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1日,《人民日报》整版刊文,称中国迎来了海洋强国建设的历史机遇期,建设海洋强国正当其时。这是对中国海洋发展状况的一次集中审视,也是对国家海洋强国建设意义的一次积极表态。
全球性的挑战
1月8日,中国社会科学网刊文《坚持陆海统筹 建设海洋强国》,阐述了海洋对于国家的意义。文章认为,海洋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也是当今世界各国赢得竞争优势的战略制高点,是彰显国家实力、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要冲。纵观人类发展史,走向海洋是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必由之路。谁拥有强大的海上实力,谁就能在海洋战略竞争中占据优势和主动,获取更多的战略空间和国家利益。
同时文章也指出,由于中国海洋地理相对不利,从北到南的黄海、东海和南海被包围在第一岛链内;承载经济重任的东南沿海地区,长期处在美日军事打击覆盖范围内;岛屿主权争端、海洋划界及海洋资源纠纷,严重地制约中国海洋事业及国民经济的发展。
此外,军事科学院原副院长刘继贤在《人民日报》刊文也表示,随着陆地资源供应日趋紧张,世界主要国家纷纷加快探索和开发利用海洋空间,加紧向深海、远洋和极地进军。例如,美国、俄罗斯等竞相提出以建设强大海上力量、发展海洋前沿科学技术为核心的战略规划。同时,随着对外开放不断深化特别是“一带一路”建设深入推进,大量基础设施、资源资产和人员长期置于海外,有些面临地区战乱、恐怖主义等威胁。
因此对中国来说,建设海洋强国,就要下力提升维护海洋权益和海洋安全的综合能力,确保中国海洋权益和海洋安全不受侵犯。向深海大洋进军、建设强大海上力量,已成为中国发展必不可少的战略支撑。
几千年未有之变革
2017年1月,国务院印发3号文件,首次下文明确了中国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的国家管辖海域归属于海洋国土范畴。文件指出,“中国的国土包括陆地国土和海洋国土,其中陆地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有关规定和中国主张,管辖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公里。这是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宝贵家园,也是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基本载体。”
对此,国家海洋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宏在《人民日报 》刊文指出,要深刻认识和领会海洋在国家经济发展全局中的重要战略地位,从狭隘的陆域国土空间思想转变为海陆一体空间思想,树立陆海统筹理念,从根本上转变以陆看海、以陆定海的传统观念。
中共国家海洋局党组在《求是》杂志也刊文指出,强化海陆一体的海洋国土意识,将蓝色国土与陆地领土视为平等且不可割的统一整体,这是中国几千年来国土观念未有之变革,是中华民族寻求新的发展路径的重大战略选择。
历史性的机遇期
目前,中国海洋强国建设迎来历史机遇期。国家海洋信息中心主任何广顺在《人民日报》刊文指出,当前,中国海洋事业已进入发展加速期。在中国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跃上新水平的大背景下,海洋事业发展不能满足于既有的成就、速度和水平,而应对接国家目标,努力把中国建设成为海洋经济发达、海洋科技先进、海洋生态健康、海洋安全稳定、海洋管控有力的新型现代化海洋强国,让海洋成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保障。
此外,维护和平安定的海洋秩序、有效应对海洋环境变化,需要各国共同努力,更需要大国担当责任。随着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高,积极参与全球海洋治理,已成为中国履行大国责任的迫切需要。履行好这一责任,需要建设一支与中国国际地位和综合实力相匹配的海上力量,参与打击海盗和恐怖主义等重大国际行动,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海洋公共安全产品。可以说,建设强大的海上力量是实现强海梦、强国梦的重要保障。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建设海洋强国,符合中国发展规律、世界发展潮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选择。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要把发展海洋事业融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伟大事业,开启海洋强国建设新征程。
新时代开启中国海洋强国建设新征程,要深刻认识海洋强国建设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大意义,全方位、有侧重地狠抓落实,走好新时代海洋强国建设新征程。(中国论坛网 刘思悦)
更多中国理论权威解读,尽在海外网—中国论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