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若盛开,蝴蝶自来,与其把大量的宝贵时间浪费在无意义的八卦聚会上,不如一开始就静下心来提高自己,把优秀变成一种习惯,逐渐扩大自己的人脉圈,一步步建立出自己的理想王国。
作者:左岸
当下社会,社交越来越重要,成为我们接触社会的良媒。但往往,有些人发现,每天忙碌于各种聚会,却没有效果,那是因为很多社交是无效社交,无法根本地提升我们的社交质量。比如大学时的社团聚会、班级聚会。
如果想结交与我们有帮助的朋友,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扎实地提高自己的能力,并借此进行有效社交。
— 01 —
别再浪费你的“黄金时间”
读大学时,大家往往会把社交和学习绑定在一起:社交会占据你非常多的时间,会减少你的学习时间,拉低你的学习效率。对于这种看法,我真的想说,问题的根源不是社交真的占据你大量的时间,而是你实在不懂得如何去自我管理。
为了实现自我管理,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最大化地利用自己的黄金时间。什么是黄金时间?黄金时间是相对于碎片时间而言的,指的就是那么你可支配的、集中的大把大把、不受干扰的时间。图书馆的自习时间就是非常典型非常宝贵的黄金时间,在这段时间我们都会集中精力去学习。
男生们经常晚上花费四五个小时以上的时间去打Dota,一打就是打到深夜,一觉睡过去睡到第二天的中午,浑浑噩噩提不起精神,于是日复一日的颓废;
女生也经常刷着无脑国产剧一看就看一下午,晚上偶尔翻翻几页书,便躺在床上安慰自己,这一天过得很充实;
我们都习惯了用仪式上的努力去抚慰自己实质上的空虚,然后吵着说自己没有时间学习。
这些就是被无形浪费的黄金时间:如果你真的觉得社交占据了你大量的学习时间,那为什么你不把玩游戏的时间用来学习?为什么不把连刷十集无脑剧的时间用来读书?
当你在对比社交和学习的关系时,你就已经犯了一个错误,就是你认为社交和学习是对立的,二者无法共存,但事实上,真正剥夺你学习时间的不是社交,而是你低效的自我管理。
— 02 —
避免无效社交
有一些刺激是非常剧烈而短暂的,效果立竿见影,适合瞬间的放松,比如来一趟欢乐谷的过山车、看一集老友记、打一把Dota等等,这种活动可以让你的大脑大量地分泌多巴胺。
但有一些刺激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效果是随着时间的积累而慢慢显露出来,只能能进行长期的培养。读书培养一个人的见识、健身培养一个人的气质、听古典音乐培养一个人的审美,你不可能只看了一个小时的书就马上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去过一次卢浮宫就从此熟知梵高达芬奇。
这也是我区分社交的标准之一:有效社交需要你非常用心地去经营,给你带来的收益也是细水长流的;无效社交注重人体的感官感受,一夜狂欢后,剩下无尽的虚空。
马斯洛需求理论中,从下往上的需求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严需求,最后到达自我实现需求。基本上,无效社交满足的就是最底层的生理需求:追求愉悦和饱腹,而有效社交能够满足尊严甚至是自我实现需求。
上大学时,我在班里基本上是一个独行侠:班聚我能翘就翘,四年下来我参加的班聚不超过三次;有一段时间宿舍男生会组团开黑我也是拒绝;大四毕业前大家班里专门去学生休息室玩狼人杀我也没去。
我之所以拒绝这么多班聚并不是我有多高冷,而是我真的忙的没有那么多时间去应付这种社交,我需要大量的时间去准备我的托福,准备我的申请文书,而这种社交都是以放松为目的的,大家聚在一起,讲八卦,打哈哈,三个小时就这么过去了,满足了每一个人对欢乐和对事物的基本追求。但是到最后你学到了什么?提高了多少?恐怕没有。
所以到了最后,我是为数不多的班级里通过司法考试的学生之一,也靠着105分的托福分数成功申请到了康奈尔大学的summer school,并依靠着这份经验申请到了北京国贸一家日薪500的对冲基金实习岗位,并成功拿到return offer。
耐得住寂寞的人,才有可能一直走到最好,走得最稳。
除了浪费时间,这种社交的问题在于,它并不会让你通过这种社交就和一个同学产生很深刻的感情,因为这种社交是发生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场合的,双人之间并没有太深入的交谈,所有的沟通仅仅发生在非常浅显的水平上。无效社交注重感官的享乐,而有效社交注重深度交流。如果你觉得一个同学非常优秀,并想与他成为朋友,直接把他单独约出来吃饭并进行深度交流,班聚没办法给你们提供这种深度交流的场合。
— 03 —
有效社交很重要
你可能会觉得我这人非常不合群,性格也很孤僻一味地拒绝班聚会不会让自己受到排挤?我的回答是,朋友的质量远远比数量重要。
我的朋友一,现在是纽约大学社科系的研究生,受他影响,我大学才能读了这么多书;
我的朋友二,是中国外交官的孩子,名副其实的官二代。当我出国遇到麻烦的时候,他的父亲举手之劳帮了我很大的忙;
我的朋友三,是一个大我五级的师兄,现在在一个融资融到了D轮的互联网独角兽担任项目经理,上星期请我吃饭问我要不要给他做助理加入他的team;
这些都是我在大学期间结交到的朋友。
大学的社交,远比你想象中的要重要。因为我们在最单纯的时期,结交到了最有潜力的朋友。
首先,大学时候的我们都是一张白纸,只要兴趣相投、三观相符,吃一场饭、打一场球就能交下友情,彼此之间的沟通成本非常低,没有猜忌、没有防范。
其次,你不知道你所认识的朋友未来会有着什么样的发展:当我的知乎关注人数从一开始的0到两个月后的12000,最开始关注我的知乎朋友都私信我,说觉得自己太幸运,早早就傍上了一个小V;我在交友的时候也从没想过三年后他可以给我提供一份实习机会,或者五年后他可以利用他项目经理的身份向我抛出一根橄榄枝。
那么,我们该如何进行有效社交?
— 04 —
明眼辨人,资源互换
我在大学的策略就是牺牲掉无效社交的时间去默默地提升自己,无论是个人形象还是学业工作,才有底气去跟他们成为朋友。交朋友的内在逻辑是资源互换,是我们身上都有彼此身上想要的资源,这种资源可以是物质上的,也可以是精神上的,这种靠资源互换的社交即使到最后不一定真的非常稳定,但是短期内绝对有用。
我也是直到大四才慢慢总结出这一条社交的规律,我以前也是觉得只要我有一颗跟人真心交朋友的心去勾搭别人,别人也会给我相应的回报,但是我错了。我忽略了资源互换这条规律。
所以现在在公司里和其他实习生社交的时候,我私底下都会说,我具备什么技能,我认识什么人,必要的时候我可以给你引见,我认为你身上的什么值得我学习,我很欣赏,希望我们可以成为朋友,未来互相帮助,多多合作。
我清楚我的关注者有很大一部分的大学生甚至高中生,思想可能相对单纯,但是我一定要纠正大家一个社交误解:不要怕被别人利用,被利用说明你有利用价值,有能力有资格被人利用。如果毫无利用价值,你不觉得你自己很可悲么?
每个人都是潜力股,看你怎么明眼识人。
其实我一开始跟这些人交朋友的标准非常简单:我非常喜欢有才华的人,他们都非常有才华,我就厚着脸皮去“勾搭”他们了,莫名其妙的后面就成了好哥们儿。
每个人身上一定有值得你学习的地方,有效的社交作用就是弥补你的知识和人品盲区。官二代的朋友为人低调谦虚,纽约大学师兄思维敏捷,项目经理师兄雄心壮志……这些人就算没能给我物质上的帮助,光是学习到他们的优良品质就足以让我受用一生。
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句话有非常深刻的意义。
所谓的社团达人们,踊跃地活动在各种轰趴上,朋友圈里是他们和一个个大牛学长学姐的合影,但是到最后,他发现,当他遇上困难后没有一个人愿意帮他。这是因为他沉浸在社交所带来的虚伪氛围中,从而忽略了,朋友的本质是资源交换,两个能力互相匹配的人才有合作和社交的可能。
所有的社交都是建立在你个人能力的提升上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三观不同,何来友情;能力有异,何来合作?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与其把大量的宝贵时间浪费在无意义的八卦聚会上,不如一开始就静下心来提高自己,把优秀变成一种习惯,逐渐扩大自己的人脉圈,一步步建立出自己的理想王国。
作者简介:左岸,一位成功入坑互联网的法学学士,专注不走寻常路二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