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这样世界级的名校,为什么会歧视亚裔学生?
作者:慕江尘
小时候,相信大家都跟我一样有个纠结:考清华还是考北大?
直到后来看到录取分数线,终于不纠结了,嗯,就差一个小数点。
在莘莘学子心中,名校一直有着独特的光环,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求学圣地,于是,无数人挑灯夜战,闻鸡起舞,为的就是能在冲进名校的道路上,一马当先,稳操胜券。
然而,想进这个圣地,可不是只靠下苦功就可以了。
最近,哈佛大学就因为招生数据的公布,摊上大事儿了,不仅被告上法院,被起诉歧视亚裔学生,而且遭质问招生规则,而招生办的居然含含糊糊,说不清楚缘由!怎么回事?
想进名校?
先换个皮肤吧
这事儿还得从美国一个名叫“公平入学学生会”(SFFA)的私人团体说起。
这个团体曾控告哈佛大学在本科录取中歧视亚裔学生,并且一告就是3年之久。
今年6月初,久告无果的SFFA搜集到了有力证据,终于放大招了。
他们不知道从哪里搞到哈佛大学多年来深藏不露的入学数据,向美国波士顿地方法院提交了这份文件。迫于原告方的压力,哈佛大学只得交出从2009年至今,超过16万申请人的档案。
这一交不要紧,SFFA立马组织专家对这些档案和录取数据进行了深入研究。SFFA专家组成员——杜克大学的经济学教授 Peter Arcidiacono 撰写了一份长达168页的报告。
报告内容无他:哈佛大学在本科录取中,打压歧视亚裔学生!
条条款款,直戳哈佛大学的心窝子。
“亚裔歧视报告”
是如何打脸哈佛的?
那么,这份报告是如何揭示哈佛存在录取歧视的呢?
原来,哈佛招生办对申请学生,按照“学业”“课外活动”“竞技运动”“个性”和“综合”等5个项目进行评判,每一个项目中,又分为6个等级。
据SFFA的报告显示:整个亚裔申请人在许多客观条件方面比任何其他族裔群体都更强,包括SAT统考成绩,学业成绩和课外活动。
众所周知,论考试,只要是咱中国出来的,没几个比得上,面对哈佛大学的考试,也同样如此。SFFA报告中也确实给出了这一证据。
参照下表,横纵坐标轴代表评估的项目,竖向指示SAT统考分数,横向指示年份。颜色代表种族,如,蓝色代表亚裔,绿色代表白人,黄色代表拉丁裔,红色代表美国非洲裔族群。
图中的实线代表统考成绩平均值,虚线代表录取成绩。
那么,先来比较大家最关心的考试成绩(实线部分),能清晰从图中看到,亚裔学生的学业成绩远远超过其他族群,然而,再来比较录取成绩(虚线部分),录取分数也远远高于其他族群。
也就是说,我们亚裔分数考得高没错,但是录取分数线也变高了。难道是因为觉得亚裔聪明一点,所以录取门槛也要高一点?
更惊异的是,亚裔学生的平均成绩都超过了某些族群。我们大概可以这么理解,如果这个学分很高的亚裔学生不是亚裔,而是拉丁裔和非裔,他的皮肤是棕色或者黑色的,早就被哈佛录取了。
或许图二的录取率比较会更为直观。
竖向为录取率,横向为各族群,可以看出,哈佛的录取率由高到低,明显是美洲原住民>白人>非洲裔>拉丁裔>亚裔和国际学生。
也就是说,在所有入学的种族中,亚裔学生的录取率是最低的。
同时,每一栏中,红、灰分别代表高收入家庭学生和低收入家庭学生,高收入家庭学生录取比例都大于低收入家庭学生。
换句话说,是否有嫌贫爱富的嫌疑?
再者,红色一栏代表收入超过6万美元的家庭学生,但即便亚裔学生家庭收入和其他族权一样高,亚裔学生录取率还是低,这意味着哈佛大学照顾美国族群利益,比照顾高收入者利益更为看重。
那么,这样一来就相当不合理了,既然哈佛大学要在招生时分出5项评判标准,来彰显自己录取是公平合理的,而既然亚裔又在其中2项——“学业成绩”和“课外活动”中表现优秀,为何最后录取率如此之低呢?
SFFA要求哈佛给一个说法,可不缺辩论强手的哈佛招生办,却发现自己面对这些数据,竟然解释不清楚。
这样的结果太让人惊诧。
不过,也许你会觉得亚裔学生毕竟只是这两个评判标准里表现优异,至于“个性”“综合”等其他评判标准,是否不合格呢?也许这是哈佛不愿意录取亚裔学生的原因?
那我们就再来看看其他评判标准。
在“个性”一栏里,没有任何客观证据表明亚裔学生在“人品”“乐观”“合群”“助人”等方面比其他族群差,而哈佛招生办常常连亚裔学生的面都没有见到,就给出了所有族群中最差的评分。
对此,哈佛招生办的解释是:我们从申请人的申请陈述和推荐信中,就能判断其个性的特质。也就是说,“个性”一栏的评分,完全是主观的。
无独有偶,“综合”一级的评分同样主观,而且更加荒唐。这个综合并不是按照公式进行前几项的比例运算得出统一结果,而是对之前结果的一个适当调整。换言之,这一项是为前几项“多退少补”的存在。
据SFFA的报告显示:当前面几项评分中亚裔学生的分数比白人高的时候,“综合”分就会变低。
低到什么程度呢?据SFFA报告显示,亚裔学生比非洲裔学生的平均“综合”分低2分。而且这样的情况,普遍存在于每个分数段的学生之中,不管亚裔学生学业分考了高分低分,在综合分一栏都会比其他种族低2分。
不仅如此,在接受“个性”“综合”等评分的打压之后,还会面临“人口统计学”一栏的打压。什么意思呢?简而言之就是按照种族人口比例多少,录取率将不同。
简单点说,就是相同分数下,亚裔学生就是要录取得少些。
因为肤色,
要交140分的“种族税”
其实,亚裔学生录取率很低,并不止哈佛大学一所名校,常春藤的诸多大学都有被指“歧视亚裔学生”,普林斯顿大学一项研究发现,亚裔学生的SAT成绩要比白人生多考140分,比拉丁裔多考270分,比非洲裔多考450分,才能进入美国一流大学,而这被戏称为“亚裔税”。
经济学家托马斯·索维尔也曾证实了这个说法,而且这种情况不仅出现于私立大学,公立大学也需要交纳“亚裔税”。美国智库凯托学会的研究员伊利亚·夏皮罗则指出,越是顶尖的学校,亚裔学生要交纳的“亚裔税”就越高。
在SFFA的报告中提到,如果你不是亚裔,换一个肤色,很可能就上名校了。而这真不是一句戏言,《纽约时报》就报道过一件“换个肤色上名校”的事件。
印度学生卓科尔·英格姆从芝加哥大学毕业,GPA3.1,他以亚裔学生的身份申请医学院屡屡被拒。怎么办呢?得想办法啊。
于是他加入了黑人学生会,再次申请时说自己是黑人,令人惊异的申请结果出现了:他收到了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11所美国名校的面试机会,最终进入一所著名的医学院。
更让人吃惊的是,该医学院称他的GPA不是3.1,而是3.84!连卓科尔·英格姆自己都震惊了,他自己还专门出书讲述这段经历。
但很明显,不是所有人都能像这个印度学生一样,能把自己的肤色改掉,声称自己是其他种族的,所以也不能像他一样走运。
2015年7月20日,一名亚裔父亲就因为女儿难以上名校的事情,向美国教育部提出过申诉,但事情最后还是不了了之。
他的女儿SAT接近满分,各方面也表现优异,但申请包括哥伦比亚大学、布朗大学、耶鲁大学等九所名校均遭到拒绝。讽刺的是,同班十多位成绩不如她,表现不如她的同学,却被常春藤盟校或其他一流大学录取。
这不得不让人觉得,“换个肤色上名校”,真不是一句说笑。
而这显然不是个例,以至于每当这样的新闻爆出,很多人会表示见惯不惊了。
啪啪打脸,
亚裔歧视几时休?
其实,美国歧视亚裔的招生系统,有一定的历史根源。
作为一个有民族主体——即WASP(白人的盎格鲁撒克的新教徒)的国家,美国一直在平衡主流阶级和其他民族的教育公平关系。
1960年美国为保证各种族在就业、医疗、教育上享有平等权利,出台“平权法案”,“平权法案”为保障权利平等和实现公平,主张“族裔配比制”,在高校招生中也隐形实施这样的“族裔配比制”。 “族裔配比制”是什么呢?以大学为例,就是大学为保证学生族裔的平衡,预设了每个族裔的录取比例。而这个录取比例多年来几乎没变。
然而,亚裔在过去20年人口增长了一倍之多,需要更多的教育资源,这个事实显然没有被美国注意。滥用平权法导致的不公平,又或是单纯的亚裔歧视,或许没人能给一个合理的解释。
就好比常青藤盟校大多都是私立学校,他们口口声声说自己崇尚公平,但公平并不是他们明确的规定,经不起公之于众的招生选拔还是让人唏嘘。
最重要的一点,公平总是对规则而言的,常春藤名校的内部招生人员甚至可能自己都讲不清楚他们的招生规则。而这这就未免尴尬了。
我们不敢想象,每年,因为这种“公开”的歧视,多少优秀的亚裔学生失去了和其他人一样的就读名校的资格?他们在挑灯夜读,积极备战的时候,也许压根就没想到,这一张黄皮肤的脸,早已注定自己,未战先衰了。
好在,这一歧视如今也引起了众多组织的不满,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为此发声。
2014年,“公平录取学生”组织起诉哈佛大学违反人权法。
2015年,亚裔教育联盟代表64个教育组织起诉哈佛打压亚裔学生。
2017年,美国司法部宣布对哈佛等多所名校立案调查,各名校也提供了材料。
2018年,现在,轮到告了3年哈佛大学歧视亚裔学生的SFFA扔出“报告”炸弹。
反亚裔歧视的脚步从未停止过。但不知这一次,是否又是雷声大雨点小?也不知这一次,面对如此尴尬状况的哈佛大学等名校,能给一个如他们说得那样好的解释?
公平,不论在哪儿都是稀缺的,只有不断争取才能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