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漫画竟引来杀身之祸,背后隐藏了法国动乱的种子
来源: 世界华人周刊 海外观察第一站  日期:2020-10-21 19:41:52  点击:1991  属于:非常人物

最近,法国再次爆发游行,起因只是一幅漫画。

10月5日,巴黎一所中学的历史教师塞缪尔·帕蒂(Samuel Paty),在“道德与公民教育课”上展示了关于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的漫画,以讲解法国允许“亵渎神灵”。

▲塞缪尔·帕蒂

这件事很快引发了部分穆斯林学生家长的抗议,因为亵渎了他们的“神灵”。

其中一名女学生的家长要求学校开除帕蒂,并在社交媒体号召举行抗议游行。这位家长在网络上透露了帕蒂的名字和学校的地址。随后,学校收到了多封恐吓信。

再后来,可怕的事情发生了。

10月16日下午,准备从学校回家的帕蒂,遭到了袭击。

凶手将其残忍杀害并斩首,还把照片公布在推特上,宣布自己“处决了地狱恶犬”。

这名凶手名叫安佐罗夫,今年只有18岁,出生在俄罗斯车臣地区,今年3月才获得可在法国居住10年的难民签证。

而他同父异母的姐姐在2014年加入了伊斯兰国组织,目前下落不明。

此事震惊法国,10月18日,数万人在法国各地举行集会,纪念遇害教师帕蒂。

法国总统马克龙将斩首事件定性为“伊斯兰恐怖袭击”,当局正准备驱逐政府观察名单上的231名极端分子。

到底是什么漫画?让一名教师引来杀身之祸?

1、

帕蒂向学生展示的漫画,是法国著名的讽刺漫画杂志《查理周刊》(Charlie Hebdo)刊登的漫画。

《查理周刊》以画风辛辣大胆闻名于世,多次刊登讽刺伊斯兰宗教领袖穆罕默德的漫画。

▲《查理周刊》热衷宗教讽刺

穆罕默德作为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斯林认为他是“真主”派遣到人类的最后使者、先知和天启诸教复兴者。

对于穆罕默德的讽刺,侮辱,对于伊斯兰教教徒来说是不可容忍的。

可《查理周刊》偏偏屡次“在太岁头上动土”。

2015年1月7日,位于巴黎的《查理周刊》总部遭到了震惊全球的恐怖袭击。

包括编辑、漫画师、安保在内的12人死亡,多人受伤。

随后两天,法国接连发生一系列恐袭和重大事故,3天内造成17人死亡。

而在被杀害之前,编辑查布依旧坚持认为这些漫画是言论自由的象征,而他们应该是受法律保护的。

9月25日,巴黎法院对《查理周刊》恐怖袭击案中的14名被告进行开庭审理。

在开审之前,《查理周刊》重新出版了先知的讽刺漫画,并将标题定为“所有这一切”。

▲ 开庭当天的《查理周刊》印有备受争议的先知漫画

这一举动又惹怒了伊斯兰教教徒。

由于5年前的那场恐怖袭击案,当年《查理周刊》报社的工作人员都被法国警方保护起来,就连他们的工作地点都被保密了。

因此恐怖分子只能选在他们的旧址进行报复,2名疑犯手持砍刀挥向路人,当场有至少4人受伤,其中2人生命垂危被送往了医院急救。

《查理周刊》事件的阴霾没有随着时间散去,社会分裂、仇恨、偏见和暴力,继续侵蚀着法国。

近些年来,发生在法国的恐怖袭击越来越频繁。

2015年11月13日到14日凌晨,巴黎及北郊圣但尼发生连续恐怖袭击事件,共造成来自26个国家的127人当场遇难,3人到医院后不治身亡,近百人重伤,368人受伤;

2016年7月14日:法国国庆节,一大型卡车在尼斯的滨海大道沿途冲撞过节的人群,造成86人死亡。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声称,该起袭击事件是一名在突尼斯出生的法国人所为。该名嫌犯后来被警察击毙;

2017年10月1日:两名女子在马赛火车站被刺身亡;极端组织“伊斯兰国”(IS)宣布对事件负责;

2018年3月23日,法国南部城镇特雷布和卡尔卡松发生一系列恐怖主义袭击,5人身亡。

▲ 巴黎恐怖袭击的幸存者

但除了每一次抗议游行,好像并没有做出什么实质性的改变,宗教矛盾使得法国就像一颗炸弹,随时都可能爆炸。

而这一切最根本的问题就是移民问题。

2、

自从在德法两国的主导下,中东、北非等地方大量信仰伊斯兰教的难民涌入欧洲。

目前,法国是欧洲拥有最大穆斯林人口的国家,多达500万穆斯林生活在法国,占总人口的5%~12%,伊斯兰教也成为了法国的第二大宗教。

加上穆斯林的生育率是基督教徒的好几倍,穆斯林的人口数量一直是在呈上涨趋势。

▲ 法国移民人口变化

在移民问题上,法国政府一直实行“共和模式”的政策,强调外来文化与法兰西文化的融合,在共和、世俗和平等的基础上,公平地对待外国移民,促使其完全融入法国社会。

但对于外来移民及其后裔来说,他们不认为法国本土居民和自己是一个国家的居民,这一切,除了宗教习俗、信仰因素所导致的以外,还有一种原因,那就是社会财富分配和阶层问题。

按照法国的政策,法国要求外来移民具备对法国的认同:即将法语视为自己的语言甚至外来移民后代的母语,只要来到法国,就不分民族、母国,都是法国人。

但是,这种理想很难在现实中落地生根,法国一项调查显示,只有56%的移民表示“感觉自己是法国人”。

在巴黎圣母院发生火灾以后,法国出现了这样的一幕:一部分“法国人”居然感到很开心,甚至对巴黎圣母院的着火投以微笑。

因为,在他们心中,那烧毁的不是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而是异教徒的建筑。

在法国,原住民往往较为容易获得高等教育的学历,而移民后代则很难获得高等教育学历,这导致移民后代大多从事相对低端的劳动。

在就业率和社会财富方面,本土居民往往占据好的工作岗位,获得较多社会财富,外来移民后代则很难做到这么“优秀”。

 

犹太人在法国地位崇高,在政法、教育、媒体界都有相当多的代表性人物。可穆斯林在法国却是以难民为主要代表。

如此明显的阶级差异,给法国埋下动乱的种子。

法国正无可避免地走向衰落。

短短几十年间,曾经的移民浪潮就成了今日的困境之源。

如何缓解宗教矛盾,已经成了这个国家一个刻不容缓急需解决的问题。

作者:小幸福

责任编辑:华小妹



  • 我要评论

    评论内容*
    姓名
    验证码*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