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日本的医疗制度屡次被世界卫生组织评为全球第一,如果想要解决我们的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日本可以为我们提供哪些借鉴意义?
作者:霍耀林
近几年,“十年努力奔小康,一场大病全泡汤”的现象已经屡见不鲜。
不幸罹患大病、重病,不但自己家庭要面临破产,甚至相关亲属也要跟着砸锅卖铁。
如何不让重大疾病掏空一个家庭?
仅仅靠“众筹治病”等社会爱心救助,是远远不够的。根本之道,还在于制度保障。
日本,就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日本:看病私人化,费用政府包
日本人只要加入国民医保,哪怕是刚刚入境的持有中长期签证的外国人,都可以不用担心有“治不起”的病。
日本出色的医疗体制,不仅用心呵护着全体国民的生命质量,也为日本成为世界最长寿国家(据2017年统计,平均寿命女性87.14,男性80.98)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那么,日本的医疗到底优越在哪儿呢?
总体来说,这与它的体制有关。日本的医疗体制介于北欧与美国模式之间。北欧国家多采用公共医疗体制,效率相对较低;美国则是完全私有化,医疗水平虽高,穷人却享受不起。
日本的医疗服务由民间提供,医疗费用则由政府负担,既保证了效率,又解决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那么,日本的民间医疗靠谱吗?去私人医疗机构看病,能否享受和公立医院一样的治疗水平和条件?政府又是如何为国民的医疗费用买单的?
民间看病:
小诊所林立,服务、治疗均一流
首先,日本的民间治疗,非常靠谱,无论是服务还是治疗水平,均能基本满足当地居民的需求。
在日本,民间医疗也是服务业,这就决定了,在日本,看病也会享受超一流的服务。
日本服务行业毕恭毕敬的服务态度,在医护人员那里也并无任何例外。这从医护人员对患者使用的敬语中,就首先可以感觉到。无论是医生还是护士,用非常客气的敬语,细致地讲解病情,会让人产生一种享受服务的感觉。
和国内不同的是,日本护士承担了更多的初期检查工作。比如,患者最初的检查,哪里不舒服,具体症状的问询,以及之后的根据症状,需做的一些相关基本检测(身高、体重、血压、验血、验尿等)全部都由护士完成,等检验结果出来后,才会把患者交到医生手中。
医生所做的,仅仅是根据检查的数据和描述的症状,做出诊断而已。
此外,在日本,“住院”的概念和国内也有所不同。病人入住普通病房并不需要缴纳住院费,也不准家属陪护,一日三餐等生活问题全部由医院负责,家属只准在规定时间段内探望,如果是行动不方便的病人,甚至连洗脸洗脚都会由护士代劳。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目前有近1.3亿人口,但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日本每千人拥有的平均病床数为13.7床,远高于世界均值的3.7床,高居世界第一。
其次,日本实施极其严格的医师准入制度,所以民间诊所的医疗水平十分有保障。所以在日本,居住的社区附近经常可以看到,各类私人医院和小诊所。一般如果有什么感冒、头疼、发热等情况,日本人的第一反应是去附近的诊所看看。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医师虽然有开设诊所的各种自由,但很多都是老大夫在累积了一定经验之后才出来开诊所。笔者第一次去日本的诊所时,就注意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诊所进门正对的墙壁上悬挂着的是两代医师的博士学位证。当然有的据说甚至是几代同一个大学的博士,所以,即便是小诊所,日本医生的整体素质都是不可小觑的。
另一个优势则是,小诊所的广泛设立,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全国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一般的小病都是在小诊所就看好了,如果碰到小诊所不能解决的疑难杂症,会有医师开具介绍信,介绍到相关的大医院去。日本的大型综合医院一般都规定:如果没有介绍信直接去大医院看病的话,不仅会被收取高额的额外费用,而且大医院很多都是预约制,插入排队也会消耗很多时间。
除此之外,无论是各类私人医院、小诊所还是大的综合医院,日本的医药实行完全分离政策。医生在给病人开药方时,只考虑对症下药。拿着医生的处方,患者可以到街头任意一家药店拿药。
而药店则会根据医生的处方,给患者推荐具体的药品。有些比如新开发的药品,价格稍贵,药店也会直接征求患者的意见,可以选择新品,也可以选择旧品。如果是经常用药的,药店会专门准备一个类似用药笔记一样的小本,上面会记录每次用药的详细状况,能为之后的医生诊断及用药状况提供依据。
前有全民医保,
后有高额医疗费保障
那么,在日本看病,究竟是如何收费的呢?这无疑是大家最好奇的部分了。
这就得先来说说日本的医疗保险制度。
日本的国民健康保险法在一战后即已制定实施,但是由于当时实行自由加入制度,很多国民并未加入医疗保险。战后至1955年,日本仍有1/3的国民未加入保险。1958年日本颁布实施新的国民健康法,强制要求所有国民必须加入国民保险,因此加入国民保险成为了每个国民的义务。
到1961年,日本就实现了国民保险的所有国民全面覆盖,但是此时,要求患者自己负担的比例为医疗费的5成,相对比较高。随着日本经济的繁荣,1973年,患者负担比例减为3成。
1973—1983年的10年间,日本曾一度实行过老年人的免费医疗,但是之后随着老年保险制度的改革,老年人也负担起其中一部分费用。
日剧《白色巨塔》剧照
目前,日本现行(2008年之后)各医疗机构,患者窗口负担比例,从小学生到70岁是3成,70到74岁是2成,75岁以上是1成。尽管只需付3成的医疗费,但是遇到重病、大病,也可能会出现高额的医疗费用的情况。
因此,为了不至于加重生活压力,日本的医疗保险中还设有高额医疗费制度。根据此制度,无论什么病,在医院住多久,自己只需要支付一定额的费用即可,超过部分由保险来支付。具体的区分及负担额等则是根据年收入来确定的。
比如,未满70岁,年收入在370~770万(约21~45w人民币)之间,实际医疗费为100万(约58000人民币),按照自己负担3成的话,需支付30万日元(约17600人民币)。但是,根据最高限额制(见上图),自己的负担额等于80100+(1000000-267000)X1%=87430日元(约5100人民币),也就是说自己实际只需要负担87430日元即可。而且如果入院连续超过3个月的话,另外还有相应的减免。
这样一来,不仅费用大为减少,而且为了减少患者的麻烦,日本医疗费的支付,都是医院依据保险及限额规定,算出患者最终需要支付的费用(或每个月需支付的费用)后,将票据寄送给患者,患者只需支付自己应该负担的那一部分即可。
少子化与老龄化的应对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随着日本少子化问题严重,儿童医疗正逐渐向免费化的趋势发展。
按照日本现行医疗制度,学龄前(截至7岁那年3月)儿童的医疗费负担比例为2成,小学一年级以上则为1成。
日本全国各自治体根据财政状况不同,基本都设有儿童医疗费助成制度。如,有的地方规定,儿童至18岁之前,无论住院还是看普通门诊,均为免费。也有的地方则规定,至学龄前实行全部免费。
小学一年级至15岁之前,各地的规定也各不相同。以京都市为例,0~3岁儿童,无论门诊还是住院,无论任何疾病,每月只需负担200日元(大概十几块人民币)。比如本月初去了一趟医院,之后,月内无论何时再去任何医院,均无需再付任何费用。3岁到15岁,每月为3000日元,如果超出,可申请现金返还。
与少子化相应的就是日本人口老龄化非常严重,这一方面导致医师、护理人员的严重短缺,另一方面也加重了医疗费用的负担。
其中最明显的是老年病、慢性病等占比不断提升。
近些年,日本主要的疾病大类中,典型的老年病,如恶性肿瘤和以糖尿病为代表的内分泌代谢疾病占比明显增加。为了应对这类疾病,日本非常重视早期的筛查与预防。各地保健中心每年定期会通过当地登记在册的人口,适时将各类疾病的预防、检查等通知单寄送到相应的人家里,提醒按时参加体检等做好相关疾病的预防与筛查工作。
人口的老龄化也导致了急救的比例的上升。据统计,2017年,日本全国急救的高龄人口(65岁以上)达337万人,占整体的六成以上。需要说明的是,作为生命健康保障的重要一环,日本的救护车是不收取任何费用的,碰到事故、急病等时,一个电话,几分钟之内便有专业的急救人员抵达指定地点。近年来,随着在留外国人的增加,急救电话也同时开启了多语种应对的模式。
在刚刚过去的5月23日,医学界国际顶级权威学术期刊杂志之一的Lancet(《柳叶刀》)发布了全球195个国家的保健医疗质量的排名,日本紧跟西、北欧小国之后,排名第12。
但是从医疗的质量的得分来看,日本仅次于最高得分瑞典之后,排名第二。如果再考虑到西北欧小国的人口、社会等因素,以同等人口规模和社会状况的因素等来衡量,日本的医疗毫无疑问是世界最高水准。当然,近年来,在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全球医疗水平评比中,日本也连续多年稳居第一。
当然,这种荣誉也是伴随着日本在医疗保障领域多年的探索和改进,对我国来说,如今日本领先全球的保障体系,很多地方都值得学习借鉴,也相信假以时日,我们国家的医疗保障也会日臻完善,看病难将不再是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