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22K?当一批批青年出走,台湾将何去何从?
世界华人周刊专栏作者:张老六
见微知著,解读神奇世界中的必然
我一个朋友,台湾大学硕士生。
以她所学,如果在内地找对口的工作,简直“俯拾皆是”,但在台湾,她只找到一份检验医疗救急用品的工作。
更无奈的是,刚毕业时她的工资是35000元台币(约7000元人民币),4年间跳槽4次,薪资还是只涨了4000元台币(约800元人民币)。
在台湾高铁上工作的上班族
终于,她动了去内地发展的念头:“留在台湾没钱,未来也没有发展。”
在台湾,她并不是个案,年轻人因为待遇低、发展停滞而出走的事例,不在少数。
因为,台湾的现状让年轻人绝望:物价翻倍,薪资却在倒退。
· 01 ·
台湾:全世界唯一工资降、物价涨的地方
图片据台媒,资料出自台湾统计部门
“台湾2017代表字大选”,“茫”字高票名列第1。
这个“茫”字代表了“老百姓的无辜、企业主的无奈、政客的无能和台湾当局的无心。全省上下笼罩在一片茫然的雾霾之中,不知前途何在”。
无法突破的低薪,一眼望到头的未来,就是当下台湾青年的“茫”之所在。
常听到老一辈的台湾人教训年轻人:“你们不努力,不争气,不吃苦。”
但事实是,台湾年轻人连吃苦的机会都没有,他们只能在薪水停滞和物价上涨的夹缝中求生。
据统计,台湾受雇就业者近900万人,平均月薪为37703元台币(约7540元人民币),其中低于3万元(约6000元人民币)月薪的就有305万人。
图片据台媒,资料出自台湾统计部门
不仅是青年就业受阻,岛内民生更似烧桂煮玉。
春节期间,台湾因几家大卖场恶意营销,放出“卫生纸涨价”的消息,结果全民哄抢卫生纸。
此举令全岛震惊,不过涨价几十块台币的卫生纸却让民众焦躁得大量囤货。
美国劳工部统计,台湾是世界上唯一“薪资负成长,通货膨胀正成长”的地区。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台湾的经济陷入如此困境?
· 02 ·
曾经“四小龙”之首,如今沦落至此
提起当年亚洲四小龙之首的台湾,不免还是让人在心里敬仰一番。
1950年代,台湾运用美国援助贷款,购买大量机器设备发展工业,许多产业如台湾裕隆、台塑等公司,都是在那个时期发迹。
1966年,台湾在高雄设立世界上第一个经济特区。
这个世界首创的“加工出口区”不但吸引了美国、日本等工业国家的厂商进驻,也成为全球经济特区的效仿对象。
这项措施,更为台湾消化了大量的过剩劳动力。
当年台湾机场、铁路、钢厂等十大建设项目共花费2094亿台币,也创造14亿6千个工作机会。
台湾在短短的十几年时间,缔造了亚洲经济奇迹。
然而,一切兴盛在1990s初戛然而止,台湾经济面临最惨重的泡沫化,房价飙涨,员工薪资一路三级跳。
眼看劳动成本不断提高,许多中小企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开始选择生产线外移,纷纷将目光转向印尼、泰国等地。
1992年,时逢大陆招商引资,因此加速了台湾劳动密集型产业选择前往内地发展的脚步。
随后连台湾的传统产业和电子业也接续外移,这使台湾失业率骤增。
台湾经济史进入最艰困的时期:亚洲金融风暴、全球性的金融海啸和欧债危机,以及产业升级跟不上全球化的脚步,台湾电子产品在全球市占率迅速下滑。
虽然当时台湾当局为了挽救经济,花了很多经费去补贴高科技产业,但这些企业都属于“台湾接单、海外生产”,并没有给台湾人创造就业机会。
图片据台媒,资料出自台湾统计部门
台湾经济一落千丈,失业率剧增。
同时,因为产业外移,相对应的是银行获利缩减。
于是台湾各银行不得已只好转而冲刺消费业务,强力推销现金卡和信用卡,就连未出社会的学生,也能一次性贷款十万元台币。
结果点燃了金融问题,随后引发了社会问题,比如年轻人低薪还不起债务,经济受困,不敢随便结婚生子。
据统计,台湾出生率长期居于全球倒数第一,人口零成长。
图片据台媒,资料出自台湾统计部门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古训,早已在台湾年轻人年复一年的低薪包袱中折戟沉沙。
· 03 ·
官方22K补贴:其实经济已病入膏肓
台湾失业率逐年攀升、社会青年低薪,还有其他原因。
举例说明,台湾大学以上学历占总受教育人口的69.87%。
图片据台媒,资料出自台湾统计部门
1994年,台当局不顾外界质疑,以畅通升学管道、减轻升学压力为由,增设了许多大学。
到目前为止,人口才2300多万的小小海岛,大学总数竟达162所,每年有近23万的大学生毕业。
图片据台媒,资料出自台湾统计部门
下场就是学历贬值,人才市场供需颠倒:以前是事找人,如今是人找事。
据统计,制造业适合大学生从事的工程师、技术员,十年来的总从业人数增加32万人,但相关科系的大学毕业生却多达53万人。
为了缓解就业困难,台当局又推行了另一项政策,就是所谓“22K”。
“22K”源于2009年3月1日台湾当局启动的一项就业补助计划。由台湾当局向部分大学毕业生提供每月2.2万元薪资并外加劳动健保,辅导他们进入职场,实习工作为期一年,俗称“22K”。
但一年后官方补助结束,这批受惠者又没工作了,失业率仍居高不下。
而企业方却产生“22K就能雇用大学生”的观念,也成为他们向刚毕业的大学生开出的行情价。
从此,“22K”成了讽刺这代年轻人的代名词。
20年前的薪资与20年后的薪资一样高。 图片来源:東森新闻
而从业者低薪导致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民众什么都要求便宜,市面上各商家不得已之下,只能开始削价竞争,否则无法生存。
2014年“台湾劣质油品事件”,就是最典型的案例。
当原物料没有办法便宜,企业又想要生存下去的时候,偷工减料就出现了。
整个社会环境在压价,公司没有利润,所以员工难加薪;员工低薪无法消费,所以只能买便宜的商品;商家为了存活,只好拼命压价……
台湾经济进入了恶性循环。
· 04 ·
拥抱大陆才是台湾的出路
台湾过去引以为傲的人才库,在不同程度证实了一个事实:人才的发展,才是最大的发展。
然而,就在全世界都在高度培养人才的时候,台湾许多人才受限舞台发展 ,在低薪恶性循环下,选择出走。
根据英国牛津经济研究院做的人力调查:2021年,台湾人才缺口,将成为世界最严重的地区,为-1.5。
如今的台湾社会,不仅缺乏年轻人发展的环境和手段,也无法提供与年轻人价值等量齐观的薪资水准。
一旦社会失去对人才与薪资的制衡能力,势必造成人才流失。
以最近三年数据统计,台湾平均每年约12万至13万人到海外应征工作,76%的人选择赴内地工作。
图片据台媒,资料出自台湾统计部门
而且每流失十个人里面,就有六个是顶尖专业人才。
于是,台当局为了挽留人才,开始各项举措。他们先是推行《最低工资法》,结果有高达8成商家违反劳动法规。因为中南部许多商家给付员工的工资,根本无法达到最低标准——133元台币的时薪。
图片来源联合报,资料出自台湾统计部门
接着他们又打算延揽国际人才,但尴尬的是,开出的薪资太低,当对方询问待遇后,直接已读不回。
图片据台媒,资料出自WEF
而台湾当局最愚蠢的作法,莫过于在全球都选择中国内地为世界市场时,两岸关系却冰冻倒退。
2018年2月28日,中国内地对台推出“惠台31项政策”,除了延续对企业优惠的旧政策,还有十几项是针对个人、涵盖金融、教育、文化等多个领域的优惠政策。
这无形中再一次加速了岛内有抱负有理想的年轻人出走。
比如因社会“少子化”造成的大量低薪教师,他们空有一腹墨水却不易生存,纷纷抓住机会到对岸谋职。
见势如此,台湾“行政院院长”赖清德气急败坏的说:大陆此举是想并吞台湾,不能被欺负着玩。
并为了聊以自慰,他将“惠台”二字改为“对台”。
愚民至此,堪称一绝。
敢问,2010年两岸签订了《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台湾搭上中国内地经济飞快成长的列车,经济成长率曾一度回升至10.63%,这些对台湾来说是欺负还是享受?
又有一些不甘的台湾人自鸣得意的说,我们有民主。
抱歉,毫不客气的说,台湾经济起飞的那几十年,恰恰是生活在高度集权的统治之下。
在一个地区未形成制衡能力的情况下,所谓的民主只不过是依葫芦画瓢,净学些西方糟粕,最为显著的就是岛内两个维护资本家利益的资产阶级政党恶斗不止。
一百多年前,李鸿章用他多年的外交经验总结说:唯力是视。
世界上所有的道理,都是靠实力说话。
经济如一潭死水且长年靠大陆送“优惠礼包”的台湾,所有与对岸的叫嚣都是扯淡。
台湾该如何走出时代的禁锢,不只是年轻人需要焦虑,更应该是当局者应该反省。
若再抱残守缺而不求变通,台湾人将永远困在这座海岛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