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哥说
在城市发展中,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世界华人周刊专栏作者:古尔齐亚
刨根问底派传人,在传奇故事与热点话题间,解答十万个不为什么
全文2076字,读完大约3分钟
巴西圣保罗,整个拉丁美洲最大的城市,贡献了巴西全国44%的GDP,还被评为巴西乃至南美最具创业氛围、最具经济活力的城市。
然而,这座城市和我们想象中有所不同,在圣保罗市区内的许多地方,几年以来一直聚集在许多无家可归者。
圣保罗市区无家可归者
与中国人抱怨房价太高买不起不同,这些圣保罗的低收入群体连租房都租不起,遥远的郊区又找不到工作或者来市中心上班太远,他们索性就占据一些空置房屋,甚至直接在市区搭起帐篷,一分钱房租都不交,照样生活在市中心。
因此,圣保罗有个一道非常独特和反差巨大的风景:在现代的公寓小区外,就是成百上千、五颜六色的塑料或帆布帐篷。花几十万买房的,和一分钱不交的,比邻而居,公用地铁、绿地等公共设施。
也不怪这些人的霸道。
过去6年多,圣保罗的房价上涨了200%多,市中心的房子租金也涨了将近100%。但圣保罗大多数工人的工资却没有涨,别说买,连租房都租不起了。
相对于默默忍受房价和租金的飞涨,性情火热的拉丁美洲人选择了高声说不。
早在2014年,圣保罗就爆发了大规模的游行示威,抗议房价暴涨,强烈要求政府调控房价。
圣保罗抗议房价暴涨游行
连续两年来,圣保罗都是全球45个大城市里房市最冷淡的超大城市,巴西人对待高房价的回应似乎很简单:买不起,就是不买。
何止是不买,有些低收入群体或失业群体,连租房都省了,一方面为了示威,一方面确实解决居住问题,他们把成百的帐篷搭在了美术馆广场、市政府、房管局门口:你不管房价,我就堵你门。
帐篷占地的低收入家庭最多时有4000多个,粗略计算也超过两万人。
时至今天,3年多过去了,房价依旧没有下降,租金没有下降,低收入群体的帐篷还在飘扬。
他们也得到了媒体、学者、艺术家等的支持,因为大家都觉得,一座城市的发展不能一味地“中产阶级化”,也要有贫民的生存空间。
2015年时,有些圣保罗的中产阶级社区无法忍受越来越多地涌入自己社区的低收入群体和无家可归者,就决定驱逐,但是社区的人自己出钱,聘请安保公司来驱逐,纯粹是个体对个体的行为,没有任何官方色彩。
即便如此,这个行为却被圣保罗政府批评了,检察官说:这是非法限制他人居住的罪行。
圣保罗一些旅馆等空置房屋也都被无家可归和低收入者占据,他们甚至在墙上涂鸦写道:斗争10年!
这是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了啊!
按理说,非法占据的房屋,是不是应该断水断电无法生活?错了,这些低收入群体和无家可归者在占据的空屋里能做饭、洗澡、看电视,甚至还能上网,这俨然是个小王国。
目前,圣保罗市中心的被占领空置建筑还有多处,其中不乏一些高层建筑,城市周边还有8000多仿佛驻军营寨一样的帐篷阵地。
但圣保罗市政府的应对措施,多年以来,却始终温和,政府甚至希望出钱收购被占据的建筑,用来兴建公租房,这些“非法占据者”不但没罪,还可以在公租房建好后照样居住在这里,工作生活不受影响。
但是“非法占据者”却仍旧不满意,他们要求政府承诺,保证所有的占据空屋家庭、帐篷家庭,都可以“原地回迁”,绝不同意把他们“动迁”到遥远的郊区。
非法占屋占地还这么强势,真是服了!
这一切的背后,是圣保罗乃至巴西政府多年以来对待无家可归者和低收入群体的宽容和忍让,承认这些群体在城市中的居住权利,哪怕他们一分钱房租都没交过,哪怕是非法占屋,也没人敢断水断电。
巴西低收入人群
实际上,这种“占空屋”运动不止在巴西,在欧美许多国家都有,而且至今存在,背后原因都是城市扩张、房价上涨后,低收入群体基本居住权和中产阶级之间的博弈。
令人感动的是,在很多国家,法律往往站在了基本居住权一边,人,永远是最重要的。房子就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
去年在英国伦敦,法院竟然把一个三居室的房子,判给了“非法占据者”,这个占据者破门而入,占领了这套空房4年多。
在英格兰和威尔士,2012年甚至通过修改法律,给某些情况下的占空屋合法性:只要你曾经是房客,获得房主同意居住,只是短期落脚,房子是商业用地,你没有破坏房屋。
英国的一些法庭认为,把空屋判给占据者,是实现社会公平的一种方式,尽管这惹来了很多“鼓励强盗和小偷”的批评,但通过占屋合法化来解决住房矛盾,已然是很多欧美国家的一种倾向,英文中专门为占屋者发明了一个词,squatter:所以,房子千万别空着!
英国无家可归的人
占空屋运动最早可查是始于1970年代的荷兰阿姆斯特丹,由于二战后城市土地规划的不合理和不公平,房价暴涨,阿姆斯特丹的市民就开始占据那些空着的房子,最令人惊讶的是,荷兰政府不但不驱赶非法占房子的人,居然还支持,甚至还干脆顺水推舟颁布法令,房子空置超过1年以上,就可以随便去占领。
一旦引发纠纷,告上法庭,如果房东说不清楚为什么房子空了1年多,法官就会把房子判给占据者。
从1970年代至今,在伦敦,巴黎,巴塞罗那,西雅图,柏林等等国际知名的欧美大城市中,都不同时段、不同规模地发生过占空屋的运动,很多城市至今仍旧在发生,比如伦敦和巴黎,共同点就是,这些城市的管理者和政府,从最开始的暴力驱赶和冲突,逐渐软化立场,态度缓和,甚至最后还站在了这些一分钱房租不交的无家可归者一边。
国外暴力冲突
比如德国柏林,1970年代开始出现占屋运动,曾多次爆发冲突,当时西柏林的联邦德国警察逮捕了许多占空屋者,甚至致人死亡(1981年)。
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许多被占据房屋都被合法化了。
巴西能忍受在最国际化的大都市,低收入者搭起一片一片的帐篷区,英国、荷兰、德国、美国等能“纵容”低收入者“占空屋运动”,对我们的认识当然是一个冲击。
不过,我却完全无意为他们唱赞歌,
因为,这些国家看似“匪夷所思”的举动,初衷其实最简单不过:在城市发展中,人是最重要的。
早在200多年前,德国哲学家康德就说过:人是目的,不是工具。
低收入劳动者,从事着最苦最累、甚至是最“低贱”的工作,但却不能为了城市的光鲜,就把他们一挥而去。繁华的城市,容得下一丝斑点,为寒士们提供最基本的庇护。
城市发展不应该如此吗?
反而观之,在有些地方,寒冬里,最冷的却不是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