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辛上邪
为了面子,浪费钱的还不算最糟糕的,更糟糕的是赔进去性命——为了“给面子”、“争面子”,节假日、酒席宴上喝酒喝死的时有发生。面子问题可谓不少国人的“死穴”。
01.
中国人的好面子古已有之,且有君王做表率。
隋炀帝为了显示国力强盛,在外国使节来朝时,布置了巨大的戏场,奏乐的就有万八千人,几十里外都能听清音乐。演出从黄昏到黎明不间断,点起无数的蜡烛、油灯照明。这样折腾了一个月,花的钱不计其数。使者要去集市逛逛,隋炀帝又命令集市里的各家店铺重新整修,店外粉饰如新,店内装上豪华的帷帐,堆满珍稀货物,安排了着装体面的店员、顾客当群众演员,烘托气氛。连卖菜的都要用昂贵的龙须席摆放菜蔬。使节们如果经过饭铺,饭铺的主人必须热情挽留客人就坐,随意吃喝,不醉不归,还不能收费。店主们不仅不能心疼钱,还要向客人们吹牛说,“我们这里就是这样富强,吃饭喝酒从来不收钱。”甚至连长安的树干都被裹上绸缎,为隋炀帝赚足面子。
隋炀帝并不孤单。秦始皇为了凸显“始皇帝”的声威,生前修“六国宫殿”,又为身后修阿旁宫;唐玄宗为了展示盛世的富足,天宝年间奢华无度,尤其喜欢在安禄山面前炫富;乾隆修建多处宫殿,六下江南,贿赂缅甸“进贡”为自己脸上贴金,花钱无数被称为“散财童子”。
上行下效。《红楼梦》中荣府倾家荡产为秦可卿发丧,宁府硬撑着修了大观园。薛母因夏金桂争风吃醋地欺负香菱,想要卖香菱时,宝钗说:“咱们家只知买人,并不知卖人之说,妈妈可是气糊涂了。倘或叫人听见,岂不笑话?”
当代的平头百姓们从日常穿戴打扮、消费用度、孩子报课外班、上大学选专业、红白喜事的规模,到假期出游,很多选择不是根据喜欢、适合来做,而是为了向他人炫耀或者怕被笑话。炫耀的是“赚足面子”,怕被笑话是“补足面子”。
02.
好面子的君主鲜有好下场。秦始皇的美梦没有做多久,二代而亡,阿旁宫被项羽一把火烧了;隋朝亦亡在二代的隋炀帝任上;安禄山起兵造反的原因之一就是“妒羡”长安的天上人间,玄宗成了唐代第一个出逃的皇帝,杨贵妃被迫自缢于马嵬坡,安史之乱腰斩了中国的繁华;乾隆朝民间的生活并不富足,随处可见弃婴尸体的现象经英国使团向乔治三世汇报后,为英国人日后敢于开战建立了信心。
项羽烧了阿房宫后,带着劫掠来的财物回乡炫耀。“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谁知之者。”衣锦还乡,不止是思乡,更有向乡人炫耀的目的。但锦衣昼游又能如何?项羽还不是别了虞姬,自刎乌江边。
可惜草民不长记性,只看起高楼,不记得楼塌了,一代代仍在重复着不会有好结果的好大喜功。在多快好省赚足面子的促动下,许多荒唐事都被催生出来。
一些地方的面子工程、形象工程、为了体现政绩压着不光鲜的事实不报,欺上瞒下——这些暂且不提。就时下的普通人生活来说,为了面子劳民伤财的现象也不胜枚举,诸如有钱人铺张浪费、没钱人借钱摆酒;一两的酒量却要拼命喝半斤;为了买个名牌包不惜裸贷;就算出门堵车、上下班不开车,也不惜顶着高额贷款买辆豪车;别人家的孩子上什么课外班,自己的娃就不能落下等等,各种攀比应接不暇。
中国社会笼罩在面子的阴影下。想离婚,又不能离婚,因为顾忌周围人的评论。孩子对学习不敢兴趣,想去上技校,家长不允许,因为这样就成了圈子里最差的了,会被笑话。不想结婚的人被迫仓促婚嫁,因为敌不过亲友们的议论。凡事的判别标准是“别人怎么看”。
为了面子的生活是扭曲的生活。很多人吃了它的苦头还不自知,以为生活本该如此。这是更大的悲哀。
03.
环境的影响之外,将面子当作是非判别标准、人生努力方向,主要是从小受到的教育所致。
@屠龙的胭脂井发微博说,她发现了一个社会现象,“有些家长管教小孩时候,给孩子的理由,经常是错的”。比如妈妈让小朋友坐高铁时不要踢前面的椅子,理由是“阿姨要生气了”;让孩子们别在高铁车厢内吵闹,理由是同行的宝宝在睡觉,而非告诉孩子,踢前面的椅子不对、公共场所不能喧哗,或者更直接地告诉孩子们,自己的行为不能妨碍其他人。家长们的这些教育方式不当都属于归因错误。“你教育了他这样的人生观: 一切以别人眼光为是非标准,要不就是取悦别人,要不就是试探别人底线。”这就是面子教育。
更直接的面子教育是对孩子说,“你上课迟到了进教室,大家都会看着你,多难为情啊”;“你考试不好,太丢人了”;“你穿成这样,别人怎么说”;“你看看你,唱歌唱得这么难听还敢唱,别人笑话你啊”;“张三穿了名牌,多体面啊”;“你如果考不上重点学校,爸爸妈妈的脸往哪儿搁”;“同学们,大家要努力学习,为班级争光”;“这次比赛一定要赢,为学校争光”。这类语言常见于家庭和学校教育,罄竹难书。可以说,经过千百年的侵染,面子思维对许多人来说,深入骨髓,张口即来。
影视文艺作品中常见到,过去大家族私刑处决某位成员的理由多为“辱没门风”、“给祖宗丢脸”,奖掖某位成员的理由多为“显亲扬名”、“光宗耀祖”。多少年过去了,祖宗牌位早砸碎了、祖坟根本找不到了、大家族星散四海,可是观念仍未改。
面子教育导致孩子分不清真正的是非对错,没有建立起来客观的是非观念。
04.
将矛头指向别人的面子教育还会让孩子养成把错误赖给别人的思维方式。很多人不愿意认错,有了错喜欢怨别人;实在赖不出去了,“是我的错”四个字也说不出口。怕丢面子嘛。
这也是有历史传统的。比如,晚唐时发生的黄巢起义一度占领长安。僖宗带着文武百官出逃——皇帝为避叛乱离京不写出逃,史书记作“幸”某地。战乱平息后,僖宗返回长安,要处死被黄巢劫掠为姬妾的民女数十人。罪名是她们“从贼”。为首的女子说:“狂贼凶逆,国家以百万之众尚不能拒贼,把太庙都丢了,朝廷跑到巴蜀避难。今陛下以不能拒贼责难小女子,这将置公卿将帅于何地?”问得掷地有声。然而,僖宗还是杀了这些女子。不杀,他何以平复自己的窝囊气呢?
尽管有太多“上梁不正”的坏榜样,可我们也不能自甘堕落、陷于面子的泥潭不出来。为了自己不再扭曲的人生,就算挣扎,也要挣扎出来。因为赖给别人这种归因错误是不能找到症结所在,也就无从改错、弥补漏洞。不能查漏补缺,错误就更严重,便更容易赖给别人。如此即形成恶性循环。最后是一个个怨夫怨妇,将生活变成了沼泽地、烂泥潭。
打破恶性循环也不难,只要放下面子,从承认自己的错误开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平时与人交流中,说错了、记错了、理解错了不是什么大不了的,承认自己错了就好。要明白人不是全能的,不可能面面俱到,有些事情没有做好、处理得不妥当也很正常,承认自己没做好就好。能看到自己错误的人,才可能有进步。
解放自己的同时,也要解放孩子。不要再将面子这道紧箍咒套在孩子头上。让孩子们从小明白,好与不好都是自己的事儿,不是做给他人看的。让他们从小有自我的意识,自爱、自尊,不拿自己去和别人比较,也不会为了别人的评判而生活。
别人怎么看你,和你毫无关系;你要怎么活,也和别人的看法毫无关系。俗话说,面子多少钱一斤啊?不要为了虚拟的面子荒废了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