥,在电影中再次还原了一把loser。
其饰演的主人公程勇,不仅妻离子散,还得照顾瘫在病床上的老人。没有一技之长的他,只好靠卖印度神油为生,但依旧经营寡淡,入不敷出。
机缘巧合之下,他认识了慢粒白血病患者吕受益,因为父亲急需手术费,他决心铤而走险,做起了从印度走私仿制药的生意。
原本只是为了赚钱,但因为仿制药价格远远低于国内“正版药”,无心插柳之下,他竟救了不少人命,而他本人也被无数患者送了锦旗,尊为“药神”。
有意思的是,就在这一系列走私的过程中,他只为赚钱的初衷发生了变化,而他的命运也随之被改写……
影片最后,虽然锒铛入狱,但在他去监狱的路上,无数患者为他送行,夕阳西下,他成了真正的救世主……
“陆勇案”:情、理、法的较量
这部影片有真实事件原型,血肉丰满,令人唏嘘。
程勇的原型是中国“药神”陆勇,他的故事曾轰动一时。
陆勇
陆勇在34岁时患上了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但2万多一盒的“正版药物”,不是一般家庭能承受得了的。
这就是陆勇服用的药物——格列卫,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分子靶向抗癌药,能将慢粒白血病患者的5年生存率提升至90%以上。
效果好,价格自然不便宜。中国市场的价格至今为2.35万元一盒,虽然是“天价”,但对于癌症患者而言,他们别无选择。
销售格列卫的瑞士诺华公司的利润惊人——年销售额将近50亿美金,市场价格曾7年内翻了2倍。
在此之下,低廉的仿制药成了患者们的救命稻草。作为印度的支柱产业,仿制药的价格只有“正版药”价格的1/20,药效也只是稍逊于“正版药”,完全能控制住患者的病情。
但因为渠道不合法,并不能拿到内地出售。于是,陆勇开始到印度去购买这类违禁药物,并且把它推荐给其他病友。
可他的代购行为,是违法的,最终被以“销售假药罪”被捕,但同时,1002名感激陆勇的癌症患者在联名信上签字为他声援,一年后,检方决定对陆勇不予起诉。
检察官在不起诉裁定中解释中说道,“如果认定陆某的行为构成犯罪,将背离刑事司法应有的价值观”。
“救世主”陆勇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影响,甚至直接影响了立法和医改。
在陆勇案被撤诉的同年12月,两高出台了一份关于办理药品安全刑事案件的司法解释:对于类似的这种没有主观恶意,也没有造成他人伤害或是延误病情的情形,不再认为是犯罪。
而在医改方面,政策层更是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新实施的法案,将很多药物纳入医保体系,病人得以报销药费,极大地缓解了家庭的压力,可这是否就意味着看病贵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答案是:并没有!
从买得起好药到买不到好药
影片里绝望的患者问了一个问题“凭什么卖那么贵?”这个答案也许可以作为我们这里的原因之一——药物市场的基本规律使然。
新药的研发,成本极高。它有着漫长的投入期,再叠加上隐含失败率的风险成本,其研发成本往往动辄以数十亿美元计,而有些科技的进步,不是光依赖公益和政府就可以推进的,更多的,是去仰仗逐利的资本。
仿制药之所以便宜,便在于它“借鉴”了“正版药”高昂的研发成果,只需承担原材料的成本。相对的是,药物研发企业的发明专利得不到合法合理的保护,便很难再有动力去研发新药,最终所导致的,是科学技术的滞步,病患者得不到更好的医治。
所以,在很大程度上,这是一个难以两全的问题。
这些年来,国家虽然大力改革医药市场,可新的问题,却不断出现。
医药行业是永远的朝阳产业,一个人能一辈子不吃肉,却不可能不吃药。加上中国老龄化的加剧,各种新病毒的衍生,药品市场的需求是越来越大。
有阳光的地方就有黑暗,随着这块蛋糕的做大,越来越多的安全问题开始暴露。
接连出现的"齐二药"、“鱼腥草”、“欣弗”等事件,给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害。同时,相关监管部门的高层人员腐败贪污的事件也随之曝光,一些违法药品广告也随着互联网的兴起而泛滥肆虐(比如知名的莆田系)。
除此之外,药品在生产企业、医生和患者之间存在高度的信息不对称,患者往往要承担最大的风险,这就使得假冒伪劣药品层出不穷。
再加上,一旦药害事件发生,由于缺乏足够的证据信息,普通百姓不能形成较大的社会力量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常常忍气吞声,申冤无门,可以获得损害补偿的少之又少。
电影中上街抗议天价药的场景
更加无奈的是,药物的生产是受管制的,产品的利润由于企业的过度竞争被压缩,企业在市场竞争的前提下追求利益最大化,也就缺失了提供廉价药品的动力。
在这种不利的局面下,很多企业为了压缩成本,忽视了对药品安全的重视,片面追求利益,在和监管部门的斡旋中,利用灰色渠道,打通关节,将风险留给了消费者。
一方面,企业把过去的廉价药物改头换面,同样的配方,不一样的包装,原来2块钱的药物,重新设计后,往往要卖到10块甚至更多。
另一方面,医药代表和医院沆瀣一气,医生故意开高价药,病人总是弱势的,他们往往选择相信医生,去买这些高价的新药,即使很多情况下,新药的药效还不如旧药。
这还不仅仅是药价问题,中国是药物原材料的出产大国,因为药材出口的标杆较高,很多企业把最好的药材都出口到了国外,却把低效的、不合格的药材用在了国内。病者服用的药物质量越来越低,直接影响了病情的治疗。
更有甚者,将不合格的药物以次充好,2016年最高检工作报告显示,2016年检方建议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移送涉嫌犯罪案件达到1591件,起诉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的涉案人员达到11958人。
尤其在山东非法经营疫苗案曝光后,最高检立案目前查处失职渎职等职务犯罪的人员有174人,这起事件影响之恶劣,涉案人员之广,违法利益之巨,前所未有。
同时,执法犯法,监守自盗的现象屡见不鲜且愈演愈烈,我们以2016年的山东疫苗案为例。法规对于新药审批要经过严格的审查程序,这里涉及多个评审部门的严格把关,然而事件第一人庞某曾被判有期徒刑,在缓刑期内,他还能大张旗鼓地从事非法疫苗的批发生意。
一个涉及非法经营的服刑罪犯,怎样能把他的商品源源不断地运往全国各处的销售点?这里不乏众多医疗人员的参与。通过媒体报道,他的上下线共有400多人,里面还涉及到了政府部门中的高层人员,权力核心。
无使善良百姓,徙为鱼肉
美国是世界上公认的最大制药国家,但是它在一年之内只有几十种的新药研发上市,奇怪的是,而在制药领域还落后于很多国家的中国,在短短的几年之内居然可以做到创新并审批通过出上万种的新药。
这里的行政权力,毫无疑问成为一些不法者谋取私利的权柄,在巨大的利益诱惑下,他们甚至罔顾人民的生命安全,由此可见,一旦权力没有得到有效的约束,便会在黑暗中肆意蔓延。
《我不是药神》的主创曾说,关于这部电影的创作,不是想以上帝视角去批判什么,而是想让观众感受到一种正能量,让大家看到我们国家在慢慢变好。
随着医疗卫生改革的推进,药品行业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可当下的我们,虽然吃得起“天价药”了,但同时又“吃不好药”了,相信这又是我们的政府和社会力量,所要共同面临的一场攻坚战。
《我不是药神》剧照
庆幸的是,韩国出现了《熔炉》,印度出现了《摔跤吧!爸爸》,中国出现了《我不是药神》。这些真正关注“人”的作品,赋予了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作品,它们的出现,超越电影的范畴,推动了国家的进步和社会的文明。
对于电影《我不是药神》所刻画的民众群像和制度变革,我们有过切肤之痛,好在,我们也因此看到了中国电影创作者的胆识,以及内心的光芒。
《我不是药神》剧照
电影中,一位白血病患者在哀求警察不要追捕程勇时候,说了这样一句话:“我生病吃药这些年,房子被吃没了,家人被吃垮了。警察领导,谁家没个病人,你能保证一辈子不生病吗?”
我们相信,这样直白朴素又让人心痛的台词,便是中国无数的病患者门对现实的追问中,最振聋发聩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