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
这话,适合绝大多数的人,除了诺贝尔文学奖的“万年陪跑王”村上春树。
世界华人周刊专栏作者:唐僧牛仔
全文3734字,读完大约6分钟
村上春树何时能拿到诺贝尔文学奖?
今年的诺奖尘埃落定。虽然8次被博彩公司以高赔率“提名“,可村上春树还是没能捅破这层窗户纸。
其实,并非任何人都有资格作为诺贝尔奖提名人。首先,团体提名和自我申请不被接受。文学奖的提名人资格,必须满足这几个条件:瑞典文学院院士和各国相当于文学院士资格的人士;高等院校文学教授和语言学教授;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各国作家协会主席。
201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石黑一雄
而大家普遍认为作为,获得诺贝尔前奏的“卡夫卡奖”,村上早已经得过。所以从那之后,连年村上春树都被博彩公司“非官方”提名。
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前主席谢尔·埃斯普马克2016年曾在昆明出席文化活动时,被问到 “村上春树何时能得诺奖?”时说,“诺贝尔文学奖有着严格的保密制度,50年后才能解密,所以这个问题无可奉告!”
这个回答很官方。50年之后,也许村上被诺贝尔奖几次提名,大家就能清清楚楚,可是今天,所有的一切都是猜测。
不过,村上春树对于诺奖,显然并没有那么在乎,他的官方答复是:“流芳百世的是作品,而不是奖项。”
说这话是他是有底气的,村上早已名利双收,在全世界粉丝众多的他,这些年只要有新作,销量都不是一般的好。收入自然不菲。诺奖的名气“加持”和区区的奖金,对他也只是锦上添花而已。
写故事比当教授好挣钱
在日本当作家真是件幸福的事
村上春树从来没公布过自己的收入有多少,不过在日本,有个作家写了本书,专门说这一行的收入,书名就叫《作家的收入》。
这个名叫森博嗣的作家,名声不及村上春树、东野圭吾,收入当然也不在一个档次,不过人家也是放弃名古屋大学副教授这个“铁饭碗”,专做职业写手,最后还成功了。
森博嗣在《作家的收支》中这样介绍日本出版界稿费与版税的。一张文稿纸(日语叫“原稿用纸”)的字数在300-350字左右。小说杂志,一张原稿用纸的稿费(日语叫“原稿料”)是4000-6000日元。50张纸的短篇小说,有20万-30万日元的稿费收入。在报纸上连载小说,登载一次是5万日元稿费。如果连载一年,就可得1800万日元稿费。
森博嗣的《作家的收支》
一部长篇小说,大概要用400-600枚原稿用纸,如果在杂志连载的话,大体的稿费是200万-300万日元。因此一年只要写出一部长篇小说,在日本的最低生活保障就有了。
村上没有森博嗣这般直率,从来没有曝光过自己的收支,外界只是根据他的印数推论他的版税。有网站统计,仅2011年村上春树在中国的版权就是620万人民币。而他的《没有色彩的多崎作与他的巡礼日子》,在2013年,曾在中国出版界曾引发版权大战,有内部人士透露,当时为了谈国内的版权代理,就有近百万美元的版税预付金,稳稳地装在村上的腰包里。
《没有色彩的多崎作与他的巡礼日子》发行量达到了105万部
这部小说在日本出版时,瞬间发行量达到了105万部。日本出版社的一个潜规则是,发行数突破50万部之后,版税率就会发生变化,会提升到20%左右。所以,按日本出版界人士说,村上的这部小说,最终版税突破了2亿日元。而村上仅在讲谈社一家出版社,用旧作的文库本,每年也有1000万日元的版税入袋。
日本作家另一个较大的收入来源,是在网上发表文章,这与杂志一样也是有稿费的。只是不用原稿用纸而是用字数来计算。
森博嗣在2005年10月开始在网上写文章连载,之后的3年多时间,他每天有1000字在网上发表。那时的稿费是300字5000日元,一个月就进账45万日元。
这收入跟他在大学做副教授赚得一样多。但大学要工作12小时以上,而网上写千字只需15分钟。所以森博嗣说,这更能体会到在日本作家是个好工作。
当然,在日本最能赚钱的作家,恐怕是尾田荣一郎了。这位以《海贼王》闻名的漫画家,到2014年12月31日,已经发行了320866000册。
《海贼王》作者尾田荣一郎,版税年收入为128亿日元
2015年日本版税收入前五名的作家中,第一名自然是尾田荣一郎,版税为128亿日元。第二位是《龙珠》的作者鸟山明,版税为62.7亿日元。而同一年,索尼董事长的年薪为7.7920亿日元。如此看来,日本的文人还真幸福。
赚钱的作家很多,没拿诺贝尔奖的多了去
去年,《福布斯》杂志发布的全球作家收入排行榜上,美国惊悚小说大师詹姆斯·帕特森(James Patterson)连续三年蝉联冠军。家喻户晓的J.K. 罗琳只是排在第三名。
当然,无论是在西方还是在东方,在媒体形式极为丰富多样的当代,进入富豪榜的作家,都不仅仅是卖文为生。一个好的故事可以被制作成电影、电视剧、舞台剧,甚至游戏,而这些衍生作品同样会为原作者带来不菲的收入。更重要的是,多种形式的改编会相互提升彼此的影响力。
如今,就连詹姆斯·帕特森也已经与好莱坞寻求合作,因为,好莱坞的存在对于作品的推广功不可没。在一部作品被改编成影视剧之后,该书的销量也会相应提升10%左右,而且即使电影已经下线,原作的销量也依然不会降低。《哈利·波特》和《饥饿游戏》就是最好的例子。
漫威的一位高层说,他一辈子卖出的电影大概有70亿美金票房,但创造了380亿的衍生品。
J.K.罗琳创作的《哈利·波特》除了小说,还有整体上掌握的电影版改编。此外,罗琳的收入还有环球影城的哈利·波特主题公园,以及做得风生水起的飞天扫帚、魔杖等各种周边。即使250美元一把的扫帚和35美元一条的围巾也不能阻挡大家购买的热情。《福布斯》杂志形容:“尽管她的读者年纪渐长,哈利·波特系列依然像魔法一样源源不绝地印钞。”
J.K.罗琳
中国的“富豪”作家同样也深谙此道。这种全版权运营的方式让作者收入不仅限于图书版税,而是将游戏、电影等都要计入,有时候衍生品甚至比原作能给作者带来更丰厚的收入。
从2015年开始,IP改编热潮风行国内,多部大热的网络小说都被拍成了影视剧,为作者带来了不菲的收入。据报道,《花千骨》为果果斩获400万元年度版税收入,顾漫的《何以笙箫默》年度版税为300万元,作家丁墨的《他来了,请闭眼》拍成热播电视剧,也让其赚到200万版税。
有大家喜欢的作品
干嘛要纠结诺贝尔奖
恐怕没有哪个国家的人,对诺贝尔奖有着比中国人更强烈的执念了。所以,我们很多人,都对一个作家是不是能获得诺奖作为评判这个人的作品成就的“唯一标准”。
曾经日本国内有人对村上春树的作品提出质疑,一种说法是村上春树写的东西,无非是外国文学的翻版,这种东西最多只能在日本通行。但是偏偏村上的书卖得好,于是另一种声音说,村上春树的书在海外卖得好,是因为他的故事外国人也容易看得懂。
在国内,一直不温不火的莫言的小说,是靠获得诺奖短暂地爆发了一下,可是村上的作品,这么多年却一直在国内外都很畅销。这也许是很多国人认为诺奖能带来名利双收,可村上却并不看重的原因。
当然,村上这个不循规蹈矩,开酒吧、爱爵士乐的日本人,确实和很多所谓的严肃文学作家的做派显得与众不同。他总显得很疏离,似乎与世无争,不是热爱跑步,就是关心高墙鸡蛋的大道理。这和瑞典文学院那帮北欧老学究的风格似乎格格不入。
在腾讯书院的讲座中,学者许子东披露,贾平凹的每一本书都有几十万册的销量。一年几十万的图书销量,上百万的版税收入能够让他们过上体面的生活。
余华就曾亲口承认,他的《活着》在出版20年后,每年仍能够卖出30万册:“《兄弟》《许三观卖血记》《在细雨中呼喊》都借了《活着》的光。假如没有《活着》,就不会有读者对我其他作品的高度关注。《兄弟》就是这样,一上来销量很猛,但那股劲一过,现在一年也只能卖七八万册,跟《活着》30万册的差距太大了。”
作家余华
真正的好作品,是能够引起人们内心的共鸣。莫言在诺奖演讲时说:“最好的故事是让每个读者在故事里都能看到他自己。”
莫言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
毕竟每年只有一个诺贝尔文学奖,但优秀的作家和好看的小说却很多。仔细想一想,能得到全世界那么多读者的认可,自己也能赚得盆满钵满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得不得诺贝尔奖,真的有那么重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