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炎炎盛夏,汗流浃背的时候,来一个冰镇西瓜,别提多惬意了。但你知道吗?我们现在吃到的西瓜,之所以如此香甜多汁,背后是一位老人几十年的心血。
世界华人周刊专栏作者:顾景言
新闻背后,有你不知道的世界
酷热的盛夏,来自新疆的哈密瓜和西瓜格外受欢迎。
大家普遍认为,新疆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瓜果积累糖分,所以此地瓜果分外香甜。
少有人知的是,在早年,新疆瓜果由于缺乏良好的品种,即使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也依然面临着产量低、个头小、口感不佳的问题。
直到一个女人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
她二十出头就已经是中央部委的公务员,却自愿离开京城,跑到荒凉的戈壁滩去支援边疆建设;
当她官至副厅级领导职务的时候,又放着大好仕途不要,辞官去研究瓜果育种;
她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却坚决不让地方政府给她修筑“院士楼”;
她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边疆,新疆人民亲切地把她称为“月亮姑娘”。
她,就是吴明珠。
用现在的眼光看,吴明珠似乎有点“傻”。
她原本赢在了命运的起跑线上,并依靠自己的勤奋一路领先,但是却一直在舍弃自己本应得到的奖赏。
1930年1月,吴明珠出生在湖北武汉的一个书香家庭。
她的父母都是当时的高级知识分子,学识渊博。
吴明珠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耳濡目染,自幼便手不释卷。
少年时代的她,不仅学业成绩始终优异,对于艺术领域也很感兴趣,尤其喜欢看苏联的电影。
那个年代的苏联正处于火红的革命年代,拍出来的电影也洋溢着无所畏惧、为祖国奉献一切的浪漫主义情怀。
艺术总是能在不知不觉中滋养一个人的灵魂。
1953年,当吴明珠从西南农学院毕业之后,作为青年人才被分配到了中央农村工作部。
年纪轻轻便进了中央部委,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事情啊!
吴明珠却终日忧思重重,做出了一个令人感到匪夷所思的决定。
她主动向领导要求,离开北京,前往新疆去支援农业建设。
原因只有一个,她想要运用自己所学,实实在在地为国家做些事情。
为此,她多次和领导软磨硬泡,强烈要求去基层,终于打动了领导。
1955年,吴明珠如愿以偿,挥别了首都,踏上了前往新疆的路途。
在遥远的边疆,一片广阔的天地正在等待着她。
上个世纪50年代的新疆,艰苦程度可想而知。
吴明珠作为一个年轻女干部,初来乍到,无论是在语言上还是在饮食上都很不适应。
但是吴明珠全都克服了下来。
她住在鄯善县政府提供的一间简陋宿舍里,白天去田地里走访瓜果种植情况,晚上挑灯整理资料,想要迅速让瓜农们学会科学种瓜,提高瓜果的产量和质量。
当时新疆的哈密瓜虽然味道不错,但是由于种植方式存在问题,一直产量稀少。
然而,她却面临了一个巨大的难题:农民们对于她所倡导推广的“科学种瓜”总是抱着狐疑的态度。
很多当地的农民认为,我们祖祖辈辈都是瓜农,经验丰富得很,你个北京来的年轻女娃娃懂什么?
站在一群被风雨锤打得无比坚实的老农面前,年轻稚气的吴明珠确实在气势上输了几分。
吴明珠知道,想让他们心服口服,不能用嘴皮子,得用事实说话。
她找到了一位当地种瓜种的最好的摩沙大叔,和对方打赌,以一年为期,看看谁的方法种瓜产量更高。
从那天起,吴明珠恨不得住在瓜田里。
这个从小就生活在大城市、没有怎么经受风吹日晒的女孩,为了能赢得这场赌约,像一个普通农妇一样辛苦劳作。
她按照书本上学的知识,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精心侍弄着三亩瓜田。
到了收获的季节,本来打算看她笑话的瓜农们都目瞪口呆。
吴明珠的瓜田不仅产量远比摩沙大叔要高,味道更是无比香甜!
事实远比语言要有力得多。
瓜农们心服口服,对这个北京来的小姑娘充满了敬佩!
从此,吴明珠的科学种瓜法很快在鄯善县推广开来。
农民们都亲切地叫她“阿依木汗”(月亮姑娘)。
吴明珠的才能,也很快引起了上级领导的注意。
那时候的新疆地区极度重视人才,在晋升方面非常单纯,有能力者就能得到重用。
吴明珠这样甘愿奉献的女知识分子,在当时是很得领导赏识的。
她从一个底层的农技站站长岗位上,一路被提拔,50出头就已经官至吐鲁番行署副专员。
这是副厅级岗位,相当于现在的副市长。这是新疆对于她的热情回馈。
然而,吴明珠却让所有人大吃一惊:她在仕途最为春风得意的时候,选择了辞职。
放着风风光光的副厅级领导不做,在很多人眼里吴明珠无疑浑身冒傻气。
更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辞官后她主动要求进入新疆农科院园艺所。
这等于重新回到了田间地头,过着风吹日晒的生活。
吴明珠却乐在其中。
她此举,是为了完成自己此生的一个宏愿:挽救濒临灭绝的瓜种,让祖国人民吃上物美价廉的瓜!
为此,她昼夜搜集新疆的珍稀瓜种,遍访农业专家和学者,把瓜种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和总结。
为了让哈密瓜和西瓜走出新疆,她不顾自己已经不再年轻,多次奔波在新疆和海南之间,只为了实现“南繁北育”,让与新疆气候截然相反的海南也能产出优质的瓜。
几十年间,吴明珠一共选育新品种30多个,创造高达数百亿元的经济效益;
新疆的优质瓜种,在大江南北落地生根;
原本濒危的瓜种,也在她的挽救下重新焕发活力;
……
而她最引以为豪的,则是“8424”西瓜的培育成功。
这种西瓜个大皮薄,甜度非常高,是西瓜中的王牌。
而8424,正是吴明珠花费了大量心血,于1984年在上海培育出来的。吴明珠教授当时使用了许多实验配比方案,最终在第24组找到了良种。所以命名为“8424”。
8424上市之后,很快受到全国人民的喜爱,直到30多年后的今天依然是市场的宠儿。
这不仅让全国人民吃上了好瓜,更让瓜农们有了良好的收益,大大改善了他们的生活。
1999年,吴明珠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她是新疆第一位女院士。
在这个几千年来崇尚“官本位”的古老国家,吴明珠辞官去种瓜的这种行为,是很难被人理解的。
副厅级领导,意味着地位和荣耀。如果有多少人一辈子都渴求能够“进步”,做梦都想要被提拔。
弃高位而不顾,无异于傻瓜。
但是,很多人都忘记了,我们的国家,曾经经历过一个火红的年代。
那个年代的人,为“革命者”的身份而自豪,以“建设者”的身份而自居。
君不见,曾经的副总理吴怡,大学毕业在荒凉的甘肃当了一个车间技术员,她最爱的一首歌就是《我为祖国献石油》;
君不见,如今某位副国级要员,在20岁从北大毕业后,主动要求到最艰苦的西藏工作,一呆就是20余年;
君不见,最早一代援疆志愿者、石油勘探者、支边青年,在雨雪风沙中建设我们的国家,直到满头白发;
……
吴明珠回忆往事的时候曾经感叹:“那个年代,多艰苦啊。可再苦,我们都挺乐观。”
这不仅仅是乐观,而是那个年代革命者共有的壮志豪情。
这些已经垂垂老矣的革命者,曾支撑着我们的国家,从山河破碎的绝境,走到如今民族复兴大国崛起的繁荣之路。
现如今,江山信美,以待我辈。
在这片大地上,革命者的热血永远都不会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