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谓的“韩式整容”, 连韩国人都没听说过
来源: 世界华人周刊 海外观察第一站  日期:2018-10-09 17:12:37  点击:4330  属于:观点

真正可怕的是,我们对美的认知标准千篇一律

 

世界华人周刊专栏作者:唐僧牛仔

 

 

暑假开学后,不少同学都发现:呦,自己的同学也跟自己一样,变样了。
 

这不是开玩笑。整形的势头,如今早已经从娱乐圈、网红界,刮到了校园。
 

前几年,还是大学生和准社会人趁暑假扎堆做整形,如今,就连高中生们也开始迫不及待了。
 


 

过度关注外表,对自己的颜值产生焦虑,使得当今社会加入整形队伍的人越来越多,年龄也越来越小,有的家长甚至主动带孩子去做整形,理由是“为孩子未来找工作和找对象提前准备”。
 

长得不够美,人生就会落后于别人了吗?究竟美丽该如何定义?
 


 

微整形——一项必做的“暑假作业”

 

最近这几年,每到9月开学时,学生趁暑假做整形的新闻都会如约出现。
 

不同于以往的是,以前网友调侃“大学是座整形院”,而今暑假整形的大军中,高中生成了最抢眼的新生力量。
 


 

近日媒体的一则新闻,更是惊爆眼球:
 

“我们班一共32个人,以前是单眼皮的女生,现在几乎全都割了双眼皮,有几个男生也去割了,现在班里单眼皮只剩下七八个人。”成都高二学生小曾说,今年暑假,她也终于去割了双眼皮,“完成了一个心愿”。
 

和以上高二学弟学妹相比,更多的高三毕业生选择在高考后悠长的假期里做整形。毕业旅行和学驾照已不是最重要的了,他们期待的是以新面貌开始自己一段新的人生历程。
 


 

和以上事件相呼应的,是这样一种现象——在中国,为了变得漂亮去“挨刀”的人不仅越来越多,而且年纪越来越小。
 

国外媒体报道,和美国相比,在中国整形的人要年轻得多,一半以上不到25岁。去年在中国接受整容手术的800多万人中,80%都是30岁以下,且大多为学生。
 

国内各大城市的整形医院,更是在每年的暑假迎来各自的高峰期。
 


 

拿杭州整形医院来说,在暑假期间,这里每天要做几十甚至上百例整形手术,其中80% 都是学生。而且近些年,高中毕业生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大概能占学生群体的 50%。
 

这里的医生表示,学生群体整形,大部分做的是眼鼻手术,近些年来,男孩子来做整形的也越来越多,他们主要做的也都是眼鼻综合整形。
 


 

在成都的一家医院里,不少学生是家长带着来做整容手术的。美容科门诊室外的走廊,家长和孩子在讨论具体的整容项目。整个暑假,这里的整容手术比平时增加了40%。
 

“我孩子上半年期末考试成绩好,我打算让她把鼻子垫高一点,更好看。”一位正在门诊室外等待的家长说,她孩子虽然只有16岁,但是,“美丽是一种早期投资,要趁早”。
 


 

带着“新面貌”进入大学的孩子,还有更多理由继续美下去。前几天,郑州一所大学的一个女生,最近就跟自己的母亲要6000块钱要去整形,她的理由是,希望自己在大学毕业后,能借助容貌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
 

可怜这位靠蹬三轮车养活残疾的丈夫、供子女读书,勉力维持一家生计的母亲,怕影响孩子的未来,思虑再三还是咬牙去借了钱,给自己闺女 “提升个人形象”。
 

蹬三轮的母亲借钱给女儿去做整形,虽然让人心酸,可相比起来还不算差。有的女大学生为整形去借“整形贷”甚至裸贷,那就是悲剧了。
 


 

去年就有媒体报道,苏州一个女孩为了让自己变得更漂亮,去网贷平台上“裸贷”了8万块去做整形。结果没能力还钱,偷了室友的财物。
 

这还不是个案,为了当“网红主播”赚大钱,被坑去做“丽人贷”“整形贷”的女孩,更是数不胜数。
 

从好莱坞传来的“美人制造”

 

那么,整形之风,究竟缘何盛起?
 

其实,自从人类有了审美意识,对美的追求就从来没有停止过。虽然不少人认为整容手术是现代现象,可它的历史却比大多数人想象得长。
 


 

只不过,整形最初是为了救死扶伤。无论是从中国宋代就有的“义眼术”(指安装假眼),还是两次世界大战时为了拯救被战火毁容的伤员,整形手术自诞生,便一直扮演着“救死扶伤”和帮助毁容者心理重建的医疗角色。
 


 

直到这股风,刮进了名利场,整形开始成了一种投资。
 

好莱坞的明星和金主们发现,外貌和身材也是一种“财富”,当美貌可以修改时,更多的明星选择改变自己的容貌和身材,迎合大众对她们外在形象的要求。
 

在上世纪20年代,美国的摩登女郎还没流行丰乳肥臀,可是到了50年代,人们开始喜欢身材性感的金发女郎形象,这让像梦露一样的女星,开始精细雕琢自己的容貌和身材,迎合大众的口味。
 


 

明星如此,平民自然跟风,随着整容技术的发展,以及整容的普及,普通大众也爱上了整容术。早在2014年,全球每年就有2000万例整形外科手术。如今,每250名美国女性中就有一名接受过隆胸手术,在巴西、韩国,有超过一半的女性选择整形手术。
 

上世纪50年代,大胸逐渐成为了流行趋势。图为索菲亚·罗兰(左)与好莱坞女性女星杰恩·曼斯菲尔德。图源:People Magazine


在韩国的一些整形医院,会有对整形患者的问卷调查,最常见的问题是“手术成功后最想做什么?”答案有“寻找另一半”、“找工作”或是“上传一张未经PS的照片”。
 

这些回答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但实际上,如今的整形现状与上世纪的好莱坞并无太大区别。
 

韩国的父亲,会把整形手术作为给自己女儿18岁的成人礼礼物,希望整形能让女儿提高未来成功的机会。中国的父母,如今也会这么做。前不久,正在四川上大二的女学生,做完了眼皮、鼻子和下巴的三次整形。虽然她的母亲为此花了5万块,但对女儿的新容貌,这位妈妈显得颇为满意,还把女儿的照片在朋友圈里分享。
 


 

英国《泰晤士报》上个月也发表文章称,整形已经超越“苹果三件套”,成了越来越多中国家长送给将上大学子女的礼物。
 

中国某整形手术App发布的报告显示,接受整形手术的中国人,正以6倍于全球均值的速度增长,而且几乎所有“患者”都是35岁以下的年轻人。
 

韩国人都没听过的“韩式整容”

 

如此飞速增长的整容需求,造成了整形行业的乱象。
 

一方面是整形的人太多,一方面是正规科班出身的整形医生短缺,已导致使用伪劣药品和无证诊所迅速激增。而整形行业的乱相,并不局限于此。
 

2012年,因爆出隆胸硅胶破裂率过高的丑闻,让一度曾是全球第三大硅胶植入物生产商的法国PIP公司破产。这家公司生产的隆胸假体中文名叫“贝丽”,产品曾通过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证。
 


 

全球知名的品牌尚且如此,小型美容机构和非法整形“作坊”里用的药械,就更触目惊心。
 

假冒玻尿酸、肉毒素,在市面上泛滥成灾。销售一只这样的玻尿酸、肉毒素,获利都能在千元以上。之前有媒体通过中国裁判文书网搜索,获得99份涉及“整形”及“假药”的裁判文书,其中96起是生产或销售假药案。
 

假的不光是药品,连“专家”也可能是假的。托好莱坞和日韩影视剧的功劳,10年前中国的整形产业就已经超过了24亿美元,国内整形市场虽然最早由欧美和日本医生开拓,可所谓的“韩式整形”却一枝独秀。
 

民国时期,中国的影星们就成了整形的“吃螃蟹者”


不少国内美容整形机构,都称自家有韩国来的整形医生,宣称自己请来的医生是韩国最顶尖的,什么“韩国整容教父”、“韩国鼻王”。其实,来中国走穴的所谓大腕,在韩国不过是三四流的医生,这是国内整形医疗界公开的秘密。
 

就连所谓的“韩式整形”这个词,也是中国人自己发明出来忽悠自己人用的。中国美容与整形医师协会副会长江华,在一次和韩国整形医生谈及“韩式整形”时,对方就一脸懵逼地说,在韩国从来没有“韩式整形”的说法,也没有统一的标准。
 


 

而一些非法整形机构里拿钱买证的“专家”,更是给整形患者带来了极大的风险。之前媒体屡屡报道,没有任何医学常识的人,花上一两万块钱,只要一个星期时间,就能拿到一张韩国整形资格证书,摇身一变成了整形医生。而他们割双眼皮的技术,竟然是拿鸡腿练出来的。
 

更令人瞠目结舌的是,各种新的套路也充斥整形行业。近日,郑州一家整形医院的高管向记者爆料称:如今网上众多整形APP上的成功案例,很多是整容机构自己的员工假装患者,编出来的。
 


 

在一个“切开双眼皮”的日记模板中,其内容以“整容者”的自述与自拍为主。在其自述中,该整容者说明了自己切双眼皮的原因,并记录了切双眼皮后的各种情况,但最多的还是说医院专业、人员热情等,而同一个“成功的整容案例”,会在不同的时间段被上传至不同的整形软件上。
 

良莠不齐的市场,带来的是诸多整容失败甚至是因此丧命的悲剧。2010年“超女”王贝,在武汉一家整形医院做手术时意外死亡,当时引起极大的舆论关注。而整形手术的意外和整形失败变“毁容”的种种案例,也让“微整形”成了“危整形”。
 


整形之后“万事大吉”?

 

除了以上提到的种种风险,还有一个隐性的因素,一直被人们忽略。那就是,整形会上瘾,无论是身体上还是心理上。
 

那些幸运整形成功的人,除了要面对不断继续维持的问题,还会面对对自己外貌强迫性批判的心理问题。
 

就拿微整形“神器”玻尿酸来说,虽然它能填充面部还能去皱抗衰老,可注射玻尿酸整形并非永久性的,效果大概能维持4~6个月,而且随着年龄越大保持时间也会越来越短。想要保持微整的好效果,那就不断的打针吧。
 

香港媒体曾形容王祖贤的脸是整形的“胶面”


除了技术上的原因需要维持之外,做了整形的人,更容易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不够完美的地方。好比割了个欧式双眼皮,但跟自己亚洲人长相不搭,为了更协调,就要去把鼻子垫高、让脸型变得瘦长、五官立体,才能够搭配这双欧式的大双眼皮。

第一次整形后,人们就会陷入发现缺点,继而整形调整的无限循环之中。
 


 

这种过度在意自己的外貌甚至可能导致疾病。比如一种叫做“躯体变形障碍”的心理疾病,患者会把自己的外形缺陷放大,并陷入焦虑和强迫行为的泥潭。他们往往会强迫性整容、强迫性以第三视角观察自己的外表和举止,以及强迫性怀疑他人注视自己等不适应行为。
 

大连一个女孩在一次相亲之后,得知自己心仪的男生嫌她眼睛小开始,就踏上了漫漫整形路。从那之后,她似乎患上了强迫症——越来越在意容貌。她甚至会在相亲时旁敲侧击地问对方, “他们说我哪里不好看,我就会去整形。”她说,有时对方可能只是开玩笑,但却让她苦恼不已。
 


 

可是,通过整容改善外表,就能驱散这种苦恼吗?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即使在接受整容手术之后,绝大多数患者的焦虑症状也依然无法得到缓解,甚至反而加重。
 

谁在定义“美丽标准”

 

其实,让整形者“生病”的,恰恰是这个社会。
 

地铁的广告牌、杂志封面、电视里、银幕上,到处都在宣扬“美”的标准和因为美丽而提升的附加值。而这些美人,却总是让人感觉似曾相识。
 

韩国小姐选美,20强选手“撞脸”,被戏称为发型大赛


1924年,《纽约每日镜报》在一则广告中提出了一个听起来有些冒犯的问题:“谁是纽约最丑的女孩?”广告中承诺,会有一名整形外科医生让这位不幸的赢家“变成美人”。
 

从整形外科手术由弥补毁容患者的缺陷变成一门制造“美丽”的生意开始,这个行业就一直在引导人们的审美观。让更多的人加入到“外貌协会”,就意味着会有更多的客源和滚滚而来的财富。
 

现在影视剧偏爱小鲜肉和网红名利双收,哪个背后没有资本的影子在操纵呢?对于资本来说,流量为王,而用颜值吸引关注,是最容易走的捷径了。
 


 

大众也被洗脑,产生了“颜值即正义”的错觉。据最近一份问卷调查显示:62%的人有整形的意愿,其中49.5%是“想变得更美”,38.5%是因为“形象好更好找工作和找对象”,而76.7%则是因为“身边有同龄的朋友或同学进行了整形”。
 

其实,追求漂亮是人的天性,整形也无可厚非,因为每个人都有追求美的权利。真正可怕的是对美的认知标准千篇一律,是价值观的单一,片面认为美貌是生活、爱情和事业唯一重要的“通行证”,而其实以上无论是哪一样,都需要付出一番心血去经营,哪能只靠着美貌就有捷径可走了呢?
 


 

这两天,很多媒体都在报道一个“最美丽的新娘”。这个正在度蜜月的护士,在旅行途中遭遇一起车祸,她从起火的客车里抢出一个个乘客,又用自己的医护专业技能抢救伤员,亲手救下了4个人的生命。
 

这个颜值不低的女孩,被网友一致赞美心灵和容貌一样美丽,而那个遛狗不栓绳,反而殴打孕妇的小网红,即便拥有一副精雕细琢的“美丽”面容,也并没有获得“颜值即正义”的赦免。
 


 

可见,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里,美丽的标准,从来不是唯一的。
 

一味去迎合“颜值就是生产力”的“主流”价值观,只会最终栽在过度重视相貌的大坑里,失了自信,也失了徒手拼出一番天地的内在动力。



  • 我要评论

    评论内容*
    姓名
    验证码*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