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48岁的家庭妇女,一不小心就伟大了。
世界华人周刊专栏作者:顾景言
新闻背后,有你不知道的世界
全文2688字,读完大约5分钟
一个48岁的家庭妇女,在偶然机会下得到了一部相机,从此成了世界历史上最著名的摄影师之一,你可能没有听说过她的名字,但是你一定看到过她的作品——教科书上的那幅达尔文像。
卡梅隆夫人的摄影作品——达尔文(1868)
她就是英国著名的女摄影师卡梅隆夫人。
卡梅隆夫人画像(图/George Frederic Watts)
· 01 ·
1815年6月11日,卡梅隆夫人出生于印度的加尔各答,她未出嫁前的名字叫“朱莉娅·派特”。
尽管出生于印度,但是她是一个血统纯正的英国人,她的父亲出身贵族,是一名英国政府的官员,受命参与对殖民地的管理。
当时的加尔各答并不富裕,但是无论在这个世界的哪一个角落,出身特权阶层的孩子总能享受到最好的东西。
卡梅隆夫人的摄影作品——朱莉娅·杰克逊(卡梅隆夫人的侄女)(1867)
父亲的官位和优越的家境使卡梅隆夫人享受了最好的教育,她的童年和少年时代过得十分精彩,无论是在语言还是音乐艺术方面都出类拔萃。
在父亲的庇佑下,卡梅隆夫人成了一朵高岭之花,她有着惊人的美貌和艺术鉴赏能力,同时又有着贵族的傲慢和矜持。
卡梅隆作品《女孩的玫瑰花园》,1869年
如果不出意外,卡梅隆夫人将一直和父母在印度生活,然后找一个门当户对的贵族夫婿。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正当卡梅隆夫人无忧无虑地享受少年时光的时候,她的父母却因为疾病很快相继离世了,卡梅隆夫人一夜之间由千金大小姐变成了一个孤儿。
卡梅隆夫人的摄影作品——赫伯特·达克沃思(1867)
这场变故在很大程度上为她的后半生埋下了一个伏笔。
父母都已经过世,年少的卡梅隆夫人就像一朵失去了温室护佑的花朵。如果继续留在加尔各答,难免见景伤心,因此卡梅隆夫人决定换一个环境,离开印度,回到英国去读书。
祈祷的少女,1866
· 02 ·
此时的英国,正处于维多利亚女王的统治之下,政治经济文化在整个欧洲都名列前茅,印度和英国简直是天壤之别。
因此,当卡梅隆夫人回到了这个让自己感到陌生的母国之后,对一切都倍感新奇,她几乎是孜孜以求地吸收新的文化养料。
虽然她是一个父母双亡的孤女,但是她毕竟出身名门望族,依然可以利用贵族的身份在上流社会的交际圈里博得一席之地。
卡梅隆夫人摄影作品——和平之吻 (1869)
通过接受正统的英国贵族教育,与上流社会的贵族小姐们交流,卡梅隆夫人不断提升自己对艺术的感知能力。
这个年轻女孩就像寄居贾府的林黛玉一样,美丽骄傲,却又处处小心,生怕哪里做得不够得体被人嘲笑,她担心别人把她嘲笑为“从印度来的乡巴佬”。因此在英国待了一段时间之后,她又去了当时欧洲的文化艺术中心——法国,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
年少失怙的卡梅隆夫人,在缺乏父母教育引导的情况下,正是通过自己的倔强和努力,成长为一名真正的贵族小姐。而不断刻苦学习的过程,也使她逐渐从父母去世的伤痛之中走了出来。
卡梅隆夫人摄影作品——我等(1872)
结束了在法国的学习之后,卡梅隆夫人回到了她的成长地印度。这次回来,她遇到了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人——查尔斯·黑·卡梅隆。
查尔斯·黑·卡梅隆出身高贵且非常富有,本人也极具才华,是当时著名的法学家。按照当时的观念,贵族家庭的女子,就应该找一位这样的“金龟婿”,他简直是贵族女子择偶的一个标准模板。
在查尔斯的热烈追求之下,年轻的卡梅隆夫人就这样被他俘获了。1838年,两人正式结婚,之后定居于印度的加尔各答。
查尔斯·黑·卡梅隆
· 03 ·
但是,这场婚姻在带给卡梅隆夫人稳定优裕生活的同时,也使她没有时间继续品味艺术。
《红楼梦》里,曹雪芹老先生曾经借贾宝玉之口说出了这样一段话:“女孩子未出嫁,是颗无价之宝珠;出了嫁,不知怎么就变出许多的不好的毛病,虽是颗珠子,却没有光彩宝色,是颗死珠子;再老了,更变的不是珠子,竟是鱼眼睛了。分明一个人,怎么变出三样来?”
卡梅隆夫人摄影作品——光与爱(1865)
婚后的卡梅隆夫人,正是面临着这样的困境。她像当时千千万万家庭妇女一样,每天相夫教子,料理家庭中的各项琐碎事务,根本就没有属于自己的闲暇时间,更不要说静下心来读书或者品味艺术了。
曾经如同珍珠一样璀璨夺目的贵族千金,沦落为“死鱼眼珠”一样庸碌平凡的妇人。
卡梅隆夫人摄影作品——演员Ellen Terry
1848年,她跟随丈夫回到英国定居于怀特岛,继续着相夫教子的主妇生活。可能连卡梅隆夫人自己都觉得,一生也就这样了,不会有什么大的改变。
然而,15年后的1863年,她的人生出现了意想不到的转机。
这一年,她48岁,女儿都已经嫁做人妇了。她的女儿十分孝顺,觉得母亲每天都只有家务活动可能会感到无聊,于是精心为她准备了一份圣诞礼物——一部相机。
卡梅隆夫人摄影作品——朱莉娅·杰克逊(卡梅隆夫人的侄女)(1864)
相机在当时可是一个新鲜玩意,卡梅隆夫人对女儿的这个礼物简直是爱不释手。她说:“这个具有纪念性的礼物,越来越激起我内心原有对美的爱好。”
沉寂多年的对艺术的爱好,在此时此刻被全然唤醒。卡梅隆夫人几近于痴迷地开始了自己的摄影生涯。
卡梅隆夫人酷爱拍摄人像。她邀请了很多英国社会的名流去她家里做客,然后为他们拍摄照片。
卡梅隆夫人摄影作品——约翰·赫歇尔(1867)
与一般的摄影师不同,卡梅隆夫人在拍摄人像的时候并不过于追求外形上的完全清晰,而是追求将人物的神韵和性格表现出来。这种理念,有些类似于中国画里的“写意”。
· 04 ·
在耗费大量心血之后,卡梅隆夫人终于拍摄出了让自己非常满意的作品。她满怀期待地将自己的作品送去参展,却遭到了意想不到的嘲讽:“卡梅隆夫人要先学会了使用照相机,也许会拍得好一点。"
之所以遭此恶评,是因为当时的摄影界并不认可卡梅隆夫人的理念。他们认为,卡梅隆夫人拍摄的照片焦点不清晰,照片局部有些模糊,根本就不够资格被称为合格的摄影作品。
卡梅隆夫人摄影作品——亨利·泰勒(1867)
但是这正是卡梅隆夫人的摄影作品最为独特的一点。她刻意在拍摄的时候有所取舍,将人物最为鲜明的特点在照片中凸显出来。
所以,虽然摄影界对卡梅隆夫人颇有微词,但是当时的社会名流却还是络绎不绝地前往怀特岛,成为卡梅隆夫人的座上宾,渴望留下一张最能展现自我的照片。
卡梅隆夫人将这种人像的拍摄,称作“容颜不朽"。
卡梅隆夫人摄影作品(1874)
就连大名鼎鼎的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也成为了卡梅隆夫人的“模特”之一。我们现在看到的最著名的那张达尔文像,就出自卡梅隆夫人的手笔。
1879年,卡梅隆夫人病逝。在她所生活的那个年代,她并未得到所有人的认可。可是正如大多数伟大的艺术家所遭遇到的那样,在去世之后,她的摄影作品的价值被一步步挖掘,她也成为了摄影史上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
百年之后,卡梅隆夫人得到了一个公正的评价。她的摄影作品,被英国人视为国宝;她在摄影史上的地位,也得到了彻底的肯定。
阿·安·普罗克特曾经说过:“梦想一旦付诸行动,就会变得神圣。”
1870年,儿子给卡梅隆拍的照片,55岁
当48岁的卡梅隆夫人第一次拿起相机的时候,想必不会预料到自己日后会取得这么大的成就。但是她为了自己的梦想付诸行动了,在那一刻她的梦想就已经变得神圣。
有网友这样评价卡梅隆夫人:“一个48岁的家庭妇女,一不小心就伟大了。”然而,只要敢于迈出第一步,任何人都有伟大的可能。如果不付诸行动,再大的梦想,也仅仅是一个空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