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
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
——余光中《当我死时》
世界华人周刊专栏作者:辛上邪(加拿大)
视界才是世界;人生不易,要以积极的心态自娱自乐
全文1531字,读完大约3分钟
2017年12月14日上午10时
余光中先生去世于台湾高雄
带着他的才华和遗憾离去
恰在南京大屠杀80年祭的次日
他的乡愁源于南京,六朝烟雨的金陵
江南,唐诗里的江南,九岁时,
采桑叶于其中,捉蜻蜓于其中
——余光中《春天,遂想起》
那是他再也回不去的江南
1928年重阳节,余光中生于南京
父亲福建永春人,母亲是江苏武进人
但余光中的根在南京,他说自己是“茱萸的孩子”
八十年前的炮火将他逐走
石头城陷落之前一路流亡
从越南到云贵入蜀投奔陪都任公职的父亲
在四川,余光中接受了传统吟诵教育
古诗词和吟诵伴随了他一生
每逢独处寂寞,例如异国的风如雪夜,
或是高速长途独自驾车,便纵情朗吟
——余光中《自豪与自幸》
19岁时重回南京,入读金陵大学外语系
1949年跟随父母去香港,再去台湾
1954年与覃子豪、钟鼎文等创办蓝星诗社
彼时诗人的职业是少尉编译官
1958年赴美国爱荷华大学作家营
他是第一位中国被邀请去的作家
是年,母亲病故
归来啊,母亲,来守你火后的小城。
春天来时,我将踏湿冷的清明路,
葬你于故乡的一个小坟,
葬你于江南,江南的一个小镇。
——余光中《招魂的短笛》
1965年,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执教一年
他的四女儿出生于美国
余光中颇为自豪的是有四位千金
他为女儿们专门写了散文
然而诗歌还是留给乡愁
碧瞳,照出五陵少年的影子
照出北回归线移植来的
相思树的影子
——余光中《新大陆之晨》
我的却拒绝远行,我愿在此
伴每一朵莲
守小千世界,守住神秘
——余光中《莲的联想》
次年返回台湾后,余光中执教各大学
写诗,写散文,翻译,编辑,评论
出版多部著作,担任众多笔会主席
1969年三赴美国执教工作
年轻时的余光中
1974赴香港大学任教达11年
与深圳一网之隔,让余光中的乡愁沸腾
月光还是少年的月光
九州一色还是李白的霜
祖国已非少年的祖国
纵我见青山一发多妩媚
深圳河那边的郁郁垒垒
还认得三十年前那少年?
——余光中《独白》
他反复吟咏长城、界河、屈原、李白
他是不能回家的游子孤魂
香港任教期间
公无渡河,一道铁丝网在伸手
公竟渡河,一架望远镜在凝眸
堕河而死,一排子弹啸过去
当奈公何,一丛芦苇在摇头
——余光中《公无渡河》
他像战士一样,四处发出讨伐的檄文
他从香港发文指责台湾乡土文学是工农兵文学
引起台湾省的文学硝烟
指出胡兰成的汉奸历史
将胡兰成的《山河岁月》在台湾查禁
而他又是那样的柔情侠骨
支持兴起的校园民谣
1975年杨轩和胡德夫在台北演唱《乡愁四韵》
被视为台湾校园民谣的开端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血一样的海棠红
沸血的烧痛
是乡愁的烧痛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余光中《乡愁四韵》
几年后,被罗大佑演唱并收入专辑《之乎者也》
余光中在大陆被认可、熟知
亦是始于一首被传唱的诗歌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余光中《乡愁》
1992央视春晚上,胡浩波演唱了《乡愁》
2015再次由雷佳在春晚唱响
他的以诗入歌是中国现代民歌之滥觞
陶杰说他是“用中国文字意象之第一人”
黄维梁说他是“用紫色笔写诗,
用金色笔写散文,用黑色笔写评论,
用红色笔编辑文学作品,用蓝色笔翻译”
夏志清说他的诗是“唐诗中洋溢着‘菊香与兰香’的中国”
亦何须招魂招亡魂归去
你流浪的诗族诗裔
涉沅济湘,渡更远的海峡
有水的地方就有人想家
有岸的地方楚歌就四起
你就在歌里,风里,水里
——余光中《漂给屈原》
受冷空气影响,气温骤降
本是去医院疗养的诗人就这样去了
去得匆忙,去得仓皇
我的心是七层塔檐上悬挂的风铃
叮咛叮咛咛
此起彼落,敲叩着一个人的名字
你的塔上也感到微震吗?
——余光中《风铃》
留下无数佳作,博古通今,跨越四海
斯人远去,风范长存
永恒,刹那,刹那,永恒
等你,在时间之外,在时间之外,等你,
在刹那,在永恒
——余光中《等你在雨中》
赴昆仑,渡黄河,追曹操共饮
三生三世解不完的忧患
大师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