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离世的那天,仅有二三十户的小村子里,竟然有150位村民前来为他送行。在这个偏远的山村中,这样浩浩荡荡的场面实在令人震撼。
让人疑惑的是,遗像里,老人居然穿着日本和服。
原来,这位老人竟是一个日本人。
要知道,在这种贫困的山村里,村民们最为痛恨的就是日本人,却为何如此声势浩大地前去给一位日本女人送行呢?
照片上这个穿着和服的日本女人,名叫王玉兰。
而她的故事,要从那场战争说起。
王玉兰原名水崎秀子,是个地地道道的日本人。
1929年,她出生于日本九州福冈县,当时日本国内正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危机,大批工厂倒闭,500万户农民破产。
水崎秀子是家中的独女,一家人以打渔为生,虽然能勉强维持温饱,但是家境也并不富裕。
水崎秀子长大后,为了让女儿有更稳定的生活保障,她的父亲决定将她交给自己的姐姐,也就是水崎秀子的姑姑抚养一段时间。
图中左2是水崎秀子
那时候日本在中国有殖民地,秀子的姑姑在中国长春做生意,就提出可以带着秀子到中国发展。
13岁的秀子还不懂什么是战争,什么是炮弹,对中国也没有概念,她脑海中只有一片神秘未知的土地,但想到家中贫困的现状,她决心跟姑姑一起来中国。
1942年,水崎秀子跟着姑姑踏上了前往中国的旅途,并拥有了一个中国名字——王玉兰。
彼时的中国,正处在抗日战争时期,人民反日情绪高涨,生意并没有那么好做,且对日本人全无好感。
就在水崎秀子到达中国后的第4年,中国人民经过14年浴血奋战,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随着战争的结束,姑姑一家被匆匆遣返回国,而不在遣返名单上的王玉兰却被留在了这里。
16岁的水崎秀子,中国话说得并不好,一张口就能听出浓浓的日本味,那段时间她没少经历别人的白眼。
好在中国人大多都是善良的,恩怨分明的,尽管日本军人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这个未成年女孩是无辜的。
在这些好心人的帮助下,王玉兰在辗转了几个地方后,最终定居在了陕西省丹凤县。
因为当年受过不少人的帮助,王玉玲就下定决心,要回报身边的村民。
王婆儿媳生了,李婶腰扭了,张叔家地收不完了……不管是谁家的事儿,王玉兰总是第一个到场。
随着时间的推移,王玉玲不但融入到了当地的生活中,而且中国话说得也越来越好,和当地百姓相处得十分融洽。
1979年,她正式获得外国人在华居留证,曾经的水崎秀子就这样消失了,取而代之的则是一个操着陕西方言的王玉兰。
水崎秀子练习自己的中文名字
留在中国的王玉兰,也经历了几段颇为曲折的婚姻。
她的第一任丈夫,是和国民党军官宗开国。
当时王玉兰才十六七岁,正值青春年少的她,经人介绍后认识了宗开国,虽然不同国籍,不同文化信仰,但都没能阻止两人走到一起。
那时候能成为军官太太,是件很有面儿的事。
周围人都说她这是“嫁了个一等的丈夫”,王玉兰自己也很开心。
宗开国不但相貌堂堂,而且很宠爱王玉兰,从没跟她红过脸,还给她买了戒指,请周围的亲朋好友都吃了饭,给了她一个简单的仪式。
只是这“军官太太”的好时光并没有持续多久,随着解放战争的开始,宗开国很快就被调到了前线。
宗开国离开家后,没有给王玉兰寄过一封信,也没有托人给她带过任何消息,他就像一滴水一样,消失在了人海中,此后再也没有出现过。
王玉兰苦等无望,有人劝她放弃生死未卜的丈夫,并将她介绍给了另一位名叫雷国顺的军官。
不久后,王玉兰就跟随雷国顺回到了老家。
然而到了老家后,王玉兰才知道,原来雷国顺早就有了一个农村的童养媳。
王玉兰感觉自己受到了欺骗,要求解除婚姻,于是第二段婚姻也告吹了。
村里的妇女主任在了解她的情况后,给她介绍了村里一个名叫宋治福的老汉。
宋治福是个地地道道的中国农民,一辈子踏踏实实种地,尽管不善言辞,但是人很老实,王玉兰跟他度过了一段平淡而又温馨的日子。
1976年,宋治福因病去世,再次留下王玉兰一个人。
孤苦的王玉兰,在晚年时再次改嫁,对方是丹凤县白李湾的李明堂。
李明堂和王玉兰
李明堂为人憨厚,他不在乎王玉兰的出身和过去,一心只想跟她好好过日子。
这让王玉兰的内心十分感动——
这些年,她感觉自己一直在漂泊,直到此刻才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家。
日子安逸了下来后,王玉兰的思乡情绪也愈发浓郁。落叶归根的忧愁,始终笼罩在她的心头。
尽管从13岁时,王玉兰就再也没有回过日本,但当自己逐渐年迈后,她还是希望能在去世前,回故土看一看。
王玉兰的想法也得到了丈夫的支持。
2002年,王玉兰正式用“水崎秀子”的名字申请回日本探亲。
然而让她没想到的是,“水崎秀子”这个名字,居然被人冒名顶替了。
原来,几年前有个日籍女子钻了当地的空子,伪造了证件和印章,带着儿孙6人以“水崎秀子”的名字落户日本。
在了解情况后,中方将王玉兰的情况告知给了日本。
2005年,日本派人来到王玉兰的家,采集了她的血液和DNA等信息。
经过多方调查后,确认了王玉兰才是水崎秀子本人。
王玉兰戏剧性的经历传回了日本国内,有民间机构同情她的遭遇,决心资助她回到故土,丈夫李明堂也对此表示支持。
2006年4月,王玉兰和丈夫一起踏上飞往日本的飞机。
时隔64年,她终于又回到了故乡,只是如今的日本早已物是人非。
日本探亲留念 王玉兰(左2)李明堂(左1),表姐(左3)
而且,因为在中国生活了半个世纪之久,王玉兰已经无法听懂日语,跟当地人交流时,都要靠表姐来翻译。
按照当时的政策,王玉兰可以选择留在日本。
但陌生的城市、语言和周围那些异样的眼光,仿佛让她又回到了年少时孤立无援的时刻。
最终,王玉兰在家乡待了2个星期后,还是决心跟丈夫回到中国,回到那个遥远的小山村。
或许王玉兰在那个时候才意识到,自己早就把中国当成了家。
只不过,因为错过了落户的机会,直到王玉兰去世,她也没有中国户口。
2018年1月10日,这个耄耋老人在陕西省丹凤县离世。
因她为人善良,经常帮助身边人,所以去世后,周围百姓都自发前来为她送行。
在那张象征着自己一生的遗像上,家人用了王玉兰穿着和服的照片。
这张照片不止承载了王玉兰少女时期的回忆,也承载了那段战火纷飞的历史。
在那个战乱的年代,还有很多人和她一样,无法回归故土,甚至早就消失在炮火之中。
可造成这种结果的,恰恰是那些无耻的日本军国主义者!
这群掠夺者怀揣着野心带来了灾难和战火,不仅给中国人民留下了永远无法填补的伤痛,也让那些无辜的日本平民深受其害。
王玉兰在中国的75年,是战争下苦难人民的缩影。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让更多人看到王玉兰的故事,希望这个世界上不再有战争,不再有因战争而流离失所的人。文/W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