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系青年”, 这几位老爷爷告诉你, 什么才是“佛系”最高境界!
来源: 世界华人周刊 海外观察第一站  日期:2017-12-14 21:29:57  点击:4095  属于:观点

工作学蚂蚁,生活做蝴蝶。

世界华人周刊专栏作者:唐僧牛仔

全文2731字,读完大约4分钟

忽然之间,互联网被一波“佛系青年”霸屏。起因是一篇《第一批90后已经出家了》的文章。

这个“佛系青年”,跟宗教可没有任何关系。它大概的意思就是在生活中,对所有的事情都不太走心,怎么样都行的一种活法。

文章里描述的“佛系青年”是这个样子:打车时司机问走哪条路啊?我都让他选;遇到堵车时,堵一会就堵吧,只要手机还有电,我就能不焦虑;吃饭,如果同事有拼单就蹭一个,没有的话就翻翻之前的外卖 APP 记录,再来一份;工作中,案子被评为优秀,上台领奖很客气,“都是同事的功劳”;案子没做好,总监发起火来,“知道了下次改进”……

许多年轻人对此深以为然。因为,不断有“第一批90后已经秃顶”、“第一批90后已经离婚”……这让前几年还被父母呵护的他们,忽然觉得自己已经是变得油腻的中年人。那种茫然无措的焦虑直击心灵之后,他们用无所谓对抗这些精神压力。

我们身边都能看到这样的“佛系青年”,他们似乎已经对一切失去了情绪,用最省事的方式活着。不过,有一些爷爷辈的人,用自己的行动告诉这些后来人,该如何找回自己的热血。

· 01 ·

“佛系青年”这个词出自日本。在日本的2ch论坛中文网上,有个2014年的帖子,介绍日本的一本杂志上,有篇文章说最近流行“佛男子”,典型的特征就是“什么都不想关心”、“喜欢一个人独处”、“想按照自己的节奏去行动”……帖子下纷纷评论道,这样的人,说的就是我啊!

日本学者大前研一在《低欲望社会》这本书里这样感叹:“日本年轻人没有欲望、没有梦想、没有干劲,日本已陷入低欲望社会!”

现实的确如此。不过有位日本的老农民,他的故事会让这些年轻人觉得汗颜。因为这位种了一辈子菜的农民爷爷,50岁开始二次“创业”。众多顶级西餐大厨因为他种的蔬菜,而成为他的粉丝。人们称赞他种的不是普通的蔬菜,而是散发着生命气息的美味。

日本NHK电视台有档节目叫《行家本色》,其中2013年有一期《野菜农家・浅野悦男》,讲述的就是他的故事。

20多年前,正值日本经济泡沫时期,在那之前靠种植优质番薯生活挺滋润的浅野,也面临着危机。50岁的他开始了一场别人都不敢尝试的“冒险”,种植此前一直靠进口的西方蔬菜。用他自己的话说,“别人口中不能的事被我做到了,是件很有趣的事!”

刚开始的几年,种子要么不发芽,要么种出来的菜并不能令人满意,好不容易种出自己满意的蔬菜,大厨们又提出了更为苛刻的要求,不仅要求蔬菜的味道足够好,还要求蔬菜的规格大小。这些看似吹毛求疵的要求,反倒点燃了他的激情,他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种出日本最好吃的蔬菜。

这么一直过了十多年,浅野的人生才掀开了新的篇章。有一天,一位大厨告诉他,这些蔬菜有他的味道。

虽然受到无数大厨的尊敬,但是浅野却说,“我还是个初学者,我不会止步不前,我每天都在寻找我不知道的答案,我会找到的。”

在片子里,这位一直都乐呵呵的老爷爷还在继续实验他种了5年仍没有达到完美的一种菜,他说:“专业人士就是从来没有‘够好了’这种概念的人。”

· 02 ·

在“佛系青年”之前,不少人所谓的人生巅峰,是年轻时“升职加薪、当上总经理、出任CEO、迎娶白富美”。不过,无可无不可的“佛系”才不要这么累。

当下的生活节奏那么快,目标要求又高,精神压力大成了常态。有人说,“佛系青年”们不是天生的禁欲,而是被现实打击的立地成了佛。不过,和马上就要90岁的“果农”褚时健比起来,“佛系青年”受的精神压力和现实打击,还真拿不出手。

2002年,74岁的褚时健被保外就医,他和老伴来到哀牢山上,开始种橙子。戴着草帽、穿着破旧的白汗衫,在山上打理果园的褚时健,丝毫看不出他曾是个叱咤风云的人物。

褚时健被外界当做“励志”偶像,源自王石2003年上哀牢山看望他的场景。刚上山承包果园不久的褚时健,因为修水泵和工人为了几十块钱讨价还价的场景,和他曾经一年上缴利税几十亿的“亚洲烟王”身份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十几年过去了,从打造红塔集团到成为阶下囚,再到世上多了一个名叫“褚橙”的水果,这个老人又一次书写了传奇。

一只橙子卖6块钱,除了褚时健多年积累的人脉在起作用,更多的还是褚橙的内在。他曾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自己花了好几年的时间,把橙子的甜酸比从10:1调整到20:1,就是为了适应中国人的口味。褚时健说他历经几十年,在进入七八十岁时,有点耐心了。果树每年只能长这么高,肥料、水源等问题都是原来想不到的,急也急不来。

很多慕名而来的人都问过他“触底反弹”的秘诀,有一次,一个年轻人大老远从福建来找他,说自己大学毕业六七年了,一件事都没成功。褚时健就对这个年轻人说:“你才整了六七年,我种果树10多年了,你急什么?”

· 03 ·

微博知名博主@小野妹子学吐槽11月30日发了篇微博,说“岛国法恩院住持、知名高僧鸟泽广荣的著作,讲的是如何用佛教的观点看待世间,摆脱烦恼...然而翻开看看,感觉平时的我就是佛系撕逼啊”。这条微博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评论里也成了各式欢乐的“佛系”撕逼金句展示区。

其实,青年人自黑式的表达,和真正的“佛系”有什么区别,星云大师早在“佛系青年”这个词流行前的好几年,就告诉年轻人了。

和“佛系青年”对身边所有事物漠不关心相反,和星云大师一样的不少法师却在积极的入世。出书、演讲、上电台做节目,他们用不同的方式,在向人们开示佛法。

2013年,星云大师访问中国人民大学,对师生发表了“找回你自己”主题演讲。星云大师勉励青年“要爱国、爱社会”,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并提醒年轻人不要光做大人物,要能大能小,能动能静,能有能无。

星云大师对90后学子们说:“一个人不能独存于世,都是大家养育而成,要有惭愧之心,发心立志,登高望远。希望大家找到全方位的人生、不对立的人生、顶天立地的人生。”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梁永安在一次演讲中讲述了这么一个故事:上世纪90年代他在韩国教学,韩国学生跟他谈过一个体会:在以前的时候,韩国年轻人都不喜欢日本的音乐和电影,觉得里面所谓的青春残酷物语都轻飘飘、病恹恹的。但到了上世纪90年代末期以后,都喜欢了。因为在这十年里面,城市的发展、汽车社会的到来、生存的变化,使人一下子体会到那里面的孤独、感伤和漂流。

如今,这个现象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已经来到了中国年轻人的身边。伴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飞速发展,生活在城市里的年轻人,在物质生活上早已超越了自己的父辈,但是他们面对被社会急速发展带的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面对房子、工作、学习和婚姻的压力,由此产生的孤独感、无力感和对未来的迷茫,才是真正让“什么都不争”“对任何事情都失去兴趣”的佛系青年流行的根源。

可是,能有能无的淡然,是建立在自己是一个对社会、对家庭有用的人之上。面对社会的发展变化,除了选择逃避“出世”,更应该有选择地生活。毕竟,人不可能被父母呵护一辈子长不大。

如果真要做个“佛系青年”,应该是“工作学蚂蚁,生活做蝴蝶”这个样子吧!



  • 我要评论

    评论内容*
    姓名
    验证码*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