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伪满洲国总理之子, 却成为红色特工, 将一生都献给了新中国
来源: 世界华人周刊 海外观察第一站  日期:2018-10-09 16:31:57  点击:3227  属于:非常人物


 

又到了“九一八”纪念日,勿忘国耻的同时,我们也应记住那些曾经为了祖国、为了和平奋战的人们。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有一个孩子才刚满10岁,此时他的父亲做出了一个决定,正是这个决定,开启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

 

世界华人周刊专栏作者:顾景言

新闻背后,有你不知道的世界

 

 

1950年8月,沈阳,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为首的就是曾经的伪满洲国皇帝溥仪。他们作为战犯,从苏联被遣送回国。

从踏入国境那一刻,溥仪就一直极度恐惧,因为他听说他们这些战犯回国之后就会被处决。所以,他一路上战战兢兢、丑态百出,直到一个年轻人走到他的面前。
 

在抚顺战犯管理所改造的溥仪


这个年轻人叫张梦实是伪满洲国总理张景惠的儿子,曾和溥仪一起作为战犯被关押在苏联5年,比溥仪提前3个月被遣返回中国。
 

上图从左往右分别为张景惠、儿子张梦实和侄子张绍维


看到张梦实还活着,溥仪欣喜若狂,终于相信:中国政府是不会杀害他们的。
 

只是那个时候的溥仪还不知道,他所信任的这位文质彬彬的总理公子,还有另外一个身份——红色特工。
 

生来安乐,宠爱加身

 

凡是知晓张梦实家世的人,都会忍不住感叹:伪满洲国总理之子,一个从小生活环境如此优渥的小少爷,究竟怎么就成为了红色特工?
 

他的前半生,实在是太不可思议。
 

1921年,张梦实出生于黑龙江哈尔滨。在他出生的这一年,他的父亲张景惠已经51岁了。老来得子,自然分外宠爱,张景惠给自己的这个儿子起名为“张绍纪”。
 

 

 

张梦实和父亲(左)



在那个战乱的年代,和其他家庭的孩子比起来,张梦实无疑是十分幸运的,因为他有父亲的荫庇。
 

他的父亲张景惠虽然出身于贫寒的农家,但是却凭借自身的才干和交际能力爬到了陆军总长的高位,还是东北王张作霖的结拜兄弟。
 

在当时的东北,张景惠的赫赫权势,足以让妻儿过上锦衣玉食的生活。
 

而且,与当时很多粗鲁蛮横的奉系军官不同,张景惠对待家人十分和蔼。无论是对待自己的妻妾子女,还是对待家中的仆人,始终都是轻声细语。对待自己的小儿子张梦实,张景惠几乎是百依百顺。
 

所以,在孩童时期的张梦实眼中,他所看到的父亲,并不是外人眼中严肃凛然的奉系高官,而是一个“老好人”。
 

晚年的他曾经回忆起父亲:“这个老头从没和人在家里头吵过,我那些母亲有时候跟他吵啊,说些不三不四的,他自己抽自己的水烟,不理她们,比我母亲好。”
 

张梦实晚年谈起父亲


因此,无论在能力还是人品上,张梦实对父亲都是非常景仰的。
 

九一八让他沦为“汉奸的儿子”

 

与此同时,家族的显赫、父亲的宠爱,也为张梦实营造了一个坚实的屏障,年幼的他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根本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正在发生怎样的巨变、东三省的百姓即将面临多么凄惨的处境。

直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
 

在这个时候,东北的局势愈发紧张,整个张公馆的气氛也和以往大有不同。张梦实不过是个10岁的孩子,却也已经感受到父亲的惶恐和焦虑。
 

儿时的张梦实


张公馆的访客络绎不绝,来自不同群体的说客们都希望张景惠能够站在自己的阵营。

 

一直对东北怀着野心的日本军方,也派人前来劝说张景惠,希望张景惠能够投靠日本人。
 

张景惠



张景惠的心情是十分复杂的。彼时,日本军方在东北虎视眈眈,而年轻的东北军少帅张学良已经撤退回关内,到底选择站在哪边,是一个艰难的抉择。
 

不过,没过多久,张梦实知道了父亲的选择是什么。哥哥告诉他,父亲选择了屈服于日本人,当上了日伪的官员。
 

张梦实,成了汉奸的儿子。
 

这件事情对张梦实的打击是巨大的。
 

他从来没有想过 ,自己那个善良温厚、总是像个老好人一样的父亲,竟然背叛国家,成为日本人的走狗。虽然他只是个孩子,但是已经知道了汉奸是令人不齿的,亡国奴是可悲的。
 

但是更为可悲的是,作为一个别人眼中“汉奸的儿子”,他没有能力去替自己辩解,更没有能力去改变父亲的决定。
 

东渡日本,力图报国

 

九一八事变,改变了整个国家的命运。而彼时的张梦实,从一个不知世事艰难的孩童,一夜之间长大,知道了“亡国奴”的悲惨和“汉奸家庭”的耻辱。
 

1935年,父亲张景惠接受日本人的任命,成为伪满洲国的总理大臣。张梦实也变成了“总理之子”。
 

伪满年代的张景惠


这个名头带给张梦实的并不是荣耀,而是巨大的屈辱感。他不知道该怎样劝说父亲和日本人撇清关系,也不知道自己能够为千疮百孔的国家做些什么。
 

幸好,有一个人成为他的指路明灯。
 

这个人叫丁非,原名张绍雄,是张梦实的堂哥,比他大6岁。
 

丁非在当时算得上是一个十分积极的爱国青年,他阅读了很多进步书籍,十分崇尚共产主义,向往苏联的社会制度。
 

张景惠七夫人徐芷卿、张景惠、张绍纪(张梦实)和侄子张绍维(丁非)


张梦实从丁非那里,了解到很多关于国内外局势以及世界政治制度的知识,对建设起一个强盛的中国心生向往。
 

可以说,丁非为张梦实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窗户。
 

后来,丁非前往日本早稻田大学读书,与张梦实书信往来频繁。少年时代的张梦实,对这位堂哥的博闻多识佩服不已,暗下决心也要像堂哥一样东渡日本,学习先进的理论,以图报国。
 

他开始不停地和父亲诉说自己想要出国留学,看看更大的世界。
 

张景惠向来对这个小儿子十分宠爱,虽然心中不舍得他离开,却也默认了他的决定。他万万不会想到,自己爱若珍宝的幼子,在几年之后会成为潜伏在他身边的红色特工。
 

1940年,19岁的张梦实如愿以偿,踏上了前往日本的客轮。
 

这一去,如同蛟龙入海。
 

张梦实在日本


潜入地下,屡建奇功

 

张梦实和自己的堂哥丁非一样,就读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在丁非的引导下,张梦实阅读了大量马列主义著作,并加入了东北留日青年救亡会,成为一名地下工作者。
 

很快,张梦实就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办成了一件大事。
 

1941年,德国进攻苏联,苏联军队损失惨重,而日本的重要军事人物山下奉文的去向成为斯大林日夜悬心的一件事情。他是南下侵略南亚地区,还是与德国联手攻打苏联?
 

青年时代的张梦实


这件事情关乎着苏联兵力的调动,也关乎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整体局势。
 

最终,刺探军事情报的任务,交给了张梦实。
 

他利用回国探亲的机会,想办法接触当时伪满洲国和日本方面的密件。为了避免父亲怀疑,他声称自己是为了多学习一些经验和知识,为了今后更好地为父亲分忧。这番说辞令张景惠欣慰不已,办公室任由他出入。
 

张梦实每天都会谨慎周密地翻阅父亲办公室里的文件,终于让他找到了线索:一份机要文件上显示着,日本关东军的精锐部队正在南下集结。
 

而与此同时,他也得知山下奉文已经辞去满洲防卫军司令一职。这两个迹象充分表明一个事实:日军此番进攻目标是在南亚,而并非苏联!
 

张梦实迅速把情报传递了出去。斯大林很快就收到了这一情报,解除了后顾之忧,毫不犹豫将兵力调往了对德作战的前线,促成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1943年,张梦实结束留学生涯,回到了东北,成为地下组织安插在伪满洲国的一把尖刀。
 


 

他利用自己“总理之子”的身份,结交了当时伪满洲国上层的许多政要以及日本军方的重要人物,源源不断地将刺探到的情报传递出来。
 

双重身份,让他备受煎熬

 

作为一个潜伏者,张梦实是十分优秀的;但是作为一个儿子,张梦实的心中却承受了太多的拷问与煎熬。
 

平心而论,他与其他与家庭决裂的革命者是大有不同的。因为抛却政治上的纷争,他的父亲在他的心中是一个温和恬淡的好人,对他更是爱护有加,从未有半点苛责。童年的张梦实,在父亲的溺爱下,甚至9岁了还不会自己提裤子。
 

自己的做法,究竟是对还是错?张梦实毕竟受传统文化影响颇深,忠孝难两全的困境使他十分纠结。
 

归根到底,他之所以能够大展身手,依靠的其实是父亲张景惠对他百分之百的信任。在其他的伪满官员眼中,他也是一个十分孝顺的孩子,但作为一名红色特工,他其实是背叛了自己的父亲和家庭。
 

内心的纠结,一直在反复拉扯着他。
 

1945年,苏联红军攻入东北。身为总理大臣的张景惠和手下的许多大臣已经策划好了方案打算逃跑,张梦实得知这一消息之后,向苏联方面进行汇报,苏联军队很快根据这个情报抓捕了张景惠及其部下。
 


 

张梦实的大义灭亲,使张景惠一夜之间从总理大臣沦为阶下囚。张梦实的心中亦是万分不忍,但是他能怎么办?如果不及时报告,这些伪满政要都会逃之夭夭,不利于战后对日本的清算和追责。
 

国家和自己的小家之间,张梦实再次选择了前者。
 

此后,张梦实也和许多伪满洲国的高官一样,作为战犯被带到了苏联,因为苏联需要张梦实为他们充当翻译,同时,继续潜伏在高官之中摸清他们的思想动态。
 

直到1950年,被拘禁5年之后,张梦实才被引渡回国,获得了应有的待遇。
 

自此,他将自己的名字正式由“张绍纪”改为“张梦实”。
 

因为,一个崭新的国家已经建立,理想之梦都已实现。
 

其实在那个年代,张梦实这样的潜伏者并不只是孤例。事实上,当时的东北留日青年救亡会的成员,大部分都出身于伪满洲国的上层家庭。
 

他们都和张梦实一样,选择了背叛家庭,忠于祖国,可谓是“舍小爱,寸大义”。为了共建新中国的理想,他们舍弃了家庭,投身了党的事业,而这背后又是许多人难以承受的痛苦,背弃家庭的选择使其内心不可谓不煎熬,但是为了新中国,他们又都无怨无悔地奉献了自己的一生。
 

晚年的张梦实


然而,这种行为,也存在着很多争议。有人认为这种利用父子感情获取情报的行为是一种大不孝;也有人认为,身处乱世,应当把国家和黎民放在首位。
 

忠孝之间,难以两全,这种时刻,究竟该如何取舍?



  • 我要评论

    评论内容*
    姓名
    验证码*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