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对死神都充满了敬畏,对死亡有着本能的恐惧。
在芸芸众生的心里,死亡是一个深不见底的黑洞。它吞噬着你的荣耀、你的耻辱、你的金钱、亲人和朋友……,吞噬着原本属于你的一切的一切。
死亡像一个巨大的梦魇笼罩着我们。每个人都在竭尽全力地躲避它,希冀能得到永生,渴望“与天地同寿,与日月同辉”。一个人如果主动去选择拥抱死亡,该要有多大的勇气和多深的绝望。
可是人终有一死,无论你是贩夫走卒,还是王室贵胄。因为只有死亡,才能彰显生命的意义。
生命是如此宝贵,每个人表达生命的方式又是如此不同。
陶渊明珍惜生命,他把肉身和灵魂都放进自己构建的“桃花源”里,籍以实现生命的广度和深度。
孔子珍惜生命,他行走在广袤的春秋大地上传播思想,把自己的生命张力张扬发挥到了极致。
曹操珍惜生命,他快如疾风灵如脱兔,一举一动都在努力实现着生命的最大价值,最终成就了一番霸业。
而历史上曾经有这么一个人,不仅看破名利,而且还把死亡悬置于生存之中,去抵抗生存的苟且,向死而生,超越死亡,站在死神的肩膀上书写生命的辉煌。
他就是司马迁。
司马迁铜像
透过时光的远景镜头,拨开板结的历史泥土,在血色残阳的苍穹下,汉武大帝的金戈铁马似乎赫赫扬扬地刚刚过去,渐去渐远的历史涛声还萦绕在耳边嗡嗡作响。
于是,我们把目光投向远方,去找寻那一尊青铜质地的雕像……
01
前半生,他是个男性
司马迁的人生划分为两截,以48岁为分水岭,以受宫刑为标志。
司马迁出生在一个小官家里。父亲司马谈是朝廷太史令。这个太史令是一个清汤寡水的小官,但可以自由出入皇家图书馆,使得司马迁从小就受到了很好的史学熏陶。
百度百科
从20岁开始,司马迁用了整整七年时间游历四方。他走过了莺飞草长的春天,走过了萧瑟枯寂的冬天,消消停停,全方位地感受着广袤大地上的历史脉络和风俗文化。山川、传说、习俗、典故等都成了司马迁的奴仆。
司马迁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张牙舞爪的盛世,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十分热衷于武力和巡游。得益于此,后来被封为郎官的司马迁几乎每次都陪同汉武帝出巡,用脚印阅读着山温水软的壮丽山河。
在司马迁35岁那年,父亲司马谈在封禅大典时突然病危,临终遗命司马迁完成《史记》,已泣不成声的司马迁接受了父亲的嘱托。三年之后,38岁的司马迁继任父亲的太史令一职,开始集中精力撰述《史记》。
在38岁至47岁这九年间,司马迁和许多大臣一样,带着讨好汉武帝的心态去撰写《史记》的。毕竟,汉武帝这只权力的恐龙实在威猛,司马迁不傻,他没有理由不谨慎行事。
然而这一切都在李陵案发生之后改变了,命运开始对司马迁露出了獠牙。
公元前99年,急功近利的李陵率领五千步兵进入漠北攻打匈奴。作为飞将军李广的孙子,李陵极度渴望建功立业以光耀门楣。
然而这注定是一个与李陵过不去的冬天。在浚稽山一带,李陵的部队与匈奴单于的部队相遇,双方立即展开激战。尽管李陵的士兵个个勇猛无比,但对方有八万骑兵,部队寡不敌众,最终兵败,时乖命蹇的李陵被迫投降。
名将阵前降敌使汉武帝很失面子,善于揣摩上意的大臣们都骂李陵该死。这时书生气十足的司马迁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李陵投降估计是迫不得已的,请皇上心放宽些(司马迁《报任安书》)。
可是书生的心思与帝王的心思永远是无法同频共振的,这一点在历史上曾多次被证明,在未来也会反复被证明。
史载汉武帝听完司马迁的话后龙颜大怒,训斥司马迁是借口给李陵邀功来攻击另一位将军李广利,因为后者是他宠妃李夫人的兄弟。司马迁立即被打入监狱。
司马迁或许不明白,看似风光无限玉堂金马的王宫,其实是动辄五步喋血的场所;看似高高在上礼炮鲜花的王位,其实积淀着浓稠的血腥气。
命运对司马迁更大的嘲弄还在后头。第二年,汉武帝为搞清楚李陵事件的真相,派公孙敖深入大漠调查。没想到公孙敖带回来的消息却是李陵不但已投降匈奴,还在练兵准备对抗汉朝。
这个消息成了压垮汉武帝最后一丝希望的稻草。他立刻下旨斩杀了李陵家族的所有成员,并判了还在狱中的司马迁死罪。
这个时候司马迁才终于明白了皇帝到底是一样什么东西,他总算看清楚了汉武帝脸上的毛孔和眼里的血丝。追根究底皇帝根本不是人,而是一只权力猛兽。而“威加海内兮于四方”的汉武帝更是一只权力恐龙,一只位于食物链顶端、忠实践行着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丛林法则的恐龙。
按汉律,死罪可用五十万钱赎罪,或者处以宫刑。司马迁家里根本没有余钱,朝廷里也没人给他求情,摆在他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自杀,或者宫刑。
《司马迁》剧照
司马迁首先想到的是自杀。因为宫刑这种令人发指的酷刑任何一个心智健全的人都无法忍受。在司马迁眼里,这是一种最下等的腐刑。
可是《史记》还没有完成。在司马迁心里,这部书不仅是为了完成父亲的临终遗命,更是他个人的生命,灵魂的苦汁。
于是司马迁决定活下去,用一具荒唐的躯体在苟且中活下去。
一刀下去,司马迁站了起来,他完成了一次悲壮的涅槃。这一年司马迁48岁。从此历史上少了一个男性,却多了一个男人。
02
后半生,他是个男人
司马迁出狱了,李陵一案也已水落石出:公孙敖带来的消息其实有误,给匈奴练兵的不是李陵,而是另一位降将李续。
为表示悔过,汉武帝给出狱后的司马迁升了官,任中书令,他试图用这个小点缀让血色专制透出几分人情味来。可汉武帝不知道,经过灵魂洗礼的司马迁已不是从前那个司马迁了。
《司马迁》剧照
宫刑无异于一次心灵“腰斩”,彻底斩断了司马迁的过往。司马迁在精神上已彻底决绝了皇帝,决绝了俗世的种种羁绊,他独立地站在历史风云之中,做一棵独立天地之间、吐纳万象风云的参天大树。
无情的人世,残缺的身体,悲怆的灵魂,司马迁直面眼前这个荒唐的盛世,他要有充沛的才华和惊人的意志力将自己送入历史。
对于《史记》,司马迁确立了这样的创作目标:“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在接下来的五年里,带着对皇权的宁静藐视,司马迁穷尽全部心力终于完成了这一部皇皇巨著。《史记》全书130篇,52万余言,被后世的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这部巨著除去对历史真相的揭示外还深入揭示了人性的秘密。宫刑毁了司马迁的余生,却在无意中成就了《史记》这部旷代史书。
如果司马迁没有遭遇过这一场不幸,他就很有可能像其他史官那样,小心翼翼地写一些给权势者歌功颂德捧臭脚的东西,那自然就没有了后者的精神高度。
上苍用作者个人的惨痛悲剧来成全一部巨著的完美。历史老人站在幽暗之处默默地注视着这一切,微微含笑。
《司马迁》剧照
《史记》完成后并没有在世上流传,因为里面有批评当朝皇帝汉武帝等人的字眼。司马迁将之“藏之名山,副在京师,俟后世圣人君子。”一直到司马迁死后多年,其外孙杨晖用手抄本的形式让各方有志之士前来抄录,才让这部巨著最终得以现世。
雄才大略、金戈铁马的汉武帝永远不会想到,他给一个无足轻重的下属处以的宫刑,竟然成就了一个历史伟人。
这位孱弱的伟人晃荡着残破不堪的身体,带着一颗激愤的心打扫清理出一片“历史江山”,使自己从肤浅平庸的众生中脱颖而出,有声有色地走到了历史的聚光灯下。
心雄万夫的汉武帝辛苦打造的大汉江山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化作历史中的一脉烟尘;而司马迁撰述的《史记》却变成了穿越时空隧道的光,让后人千秋万代地仰视。
高山仰止!
作者:倪志峰,热爱写作和酷跑,喜欢用文字记录心灵的轨迹
本文图片版权归属原作者,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