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华人周刊专栏作者:顾景言
新闻背后,有你不知道的世界
全文2910字,读完大约5分钟
· 01 ·
1900年十月的西安街头,跪满了迎接圣驾的百姓。
由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仓皇逃到了西安避难,但是排场依然不能丢,很多平民被要求跪迎圣驾。
这一天一直下着雨,老百姓们跪在雨中又冷又饿,却都敢怒不敢言,只能忍气吞声继续等着。
然而有一个21岁的青年书生却咽不下这口气:慈禧昏聩,害得国家贫弱不堪,现在连京城都丢了,还好意思跑到西安城来耀武扬威?
这书生越想越愤怒,竟然做出了一个惊人之举。
他跑回家中给当时的陕西巡抚岑春煊写了一封信,指出慈禧太后祸国殃民,劝说岑春煊杀掉慈禧太后。这个大胆之举被他的一位好友及时发现,好友出了一身冷汗,拼死将他拦下。
这位想要“手刃西太后”的年轻书生,我们都很熟悉他的名字。只不过,在我们的认知中,他是一位白发长须的慈祥老者,却未曾想,他也有如此壮怀激烈的青年时代。
他,就是于右任。
· 02 ·
1879年,于右任出生在陕西三原。他原名叫于伯循,两岁丧母,被自己的伯母抚养。
值得庆幸的是,家族中向来有注重读书的传统,因此他从小在叔父的帮助下接受了正统的儒学教育。
儒家一向强调的是要做一个忠臣孝子,为君父效力。熟读儒家经典的于右任,在少年时代也确实有过"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他16岁中秀才,23岁中举人,在当时可以称得上年少得志。
如果是在太平盛世,于右任很可能会成为一名循规蹈矩的清官。但是,他出生在一个面临着“三千年未有之变局”的时代。国家已经走到了穷途末路,百姓任人宰割,而帝国的统治者却只顾着耀武扬威。
尤其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落荒而逃的慈禧太后跑到了西安,依然不忘讲究皇家的排场,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彻底激怒了年轻的于右任。
是,儒家的圣贤们教育他要忠君爱国,但是儒家的亚圣孟子也说过,“君之视臣为土芥,则臣之视君为寇仇。”
看清朝廷腐败的于右任对科举入仕这条路彻底死心了,准备走上革命的道路。他写下了大量讽刺时局的诗歌,企图唤醒民众,却因此被举报,成为全国通缉的要犯。
于右任因此不得不逃亡上海。就是在上海,他给自己起了”于右任“的名字。
这个名字大有深意。”右任“的谐音是”右衽“,在古代,汉族人民的衣服是“右衽”,而少数民族的衣服是“左衽”,于右任是借这个名字表达对反满革命的支持。
在上海的日子里,于右任和自己的老师马相伯等人一起创办了复旦大学。“复旦”这个校名,就是于右任从《尚书·卿云歌》中的“日月光华,旦复旦兮”里撷取出来的。
1906年,于右任在日本结识了孙中山,并加入了同盟会,成为之后的国民党元老之一。
为了声援同盟会的革命行动,于右任在国内创办了多份报纸,赢得了许多忠实读者。
中山先生与部分临时政府成员合影。左起吕志伊、于右任、居正、王宠惠、孙中山、黄钟瑛、蔡元培、海军代表、马君武、王鸿猷。
在这些读者中,有一位湖南青年非常喜欢这份报纸,将于右任视为他最敬重的大才子。多年以后他告诉别人:“我在长沙第一次看到的报纸《民立报》,是一份民族革命的日报,这报是于右任先生主编的。”
这位来自湖南韶山的青年名字叫毛泽东,在后来成为了新中国的开国领袖。在建国后,依然对于右任念念不忘,希望能够得到他的书法作品。
· 03 ·
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一向和孙中山并肩作战的于右任被授予了交通次长的职务。上任之后的于右任锐意改革,立志要为铁路事业做出一番贡献,却没过多久就遇到了袁世凯专权,北洋政府上台。
于右任始终是孙中山革命理想最忠诚的追随者之一,立刻在孙中山号召下开始了“二次革命”,是当之无愧的国民党大佬。
然而,他和其他一些贪慕名利的国民党大佬画风却大不一样。
他不贪权,不爱钱,旧文人的清高和耿介在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孙中山的总统职位被袁世凯谋夺之后,北洋政府意图拉拢于右任,给他授予了文虎勋章。
文虎勋章在当时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荣誉,因为获得了这个勋章意味着非常受北洋政府敬重。
然而,于右任始终认为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果实,因此对于北洋政府也没有任何好感。他果断拒绝了这个勋章,并且嘲讽道:“什么文虎章,你猫也给,狗也给,我看不值半文。”
除此之外,北洋政府还曾以每月3000大洋的高薪邀请他担任职位,也被于右任毫不犹豫拒绝了。
要知道,在那个年代,2000大洋就能在北京买一套精致的四合院。
· 04 ·
中年以后的于右任,由于推翻满清的志向已经实现,民国政府的实权也已经再次回到国民党手中,整个人身上已经没有了当年刚烈勇猛之气,反而像一个长须飘飘的世外仙人。
这就是中国读书人的又一特质了。就如同西汉时期的张良一样,只要觉得毕生最大的功业已经完成,便倾向于闲云野鹤的人生状态。
他一袭长袍,美髯垂于胸前,经常携带印章走街串巷,只要有人来求墨宝便来者不拒。
于右任的书法雄奇苍劲,在民国书法家之中别树一帜,前来求字者络绎不绝。而他的大胡子,也给他带来了“美髯公”、“于胡子”的外号。
但是,即使是外貌像一位德高望重的世外仙人,于右任的才学气度依然为他惹来了烂桃花。一天,有一个美貌女子找到于右任,告诉于右任自己想要嫁给他。于右任一脸懵逼:咱俩素不相识,姑娘您这是唱的哪出啊?
这女子解释道:您不是倡导自由恋爱吗?我现在就看上您了,我要嫁给您。
于右任这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他哭笑不得地说:“那也得双方都愿意啊。我家里有位好老伴,可是离不了的。”女子听罢悻悻而去。
这样一位儒雅清高的人物,在国民政府中简直是一股清流。蒋介石对于这位元老也很是尊重,将他任命为监察院院长。
在监察院长的任期里,于右任清正耿直,做的无可挑剔,蒋介石对他十分赞赏。
不过,于右任对蒋介石却颇有微词。这并不是由于私怨,而是他看到蒋介石治下的中国,阶级矛盾不断增大,贫富悬殊,和孙中山先生理想中的那个中国相差太远。
他觉得,蒋介石早已经背弃了孙中山的革命理想。
· 05 ·
1949年,国民党的军队节节败退,大量高官撤退到台湾。于右任虽然身为国民党元老,却已经对国民政府在解放后的腐败黑暗十分失望,再加上他对故土的留恋,并不愿意跟随蒋介石撤退到台湾。
因此,当渡江战役即将结束的时候,于右任依然还在南京。他已经决定留下。
但是事态的发展已经不是他能够预料到的了。
他是国民党的元老,蒋介石不允许他留在大陆。所以,于右任最终还是被“裹挟”到了台湾。
但是,由于没有及时得到消息,他的妻子和孩子错过了飞往台湾的机会,被留在了大陆。永别故土,骨肉分离,成为了于右任心中永远的痛。
晚年的于右任,形单影只,经常独自登上高山,远远地望着大陆的方向黯然神伤。这位青年时代曾经敢于反叛清政府的革命元老,如今却在命运面前无可奈何了。
1962年的一天,已经是风烛残年的于右任写下了一首《望大陆》: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
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兮。
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天苍苍,野茫茫;
山之上,国有殇。
1964年11月10日,于右任病逝于台湾。他的遗物不多,几乎没有值钱的东西,也没有任何存款。这位国民党元老,在去世的时候竟然清贫至此,令他的那些同僚们汗颜不已。
在临终前,他已经口不能言,向守在身旁的下属先伸出了一个手指,然后又伸出了三根手指。很多人猜测,这应该是指:将来中国如果再次统一,就将他的遗骨运回陕西三原,那是他的故乡。
然而,53年后的今天,他的遗愿依然没有实现。这不仅是他的遗憾,更是一个民族无法言说的伤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