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则中国姑娘在美国突发疾病的新闻,暴露出国外看病难的问题。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国人经常抱怨的中国医疗问题,根本就不算事儿。
世界华人周刊专栏作者:朗博
探究东西文化,洞察差异化的世界
人生在世,谁能不生老病死?谁又能离开医院?
医疗是关系百姓民生的大问题。
国内有些人吐槽“看病难”、“看病贵”,对医院服务不太满意,这些年医患矛盾也十分突出。
但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先来看看最近一个中国留学生的经历。
01.
回到中国看病
前段时间,在美国留学的宁波姑娘小伊痛得死去活来,她胆囊结石引起的胆囊炎复发了。
这要是在国内,除掉胆结石可是小手术,但是美国的医疗费用太高,她只能强忍一个月。
实在忍不下去了,找了一家私人诊所,但诊所只抽血,不做其他检查。
她只能到一个较大的社区私人诊所做了B超,诊所告诉她两天以后来看检查结果。但两天以后依旧没有消息。
她又来到一家医疗机构看急诊,却被告知7个小时才会有医生接诊。可是5天过去了,依旧没有结果。
最后痛得受不了的她,到一家私人诊所,花了100美金,加急拍了B超,医生建议,胆囊颈有个结石,需要手术取出。
小伊想预约专业手术医生,但得到的答复是:要等上4个月,手术费6万人民币。虽然小伊每年医疗保险要交2000美金,但这个手术却无法报销。
可怜的姑娘只能打电话与家人商量,最后,父母让她回国治疗。
4月30日,小伊回国,立刻住进了父母预定的医院。5月2日,做了手术,只花了30分钟。6个小时就可以下床。3天以后就出院了。
这时候,小伊才觉得中国的医生如此可爱可敬。
不到国外,你体会不到真正的看病难、看病贵。
那么在美国,看病费用到底有多贵呢?
02.
国外的医疗费用有多贵!
2016年4月,中国的黄先生和太太到美国旧金山游玩时,上吐下泻,于是来到美国一家医院的Emergency Room(急诊室)。
挂号以后,等了一段时间,医生看了,说他是急性肠炎,要住院观察。待了一夜,第二天拿点药就出院了,结果医院账单是2万美金!
一个拉肚子就花了十多万人民币!
当然,这样的费用不是针对于中国人的,美国民众对医疗费也很头疼。
《留美三人行》节目曾在美国街头就医疗费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
美国人民对高昂的医疗费表示无奈。
用一次救护车就要上千美金,难怪一个女留学生晕倒前说:“别叫救护车!”
视频中,美国人民对此很不满意。
这位大叔儿子病了,没有保险,他真的不知道怎么办了。
最后视频列举了美国看病的一些花费。
据美国人口调查局数据显示 :2016年,美国有4990万人没有参加任何医疗保险,占总人口的16.3%。如果这些人得病了,真看不起。
就算是买了医疗保险,但个人还要承担全部医疗费用的30%,这仍然是一笔巨额开支。
一病回到解放前。
说起这些来,在美的中国留学生全是泪,最好在美国不要得病,得病了也不要去看急诊。
而世界上,中国人的医疗卫生支出费用是相对低的。
03.
在国外看病有多难
2015年,国内著名影星李冰冰在澳大利亚拍戏,高烧16天竟无法确诊,输液时还被护士扎出了血。
李冰冰晒出在国外生病住院的照片,床上有一大片血迹
最后,她辗转回国治疗才康复。她在微博发布长文《澳囧经历,看病也得因地制宜,点赞祖国医护,让我满血复活》。
从此事来看,国外医生的治病效率真是有点低了。
而在英国看病,更叫人哭笑不得!
相对美国人来说,英国实行国民医疗保健服务(NHS),只要购买了NHS服务,看病基本不花钱。
这看起来是很美好,但免费的才是最贵的!
英国当地流行这样一句话:没大病的没等到见医生,病就好了;有大病的没等到被治疗,人就没了。
这句话虽然有点夸张,但是也客观地说明英国人看病的效率非常低。
在英国看病一般采取预约制,除了只有急症能在第一时间被受理,都需要预约。
在英国读博士的中国留学生Melody,她回忆说,一次她觉得腹部疼痛难忍,于是预约了一个全科医生(GP)。但3天后才见到医生。
医生做了例行检查以后,开了一些止疼药就她让回去。
Melody想预约别的医院做全身体检,但医院拒绝了她的请求,说是“若没有明显的不适症状,NHS没有义务提供全身常规健康检查”。
直到放春假,她才回国做了一次全面体检。
Melody说:“即便是个小病,经过前前后后的预约和检查,可能也要拖一两个月才能获知病因。更麻烦的是,刻板严谨的英国人坚持一次预约只能看一种病,而门诊医生不分专业,直到病人做完各种检查,才会进一步通知专业医生来诊断。在就诊初期,医生开得最多的就是止疼药,这对病人来说只是减轻疼痛而已,无法缓解病情。”
英国的NHS实行分级医疗:一级医疗机构是各个社区的全科医疗诊所;二级为综合医院,负责急诊、大病;三级为教学医院,负责急救以及疑难重症。病人不可越级求治,没有全科医生的允许,不能转院治疗。
像Melody这样,如果不是特急的大病,只能漫长地等待了。
2017年,英国《卫生服务杂志》季刊中《国民保健制度改善》显示,未来两年内,排队等待看病的患者将达到550万人。2019年前将有80万患者需要等待至少4个月才能接受手术。
在NHS架构下,如果你得了病,将在18周内得到安排。(天哪,要等待4个半月!)
去年3月,国民保健制度英格兰地区负责人西蒙·史蒂文斯宣布:“为照顾其他优先项目的资金需求,将不再执行确保92%的患者在18周内获得治疗的候诊时间表。”也就是说,候诊时间要比4个月还要长。
这才是真正的看病难。
如果你等不及,可以去私人医疗机构,那么费用就高了,光诊费就600镑(约6000元人民币),做一次B超检查1000镑(约10000元人民币)。
想要在英国及时地看上病,要么你很有钱,要么就去买高额的商业医疗保险。
总之,还是需要钱。
英国伦敦,人们上街示威抗议政府医疗改革
再此,《世界华人周刊》提醒您:到国外留学或旅游,请做好看病难、看病贵的心理准备。
《2017中国游客海外医疗保险报告》指出,医疗风险已是中国游客出境游的主要风险之一。为了您的健康,请选择好商业医疗保险。
04.
中国医生的处境
在国内,治疗服务费用远远低于美国。
中国医生收入也远远低于美国及其他外国医生。
让人痛心的是,医患关系给医生造成的心理压力过大。
这样的处境,造成了医生流失。
2017年《柳叶刀》杂志研究指出,中国2005—2015年,其中25—34岁医生的比例从31.3%降至22.6%,60岁以上医生比例从2.5%增加至11.6%。
今年年初,中国天津、重庆、广州等大城市的医院儿科前面都排起长队,儿科医生已经严重不足。
让儿医跳槽的原因,不仅是高负荷的工作,更是家长不理解、指责,甚至谩骂。
这就导致了恶性循环,儿科大夫越来越少,家长带孩子看病越来越难。
从中国儿科医生急缺来看,医生与患者互不信任,最后受到伤害的是整个社会群体。
平心而论,在中国看病,不像美英等国家需要长时间等待,不用动辄就支付巨额费用。
如果国外医院的情况发生在中国,恐怕又会有很多“医闹”。
但是在国外,这招就吃不开了。
2015年11月,一对中国夫妻带孩子去美国看病,发生争执。
于是他们按中国方法开始医闹,用手抓住护士。可是警察来了,用枪托把中国男子的手臂砸断。不仅如此,警方还起诉打人者二级谋杀,被遣送回国,20年内不能进美国。
打人者的老婆找护士私了,被美国警方得知后,立即逮捕,遣送回国。
这样一比,在中国看病就幸福多了。
但是,中国的很多医生却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理解,医患纠纷不断……
难怪中国医生感慨:天下最难的职业就是在中国当医生!
也许,只有走出国门时候得病的时候,才能深刻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