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最懂美食的中国男人回来了, 跨越六大洲拍摄, 每一帧都馋哭吃货
来源: 世界华人周刊 海外观察第一站  日期:2018-11-07 20:48:34  点击:2103  属于:非常人物

友情提醒:这是一部不能在深夜看的纪录片,还有,建议饭后食用。

 

· 世界华人周刊出品 ·

世界华人周刊专栏作者:鹿溪

 

说到“吃”这个话题,有着几千年美食积淀的中国人,自然最有话语权。
 

从八大菜系到14种主要烹饪方法,锅碗瓢盆中凝结着中国人对美食的追求。而最近,一款美食纪录片《风味人间》强势来袭, 自打10月28日开播以来,上线12小时,播放量破亿,完美地收割了一票看众的心!
 


 

让不少人饿着肚子流着哈喇子,也不忍心移开视线半分。这不,在众多吃货的力推下,《风味人间》更是前所未有地,拿下了豆瓣评分9.3的高分!
 


 

不少人边看边感叹,顾不得擦一擦垂涎欲滴的口水。
 


 

这大概就是传说中的,馋死人不偿命系列了~
 

01
 

看完前两集后,有人评价道,《舌尖1》的感觉又回来了!
 


 

没错,这一系列纪录片,除了由《舌尖上的中国》第一二季总导演陈晓卿亲自操刀外,还专门请来了《舌尖上的中国》御用配音李立宏老师。
 

还是原来的配方,还是原来的味道。
 

陈晓卿


为了寻求中国美食的独特性,团队一行人走访了六大洲共20多个国家,为屏幕前的观众开启了一场又一场美食盛宴!
 


 

这里有鲜香酥嫩的手抓羊肉
 


 

有唇齿留香的秃黄油拌饭
 


 

有令人食欲大发的洋芋搅团
 


 

还有酥脆可口的石子馍
 


 

每一帧画面都夹杂着浓郁的香气,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美食与味蕾的碰撞,堪称教科书版的下饭神器了!
 


 

为了将美食的鲜、香传递给观众,《风味人间》首次加入了超微观摄影、显微拍摄、动画再现、交互式摄影等技术。
 


 

让观众透过镜头,更加直观地感受食材的演变过程,看哈萨克族人制作马肉马肠,如何在低温下凝结成冰爽、看盐粒如何融入火腿,看到反复捶打,淀粉不断拉伸通过这个过程,体会食物制作过程中的精妙绝伦~
 


 

02
 

有人这么评价这部纪录片:与其说《风味人间》是一部美食纪录片,不如说是陈晓卿以美食为起点探索风味人间的过程。
 


 

因为,虽然还是原班人马打造,虽然还是一档美食纪录片,《风味人间》却不同于《舌尖上的中国》专注于中国的美食,而是将视线延展到了五湖四海。
 


 

为了体现“环球同此凉热,边界逐渐模糊,但地球上多元的风土,依然孕育出多彩食物”的理念,陈晓卿带领团队,去往摩洛哥、法国、秘鲁、西班牙、越南、埃塞俄比亚等20多地,让观众在相同的食材里,看到文化的差异。
 

比如,在传统中国需要烹饪、调味的,散发着鲜香的火腿。
 


 

到了西班牙,则成了专业切片师手中的艺术。
 


 

娴熟的技艺,格式化的流程,这种现切现吃,直接送入食客口中的模式,已经演化为当地的一种仪式。
 


 

与它同时出现的,还有中国人与法国人对土豆的钟情,伊朗高原和关中平原对于面食的遥相呼应,播撒在山海之间的小麦,几乎改变了全人类的美食结构。
 


 

以及颇让荷兰人烦恼的大闸蟹,到了中国人手里却游刃有余,尤其是江浙这道酥皮蟹,让观众在感叹中国人在美食上深厚造诣的同时,也惊叹于食物本身所带来的奇迹。
 


 

美食就是以这样一种方式,让我们的日子有了滋味,同时也在日趋雷同的生活里,辨认对方,看清自己。
 

就像陈晓卿说的那样,“拍摄美食,就像一次一次的探险,通过对美食的研究,我越来越认清自己生活的这片土地,也越来越了解自己生存的这个星球。”
 

03
 

除了诱人的美食画面以外,与以往美食纪录片不同的是,《风味人间》着重于浓墨渲染美食背后的人文气息,回归于陈晓卿最想坚守的态度:美食纪录片不应该止于食物本身。
 


 

于是,我们看到了这样一段画面。
 

第一集片尾处,“镖鱼少年”和父亲,为了捕获今年少得可怜的旗鱼,少年全身没有任何防护措施,在海面上苦苦等待。
 


 

巨浪虽不至于滔天,但透过镜头,感受着渔船的颠簸,透过荧屏上一闪而过的父亲焦急和担忧的眼神,不少屏幕前的人,都为立在船头的少年捏了一把汗,毕竟,一个不留神,他就有可能命丧大海。
 


 

终于,旗鱼出现了!
 

可惜,少年失手了……
 

隔着屏幕,观众们都能感受到他的落寞与失望。
 


 

但他没有放弃。
 

整理好工具后,他依旧手持鱼叉站在船头,循着旗鱼的踪迹,向海面奋力一扔,终于!刺中了!
 


 

将2米长的旗鱼拖到船上后,他和父亲吊着的心,终于放下了,苦苦漂泊多日,总算有了收成。
 


 

而类似这样扣人心弦的画面,还将出现在《风味人间》接下来的镜头中。
 

有人曾问陈晓卿,该如何权衡“美食”与“人物”的比重问题,陈晓卿坦言道:这是一个永远的话题,“我们有时会被撕扯,众口难调。”
 

直接呈现美食,将人物、故事统统删掉也未尝不可,但好在,《风味人间》没有为了迎合观众,删掉其背后体现的人文精神。
 


 

04
 

而这种拍摄态度,早在他拍摄《舌尖1》的时候,就贯穿始终了。
 

陈晓卿不打算将自己囿于“八大菜系”里,在他眼里:最好吃的是饥饿,最好吃的是人,人情比美食更有嚼头。
 

因此,他的画面里不光有美食,更有浓浓的人情与文化。
 


 

就像这些围坐在一起大口吃肉的哈萨克族人一样,从食物的收获到烹饪,再到热腾腾地端上餐桌,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他们的满足和喜悦。
 


 

而这一切,在陈晓卿看来,正是美食背后所带来的喜悦与感动,对他来说,在成为一名美食纪录片导演之前,他的身份是纪录片导演。
 

陈晓卿说,纪录片的使命,是要给行将消失的生活,留下最后一帧照片,也要在食物中呈现民间和原生力量。
 


 

因此,他着重去挖掘美食背后的韵味,引领着观众从美食的表层,渐进式地深入里层。
 

不仅抓住了观众的胃,也抓住了观众的耳朵与眼睛。
 

当我们看到腌制火腿对盐分的把控时,看到捕捉旗鱼时与惊涛骇浪对战时,看到翻炒过程中的每一分力道、火候时,也会被这种传统的,离我们渐行渐远的技艺所感动。
 


 

或许某一天,当经济的车轮碾压过历史的厚重,当这项传统技艺彻底消失时,透过《风味人间》,观众依然可以了解那些曾牵动人心的饮食文化。
 

这就是《风味人间》所传达给我们的意义。
 

就像陈晓卿曾说过的那样,“与其赞美菜肴,不如赞美做菜的厨师,与其赞美厨师,不如赞美采集食材的人,与其赞美食材,不如赞美这一片土地。”
 


 

赞美这方土地带给人类的宝贵财富,感恩那些悉心烹制,将食物端上桌的人们。
 

《风味人间》,除了展示中国人独有的饮食自信外,更令人感慨,一蔬一饭,皆无穷滋味。
 

我们和食物之间,竟有这样的奇妙缘分!
 

看过《风味人间》,相信不少人都被陈晓卿镜头里的美食感动了,纪录片中,哪道美食最挑逗你的食欲?生活中,哪道菜肴最令你念念不忘?一起来说说吧~



  • 我要评论

    评论内容*
    姓名
    验证码*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