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几十年,洋垃圾之所以大肆登陆,暴利驱使下的黑灰色产业链条是根本原因。
世界华人周刊专栏作者:唐僧牛仔
全文4161,读完大约5分钟
在过去的几十年,每天都有装满垃圾的巨轮,行驶在海上或停靠在码头。它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是从发达国家而来,目的地则是像中国、印度、尼日利亚这样的发展中国家。
当然,中国是最大的接收国。有报道称,中国是全球主要的垃圾进口国家,去年接收了全球56%的垃圾,进口超过730万吨废塑料,总值达37亿美元。
虽然数据很夸张,但这是真的。中国不只进口垃圾,而且已经有数十年的历史。
洋垃圾最大来源地,日本和美国
7月19日,中国正式向世界贸易组织(WTO)提交文件,要求紧急调整进口固体废物清单,拟于2017年底前,禁止进口4类24种固体废物,包括生活源废塑料、钒渣、未分类的废纸和废纺织原料。这一消息将洋垃圾又一次推上了风口浪尖。
上一次洋垃圾被人关注,还是在几年前。因《垃圾围城》系列纪录片引发关注的摄影师王久良,花了三年时间,拍摄了一部纪录片《塑料王国》。这部纪录片披露了各国废旧塑料进口到中国后,被以粗放的方式进行回收处理,继而引发了部分地方环境严重污染的现实。
在向媒体公开的26分钟剪辑版中,镜头从美国东岸的垃圾回收垃圾分类中心出发,跟随洋废塑料穿越大洋,走过海关,进入中国的废塑料回收利用集散地,被挑拣、分解、处理再利用。
一组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的数据显示,从2000年到2011年的11年间,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垃圾废品交易额从最初的7.4亿美元飙升到115.4亿美元。
来自中国海关的官方统计,2013年,中国进口废旧塑料垃圾总量为800多万吨。据环保部统计,中国2014年废塑料前三季度进口量就达到了663万吨,废塑料最大进口来源地为中国香港,其次是日本、美国和德国。
以美国、日本为首的发达国家,每年都以“国际贸易”的形式往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出口”垃圾,垃圾从世界各国而来,在中国获得重生,被制造成玩具或者其他产品,又重新回到美国、德国乃至全世界的生活中。没人在意,垃圾如何重生,又留下了什么。而这,只是众多洋垃圾中的一个缩影。
中国合法进口洋垃圾企业60%有问题
在我们在深入中国为何会成为洋垃圾最大“回收站“这个话题之前,有必要清晰地了解一下,什么是洋垃圾。
“洋垃圾”是一个俗称,而非专业用语,特指以走私、夹带等方式进口国家禁止进口的固体废物或未经许可擅自进口属于限制进口的固体废物。
根据中国环保部2009年的公告,禁止类的固体废物有12大项、80多个小项,包括废动植物产品,矿渣、矿灰及残渣,废弃的机电产品和设备等。另外,限制类的固体废物也有10个大项、50多个小项,如废纺织原料、废塑料等。
废旧电器在国外拆解人工费用昂贵,通常都被当做垃圾出口
中国对进口垃圾基本上分为三类:禁止进口、限制进口和非限制进口。2015年时,《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有过一次修订,“进口列入非限制进口类固体废物目录的固体废物的单位,无需向环境保护部申领相关固体废物进口许可证。”简单的解释就是,在第三类目录里的废弃垃圾,不必办理自动许可手续,就能进入中国。
虽然法律中也明确规定,这些废弃物必须通过环境保护控制标准或者相关技术规范的审查,并经过检疫才能进入中国,但这也难免会为某些企业利用自动许可逃避监管提供温床。
海关关员对进口固体废物进行检查
在7月刚刚结束的环保部“打击进口废物加工利用行业环境违法行为”专项行动中,1792家检查企业中的1074家被提出立案处理处罚建议。
这些企业都是经过登记备案的“正规军”,而且行动前就确定了检查企业名单,给企业充分时间进行准备,尽管如此,却依然有60%被查出环境违法行为。出现这样的情况,不能说和这一政策毫无关系。
正是因为比较宽松的政策环境和管理,让不少国家有空子可钻。
进口洋垃圾几十年,资源匮乏的无奈
中国进口洋垃圾的历史,从上个世纪80年代就已经开始,而最初的目的,是为了弥补国内资源的短缺和产能的不足。
"在过去特定发展阶段,有一部分进口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在弥补国内资源短缺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中国环保部国际合作司司长郭敬表示。
比如说造纸行业,经济发展中纸和纸板的消费量猛增,从而导致纸浆生产和消耗量快速增长,但中国的森林资源相对匮乏。进口废纸质量好,大多是木浆,经过循环利用,能制成较好的纸张。此外,进口废塑料等,也能一定程度上减轻对石油进口的依赖。
可是,有一个概念需要厘清,经过分拣和清洗的塑料垃圾属于国家允许进口的可再生资源,但所有进入中国的塑料垃圾,都已经完成了必要的分拣和清洗了吗?现实显然并不是这样。
2011年,王久良在美国加州伯克利市垃圾回收中心参观,美方人员不经意间指着正要开走的集装箱货车说:“你看,那是要运往你们中国的。”而那些将要运往中国的塑料垃圾,仅仅是经过人工初步分拣,从生活垃圾中分离出来而已。
废塑料中检出的去皮冷冻虾包装盒等生活垃圾
进口垃圾,确实在之前的几十年里,为资源相对匮乏而消费需求猛增的中国,带来了不少“实惠“,可是从本质上来说,还是因为利益。
当然,中国并不是这一现象的孤本,比如波兰在加入申根协定后,也面临过垃圾非法入境的难题,原因就是在德国处理垃圾的成本要220欧元,而在波兰只要29-57欧元。
数据:全球洋垃圾90%流往发展中国家
实际上,国际社会在1989年就制定了《控制危险废料越境转移及其处置巴塞尔公约》,这是唯一一个以保护发展中国家的国际性条约。中国是这个公约的签约国。
这个公约规定出口危险废物,必须征得进口国主管部门的同意;未得到进口国书面同意,不得进行转移。虽然这是控制洋垃圾的国际手段,但实际的情况是,不少发达国家,在利益的驱使下,并不会严格遵守。
电子垃圾流向图(图片来源:KCTS9)
联合国的报告显示,预计到2017年全球电子垃圾总量将增长到5000万吨。这其中的90%都倾销至了发展中国家。加纳、尼日利亚、中国、巴基斯坦、印度和越南等亚非国家正逐渐沦为非法电子垃圾的回收站。
在发达国家,由于环保法规严格,垃圾处理是企业主需要谨慎面对的问题,稍有不慎就会遭到环保部门的起诉并面临天价罚款。可即便是在发达国家,手工作业拆解和分选再生资源也是必不可少的工序。而这些说到底,都需要钱。
但在发展中国家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环境因素通常是一个可以被忽略的配角。有数据显示,在发达国家每吨危险废物的处置费用大约需要100-2000美元,而非洲国家仅为25-50美元。
分拣洋垃圾的手工作坊
在经济利益面前,发展中国家成为发达国家转移废弃物的乐土,甚至不惜违反《巴塞尔公约》。在本世纪初,绿色和平组织的报告显示,发达国家正以每年5000万吨的规模向发展中国家转运危险废物,每5分钟就有一船危险废物跨越国界。
洋垃圾的利益链,末端就在你我身边
另一方面,这些垃圾也是包括中国在内的不少发展中国家无法拒绝的“肥肉”。洋垃圾中,有不少都是可以被再次回收和售卖的资源,比如类似于iPhone等快速更迭的电子产品,实际上有暴利可图。
单从我们生活中能够接触到的洋垃圾,就能看得出来。很多洋垃圾经过简单伪装,就成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畅销品:音乐店里的打口磁带、打口碟,外贸服装店里的“原单尾货“,电脑城里的“拆机件”,摩托车店里的二手进口机车……
不少中国人摇滚音乐的启蒙就来自于打口碟
非法倒卖洋垃圾和转让固废进口许可证已形成一条完整的“黑色利益链”。
早在30多年前,日本等周边国家就开始出现了一些专门向中国出口垃圾的专业公司,它们收集到垃圾后经过简单分类向中国出口。这些国外的垃圾供货公司中,既有外国人开的,也有在中国专门接收洋垃圾的人跑到国外注册的。
这些洋垃圾进入中国后,国内的接收方通常以极低的价格买进来。不过根据每次垃圾的种类不同以及分类的精细程度有价格区别。通常以废旧衣服为主的洋垃圾为每吨几百元人民币的价格,然后通过多次挑拣分类,转身变成了外贸店里所谓的“原单尾货“,而且往往越到分拣精细的后端,价格越高。
碣石镇不法商人将走私的旧衣翻新,当名牌〝外贸尾单〞出售
在国内有不少专门分拣加工洋垃圾的村子,比如广东省汕头市贵屿镇曾以拆解废旧电子垃圾而出名,广东省汕尾市碣石镇以分拣旧服装出名,此外广东清远市龙塘镇定安村、佛山市大沥镇的联滘村都曾是有名的“洋垃圾村”。
汕尾海关缉私局此前的一份调研统计显示,在26万人口的碣石镇,当时从事“洋垃圾”服装经营的就有万余人。而且这里形成了更为精细的产业链,在当地,一件旧的韩版女皮衣原来售价20元,找专人花40元翻新处理之后就能跟新的一样。
“世界垃圾场”对中国环境的影响
在发达国家,由于人力资源稀缺、法律管控严格,垃圾处理一直是个老大难的问题,但当这些垃圾到了中国,便是另一番景象。
在北京周边的村庄里,不少非法经营的小作坊生态极其恶劣,来自世界各地的废弃物堆满了整个村庄。这里没有像发达国家那样有明亮的厂房、干净的设备。垃圾无处安放,只能堆在毛坯房里,焚烧垃圾产生的废气,没有经过任何处理就直接排放到户外。
这样大大小小的洋垃圾回收作坊遍布全国各地,不论是在内陆地区,还是在水运更为发达的沿海地区。
广东贵屿号称是全球电子垃圾村,被拆解的手机配件
广东省汕头市的贵屿镇,被称作“世界垃圾场“。上世纪 80 年代末期和 90 年代初,贵屿镇开始涉及旧五金电器的拆解生意,由于获利丰厚,整个行业规模逐渐扩大,国外的电子废物通过深圳、广州和南海的转运点大规模地进入贵屿。
由于大部分都是家庭作坊,因此电子垃圾的拆解与冶炼流程极其野蛮,依靠人力进行分拣、通过焚烧电子产品来提炼稀有金属。
贵屿镇成堆被拆解的电子产品部件
当地的环境污染极其严重,河流遍布污水,空气带有刺激性气味,地下水资源完全无法饮用。2002 年,《21世纪经济报道》曾报道称:当地卫生院对其中一个村全村学生的身体检查结果显示,80% 以上的中小学生患有呼吸道疾病,另有 5 个学生则被证实患了血癌。
对洋垃圾说“不”,
先从垃圾分类开始吧
如今的中国经济,与几十年前已经不可同日而语。深受洋垃圾之害,民众对保护环境的意识不断觉醒,对洋垃圾说“不“,似乎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中国的垃圾分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只是,寄希望于禁止令一出,洋垃圾能够彻底根治,显然有些过于乐观。在过去的几十年,洋垃圾之所以大肆登陆,暴利驱使下的黑灰色产业链条是根本原因。垃圾分类的口号喊了这么多年,根本没有落到实处,可能也和这么多年喝惯了洋垃圾这口“毒奶“有关系。
跟洋垃圾说“不”,中国已经走出了第一步,但彻底告别洋垃圾,恐怕还需要一些时间。
参考资料:
①澎湃新闻,数据来源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
②中国环保部官网
③中国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
④新京报
⑤欧洲时报内参
⑥ISWA国际固体废物和公共清洁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