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余叶子
在日本大阪,有一家看似不起眼的小店,桌椅普通,装饰简单。。
但偏偏就是这样的弹丸之地,让无数日本吃货念念不忘,争相前往。
这家店从1963年正式营业到现在,一晃已经过去50多年了,然而这家店不仅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销声匿迹于街角,反而名声越来越大,红遍了整个日本。
这是日常的一到饭点,店铺里便挤满了客人,心甘情愿的排着队,等待店员送上的美食。
在生意热闹的高峰期,外三层里三层的食客常常把店铺围得水泄不通,等待时间无限延长。
尽管如此,来这里的客人依旧只增不减。
网友直呼:这里生意太火爆,找座位很困难!
那么,到底是什么样的美食令大家如此疯狂呢?
万万没想到,答案既不是山珍,也不是海味,而是
竟是白米饭!
至于其他小菜,那都是实打实的配角!
看完你一定很惊讶:
这家店爆红50年的缘由,竟然
就是这样一碗看上去普普通通的主食米饭?
但日本吃货都说:“这家店的米饭,
只吃一碗,
便会惦记一辈子!”
就连店主人自己也说:“煮的不好吃的饭,叫‘米饭’,煮的还可以的叫‘御饭’,煮到极致的饭,才算得上‘银饭’ 。” “饭”在日语里本是对米饭的礼貌性表达,而“银饭”,可以说是煮米饭的最高境界。
而这家名为“银饭屋下户亭”(日文为:银シャリ屋ゲコ亭)的小店,就是因为制作出了香甜可口的“银饭”而爆火。
日本吃货们更是将制作出如此美味米饭的店主人奉为“煮饭仙人”,他的名字在日本可谓是家喻户晓——村嶋孟。
“煮饭仙人”:50年如一日,只为传承对食物的匠心
“煮饭仙人”而今已经有88岁了,依然坚持开店,将盈利额的55%-60%拿出来作为食材成本,开店50年来不加盟、不扩容、不涨价。
老人家煮出来的米饭,颗粒分明,软硬适中,每天都有400位左右的客人眼巴巴的等待着“煮饭仙人”的杰作。
那么,如此广受好评的米饭,背后藏着怎样与众不同的制作秘方呢?
面对大众的好奇,憨厚的老人家毫不吝啬的分享了“银饭”的制作方法,这辈子他已经用这样的方法用心制作了800万碗米饭了。
首先是挑选质量上层的好大米,这是作为“银饭”最基础的一步,如果大米本身质量不好,煮出来口感自然会受影响。
在问及“煮饭仙人”选米的参考标准时,老人家的回答让人有些吃惊,他给的答案是——全凭手感。
50年的煮饭经历已经让他的手与大米之间形成了一种难言的默契,“只要一洗米,我就知道米好不好,那种米粒划过指尖的记忆我一直都记得。”
选好合适的大米后,煮饭的第二个重要步骤自然是淘米。将纯净水与大米混合,快速搅动揉搓,时间不能长,力道也讲究,既不能太轻,否则无法充分摩擦每颗米粒的表皮,也不能太重,那样容易让米粒断裂。
淘好的米接下来需要放在事先准备好的纯净水中,静置40分钟左右,让米粒充分吸水 。
接下来将泡好的米放入锅中,先用小火微煮,让米粒充分受热,转而改为大火,待到米饭的粘汁翻滚冒泡时,不时转动锅盖与饭锅,确保受热均匀。
这样不断认真观察转动20分钟后,改为微火闷蒸,让每一粒米饭的口感发挥到极致。
每一次煮饭,老人都格外的专注,身边准备了大大小小不同的计时器,不肯遗漏任何一步。
饭出锅后,四溢的芳香四溢,闻之心醉,也许就是对于“煮饭仙人”这个美誉最好的证明。
所谓的匠心与极致,也许背后都是超乎常人的专注与较真。
“煮饭仙人”自己也曾坦言,默默煮饭50年,不愿放弃的理由里只有一个,那就是最倔强,那就是他觉得自己背负着日本的饮食文化,要传承一份认真对待食物的匠心,不能停歇。
老人家最初也许并没有想过自己有一天坚守传承日本的饮食文化,一切都是时间慢慢锻造出来的闪光。
一碗米饭的幸福感
最初,激发他开店的念头非常的淳朴,既不是弘扬文化,也不是爆红日本,。而是饥饿带给他的刻骨铭心。
村嶋孟年轻的时候经历过战乱,在四处逃难的过程中,他一度靠捡面包屑和着杂草充饥,关于饥饿的记忆深深的留在村嶋孟心里。
虽然之后战火平息,生活又恢复了正常,但村嶋孟却一直没有忘记在饥饿难耐时吃一碗米饭带给自己的幸福感。
上个世纪60年代,日本的物资依旧紧缺,物品不能充足供应,需要靠分配,并不是家家户户都能买到优质的大米。
那个时候,村嶋孟恰好因工作的原因能买到好大米,他想让更多人尝到米饭的美味,索性便开了一家小饭馆,把自己认真煮的“银饭”供应分享给身边的人。
半个世纪过去了,村嶋孟已经从一个健壮的年轻人变成了年过八旬的老头子,他自己都不禁感慨,随着年事的增长,嘴笨,脑子也不好使,唯有精神气尚好。
他每天依然坚持凌晨四点起床锻炼,工作15个小时,努力把这家小店持续经营下去。
“煮饭仙人”也曾想过要找一位接班人,但天不遂人愿,终究没有遇到合适的手艺传承人。
而今的他也不打算要找人继承小店了,只有一个笃定的愿望:一直煮饭,工作到死。直到自己走的那一天。
去年,“煮饭仙人”专程来过一次中国,寻找好的水源和大米,这也引发了中国吃货们的高度关注。
为了鼓励大家用心对待食物,认真煮饭,老爷子甚至把自己的宝贝饭锅也带到了中国,亲手给中国食客们现场蒸煮了 一锅可口的“银饭”。
老爷子想用行动告诉中国的朋友,好的食材和水源哪里都有,美味的食物并无地域的局限,全在乎一颗热爱生活,专注细节的心。
“煮饭仙人”的到来,瞬间也激发了媒体的无限好奇,有的地区为了蹭热度,甚至编造了一些与村嶋孟老人相关的子虚乌有的传言。
有人说村嶋孟出生于东北五常,因为母亲是中国人,所以名字里有个孟字。村嶋孟从小就吃五常大米长大,后来也在中国结婚,有个女儿。
当有记者问“煮饭仙人”这些说法是否属实时,老人乐呵呵的摆手笑了。
他说自己从小出生长大在日本,小时候并未来过中国,膝下只有一个儿子。
老人一生不求大富大贵,开店也并没有打算要赚很多钱,把营业额很高的部分都拿来购买食材原料,只希望靠经营这家专卖米饭的店养大儿子。
如今愿望都实现了,店铺也在半个世纪的运转里广受好评,中国之行,除了寻找食材和传扬匠心文化,老人还有一个愿望,就是当年卢沟桥事变的地方,看看纪念馆。
当老人看到当年日军犯下的累累罪行时,心痛的泪流满面,扶着栏杆鞠躬道歉。他跟随行的朋友说,教育的力量真的很重要,。对于那场战争他自己感到很抱歉。
在这样一位老人的心里,除了煮饭之外,也许还装着一份博大与自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也许这就是“煮饭仙人”在日本人的心里,已然成了一座丰碑的原因。因为他的银饭,也因为他的为人。
而今,这家小店依然开着门,迎接八方来客。
“煮饭仙人”在一日日的蒸蒸煮煮里,感受到的不是乏味与枯燥,而是幸福和满足。
在他看来,煮饭是他真心喜欢的事,日复一日的重复里传递给他的是快乐。
也许,这家小店能火50年的缘由,除了美味的米饭,还有“煮饭仙人”的那颗对待事物诚挚质朴的心。
一个人,一口锅,一辈子
他的人生可以说平淡无奇
他的人生也可以说创造了传奇
专注把生活百味
煮进人生一味
这样的专注
世间能有几人?
“煮饭仙人”,用50年的时光
走到了别人仰望的高度
这也许才是令人心折的巨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