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拳到肉, 才是贸易谈判的最佳姿势 ! 来自“中日贸易战”的启示
来源: 世界华人周刊 海外观察第一站  日期:2018-05-02 17:34:45  点击:1866  属于:海外观察

作者:正解局

正解局原创,转载务必取得授权

博弈大戏,即将上演。

明天,美国代表团就将抵达中国,就贸易问题进行磋商。

博弈不是你侬我侬,局长一直认为,拳拳到头,才是谈判的最佳姿势

并非局长好战,而是历史经验。

17年前,中日曾爆发一场贸易大战,激烈程度,丝毫不亚于今天。

正是那场大战,为中国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01

局长这就为你复盘“中日贸易战”。

先看时间线——

第一阶段:贸易战开始

2001年4月23日,日本启动临时保障措施,对中国进口的大葱、鲜香菇、蔺草席等农产品征收高额关税。

第二阶段:中国反击

2001年6月22日,中国采取反制,对日本汽车、手机和空调实施100%的惩罚性关税。

第三阶段:双方谈判

2001年7月3-4日,中日在北京举行局级谈判,不欢而散。

2001年11月1日,中日再次在北京举行局级谈判,没有谈妥。

2001年11月8日,中日在东京举行民间磋商,无功而返。

2001年12月11日,中日在北京举行部长级谈判,无疾而终。

2001年12月19日,中日在东京举行部长级谈判,未成协议。

第四阶段:贸易战结束

2001年12月21日,双方达成共识。日方决定不启动对从中国进口三种农产品的正式保障措施,中方决定撤销对日本三种商品的特别关税措施。

02

从战火燃起到握手言和,中日这场贸易摩擦,历时200余天。

可谓是惊心动魄,一波三折,仅有据可查的官方谈判的就达5次,非正式沟通、民间协商更是难以计数。

最终,日本在谈判桌上妥协,首要归功于中国拳拳到肉的报复措施

中国出拳,不可谓不迅速,多次抗议、警告无效后,果断动手。

中国出拳,不可谓不有力,对贸易额高达672亿日元的产品,加征100%的惩罚性关税。

中国出拳,不可谓不精准,定向击打日本三大经济支柱,捏住了日本的七寸。

其中,尤以汽车效果最为显著。

日本汽车长期占据中国汽车进口量之首。加征特别关税后,原本30万元的汽车,卖到60万元。汽车进口商不敢报关,短短时间内,有8000辆日本进口汽车滞留在保税区

日本汽车厂商损失惨重。本田公司的总裁惊呼,“如果这样发展下去,日本汽车制造商将无法进入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后果不堪设想。”

这对“汽车立国”的日本来说,自然是不可承受之重。

日本手机制造商叫苦不迭。日本京瓷公司停止生产对华出口的个人手机部件,预计2002年一年损失30亿日元。

日本对中国农产品加征关税,也引起了日本国民的不满,“中国货又好又便宜,为什么要限制??”

当损失大于收益,谈判、妥协,便成为日本唯一的选择。

这就是拳头的力量!

03

跨过历史的长河,站在17年前那个战场,眺望今天的中美贸易战,才发现,两者惊人的相似

表面原因看,都是为了平衡贸易逆差

由于经济不景气,“贸易立国”的日本,连年对中国出口逆差。

以2000年数据为例,中日贸易,日本逆差1.4亿美元。如果按日本的产地统计方法,将通过香港、台湾等地区的转口贸易统计在内,日本逆差额高达249亿美元

很多日本人认为,贸易逆差导致了日本经济衰退,必须限制中国产品。日本这才举起了贸易大棒。

这个背景,与今天的中美贸易战,如出一辙。

直接原因看,都是为了拉选票

特朗普发动贸易战,是希望以此讨好选民,赢得中期选举。

巧合的是,17年前,日本也出于同样的政治目的

(时任日本首相、自民党党魁森喜朗)

中日贸易战之际,正值日本众议院选举之时,素有“农民党”之称的自民党,拿中国进口农产品开刀,自然是为了谄媚农民,拉取选票。

深层原因看,都是出于对中国的恐惧

对日益崛起、不断强大的中国的恐惧与不安,日本、美国都心有戚戚。

日本的体会是,中国制造的突然冒起。表现在中日贸易上,日本从中国进口的制成品率不断上升,1999年达到82.6%,创历史新高。

这让日本心里发慌!

美国的体会是,中国科技的突然崛起。特别是“中国制造2025”战略,中国要在信息技术、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十个领域取得技术突破与体系化发展。

 

 

这让美国后背发凉!

04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不同之处在于,当年的对手是日本,今天的对手是美国。

更大的不同是,同样是恐惧,日本只想阻碍中国,美国却想扼杀中国

美国的实力,绝非日本可比。

好在,中国已经不是当年的中国!

握紧拳头,开始谈判。

中国硬起来!



  • 我要评论

    评论内容*
    姓名
    验证码*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