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积贫积弱,他在流亡的过程中,竟然游历31个国家和11个地区,还去北极买了个岛。
最近,一位中国老人悄然登上热搜。
他竟然在百年前,斥巨资买下了瑞典的一个岛,还在岛上建了座古典园林。这位老人,就是康有为。
▲ 康有为岛
百年前,不正是中国最风雨飘摇的时候吗?康有为作为一代思想领袖,时时想着变法强国,怎么会跑到瑞典买岛呢?
原因很简单,康有为除了正襟危坐的形象外,还是一位超级大土豪。而他敛财的手段,令人牙齿发颤。
1
自从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就流亡海外。而且,清廷悬赏10万两缉拿康有为,不管死活都有赏赐。
按理说,流亡的生活充满了辛酸和危险。但康有为不是一般人,他创立了一种全新的风格:环球旅行式流亡。
那个年代,飞机刚刚诞生,还没有成为运载工具。康有为就乘着轮船,开始了一次又一次的航行。
根据统计:“从1898~1913的16年间,康有为四渡太平洋、八涉印度洋、九经大西洋,先后游历了美、英、意、加、希腊、埃及、巴西、墨西哥、印度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他与瑞典的缘分,起于1904年8月19日的清晨。当来到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后,他发现道路广洁,楼阁崇丽,女孩靓艳。见多识广的康有为用四个字怒赞:冠冕欧洲。
在那个年代,欧洲本就是天堂般的存在,更何况冠冕欧洲的瑞典。
康有为带着家人四处游览,发现瑞典山水幽胜,岛屿秀丽,着实是个好地方。
当他到东部海域游玩时,发现了一座清幽至极的岛屿,恍如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
康有为当即决定暂停流亡的生活,把岛买了下来。“栖栖无所,买山隐焉,名曰避岛,号曰北海庐。”
买下岛后,他又找人建造了一座中式古典园林。亭台楼阁、雕梁画栋、曲径通幽,别提有多赏心悦目。
这当然都需要钱,买岛28000克朗,修园8000克朗,相当于现在的150万。
可惜的是,这么好的一个地方,康有为也就住了三年,然后就飘然远去,再也没有回头。这奢侈程度,简直是在致敬慈禧。
时至今日,岛上的建筑早已荒芜,所有权也被瑞典收回。这么大的资产,康有为竟再也没有过问。
而康有为的钱,究竟是从哪来的呢?
2
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先逃到了日本,然后又流亡到了加拿大的温哥华。
当听到康有为到加拿大的消息后,有数千名关心祖国命运的华侨赶来。康有为于是讲起了光绪帝被幽禁的悲惨生活,并鼓励大家齐心发奋救中国。
同胞们听得泪流满面,纷纷慷慨解囊,指望着这位大英雄能够挽狂澜于既倒。后来康有为搞了几次这样的演讲,每一次效果都很震撼。
聪明如康有为,当然知道这非长久之计。于是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更牛的方法,成立保皇会!入会是要交钱的,美洲银一圆,后来升成了五圆。
“若海外五百万人,扯算计之,每人能以烟酒之余,人捐美洲银五圆……则中国立可救矣!”
除了强国梦外,康有为还画出了一张大饼。只要皇上复位了,将按照捐款的多少论功行赏。
当时的华人,在海外生活得极其艰辛,华人被歧视的程度,几乎可以和黑人划等号。谁不眷恋生养的祖国,谁又不想有一个强大的祖国做后盾?
康有为这样的名望和承诺,当然让同胞们热血沸腾。既能为祖国效力,又可以在事后加官进爵,于是纷纷捐出了自己的血汗钱。
这个保皇会在海外有多火呢?弟子梁启超曾说:“温哥华入会者十而六七。”而且康有为后来周游列国,鬼知道他借此敛了多少钱。
而这些钱,根本没花到强国上。康有为肆意提取挥霍,仅每次拖家带口的旅游,就能轻松花掉十几万美元。
美国人荷马李,原本慕名跟随康有为,后来对他失望至极,转而投奔了孙中山。连助手徐勤都警告他,不要胡乱提款。
当强国梦成为了提款机,只剩下一声叹息。
为什么康有为的形象,和历史书上有那么大的出入呢?真实的康有为,究竟是什么样子?
3
康有为于1858年出生于广东的书香世家,5岁能诵数百首唐诗,12岁被称为神童。
但跟一般孩子不同的是,他自视极高。他在看同学时有一种霸视之气,而且把自己比作道教大宗师丘处机和创立禅宗的六祖惠能。
20岁的时候,他批评韩愈的文章道术浅薄,以致于后世的文章都空疏无用。老师笑责其狂,但从此对他青眼相看。
▲ 康有为
而他本人,自我感觉愈发良好。“静坐时,忽见天地万物皆我一体,大放光明,自以为圣人,则欣喜而笑。”
小时候自比于圣人,刚弱冠就自以为圣人,可比诸葛亮狂多了。
21岁时他游览香港,发现英国人治理的城市竟非常繁华,于是开始购进西学之书。三年后他又路过上海,更加折服于西方式的治理。“大购西书以归,自是尽释故见,大讲西学矣”。
然而,他的科举之路极不顺畅,屡试不第郁郁寡欢,反而凭借西学打开了知名度。
1891年,33岁的康有为在广州万木草堂讲学,提倡“一夫一妻”“男女平等”“女子不缠脚”等先进的思想。一时名声大噪,连已经中举的梁启超都甘为弟子。
▲ 康有为(左)与梁启超合影
但他真正登上历史的风口浪尖,还要等四年时间,再一次进京参加科举。
1895年4月,北京的考生们正等待发榜,清政府和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消息传到北京后群情激愤,康有为闪亮登场。
他召集十八省举人商议,一千二百余人签名,用一天两夜写成了万言书,主张拒和、迁都、变法。经连日抄写后传遍京城,大振士气。但上书时皇上已在和约上用玺,因此被都察院拒绝。
但这些只是他个人的描述,根据北大历史教授茅海建的考证,公车上书其实有两个概念。
“一是由政治高层发动、京官组织的上书,其数量多达31件,签名的举人多达1555人次,且上书已达光绪的御座。”
这才是历史上真正的公车上书,这么大的国耻怎么可能不引起高层的震动。至于康有为这个,31件上书都收了,为什么他的被拒绝呢?因为他压根没送。
根据他弟子徐勤等人的记载,康有为从内线太监处知道自己考中了进士,害怕影响功名,因此临阵退缩。
另外他还写了一首诗炫耀:“东事战败,联十八省举人三千人上书,次日美使田贝索稿,为人传抄,刻遍天下。”
一千二转眼就变成了三千,敢情多出来的人,都是康有为拔头发变的。
但在他的自我吹嘘下,却成为了公车上书的领袖。
4
康有为在近代史上,以两件事情得享大名:公车上书和戊戌变法。公车上书造假,变法也充满漏洞。
1897年冬,德国出兵占领了胶州湾,再次震惊了国人。1898年康有为在《上清帝第五书》中,以环视世界的角度,描述了种种危患:
西方列强正在瓜分非洲,当非洲被瓜分完毕的时候,接下来就会轮到中国。而且西方列强正在搞军备竞赛,为了避免直接的冲突,他们一定会继续殖民扩张来转移矛盾。
“保欧洲太平,则其移毒于亚洲可知。”
在那个摇摇欲坠的愚昧年代,有这种见解实属不凡。事实也果然如此,后来八国联军侵华,再后来欧洲人自己打了起来。
光绪帝也感到形势危急,颁布了“明定国是”诏书,开始了维新变法。
但康有为存在两个很大的毛病:一是轻率冒进,别人劝他循序渐行,他则主张采取雷霆手段,严重触犯了守旧派利益。二是夸张自扬,为了论证自己的观点,不惜夸大其词、曲解证据。
比如有大臣质疑康有为从哪里筹措新政的经费,他想出了把西藏卖给英国的损招。为此举了两个例子:库页岛划俄和阿拉斯加售美。
这也就是欺负那个年代的消息闭塞不通,库页岛就不说了,俄罗斯卖阿拉斯加主要是担心被英国夺取,所以才卖给了美国,而且统共只卖了720万美元。
接下来的事情众所周知,以慈禧为首的守旧派率先采取了行动,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慷慨就义,康有为则连忙逃到了日本。
很多人以为,康有为从此会走向落寞。但后来的康有为,却活成了一代富翁。
5
在情感生活上,康有为同样丰富多彩。靠提倡“一夫一妻”制扬名的他,一生娶了6个妻妾,完全可以跟韦小宝交流经验。
61岁高龄时,他看上了一位18岁的姑娘。在拜堂成亲前,发现许多儿女都比六姨太大,于是要求所有18岁以上儿女回避。
八年后的1927年,康有为喝了杯柠檬红茶,食物中毒去世,结束了他难以评说的一生。
不可否认,康有为在年轻时确实眼界开阔,具有一定的远见卓识。但他绝非一个高明的政治家,更远远没达到圣人的标准。
连梁启超都说,“先生能为大政治家与否,吾不敢知。”
鲁迅的老师章太炎更毫不客气地评价:“国之将亡必有;老而不死是为。”
庄子曾说过: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无论在任何年代,都要提防那些想做圣人的人。
当医生、当明星、当科学家,这都行,因为没有数量的限制。
但圣人,几百年甚至上千年才出一个,得做出怎样惊天动地的事才能当上。
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搜索一下康有为的人种改良计划。
由于这种人封圣的执念太强,很可能做出种种夸张的事情。同时又觉得自己超脱世外,可以不受各种规则的限制。
这就非常有意思了,久而久之地切换,两张面孔炼得炉火纯青,虚伪到极致。
国家处处风雨飘摇,圣人敛财纵情声色。
以同胞渴望强国的血汗钱,环球旅行,买岛建园,何其“洒脱”。
用时下流行的赘婿体来讲:这样的圣人,不要也罢。
世界华人周刊专栏作者:令狐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