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凌晨,刘皇发的去世,意味着香港失去了一位灵魂人物。
世界华人周刊专栏作者:顾景言
全文2485字,读完大约4分钟
2017年7月23日,香港各大报纸纷纷报道一位老者的逝世,政经各界的精英也都予以沉痛悼念。香港特首林郑月娥亲自出面表示缅怀:“发叔,我们永远怀念您。"
这位老者叫刘皇发。他究竟是何方神圣,能够使香港人如此敬重怀念?能让特首亲自悼念,他生前的威望该有多高?
刘皇发
事实上,这位被林郑月娥亲切地称为“发叔”的老者,是香港人民心目中的“新界王”。他在香港繁华地带坐拥600多块地皮的商界大佬,政府如果想要发展新的市镇,都需要出面向他请求征地。
除此之外,他更是坚定维护祖国统一的民族主义者,引领无数香港人走过迷茫动荡的岁月。
有人说,7月23日凌晨刘皇发的去世,意味着香港失去了一位灵魂人物。
刘皇发曾出任多届立法会议员,政治力量举足轻重。
刘皇发有很多外号,有人叫他“发叔”,有人叫他“刘皇叔”。前者让人想起周润发,后者则让人联想起刘备。刘皇发和他们有着共同之处,都是生于贫贱,却都建立起了令世人艳羡不已的事业。
1936年10月15日,刘皇发出生在香港新界屯门龙鼓滩村。
他是典型的穷人家的孩子,虽然不能说是家徒四壁,却也仅仅是能够温饱而已。不过,由于父母只生了他这一个儿子,不愿意让他从小就当不识字的睁眼瞎,咬咬牙把他送进了学校,供到了初中毕业。
从灵山中学毕业之后的刘皇发,辗转做过很多苦力活,他当过农民,也曾在铁路上给路轨上漆,还自己开过小卖铺做小买卖,下层社会的很多工作他都曾进行过尝试。
青年时期的刘皇发
贫穷是一把双刃剑,有时候它会消磨人的斗志和尊严,使人甘愿向无尽的深渊沉沦;但有时在一些英雄人物的身上,却是磨炼他们心性的最好工具。
年轻的刘皇发虽然出身贫寒,但是人穷志不穷,他一直铭记着父母对他的期望,希望有朝一日能够成为声名显赫的政界人物。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他在贫苦的生活中静静等待着良机。
1960年,他的机会来了,他生命中的伯乐出现了。
他的伯乐名叫陈日新,是新界赫赫有名的政治人物,曾经担任过新界乡议局主席,此后在香港回归之后又担任过全国政协委员和港事顾问,长年造福于香港社会,在政界民间都很有威信。
1980年,当时乡议局主席陈日新(右一)、屯门乡事委员会主席刘皇发(右二)
一个偶然的机会,陈日新结识了刘皇发。他对这个聪颖能干的小伙子印象十分深刻,决意给这小伙子一个崭新的平台。
1960年,24岁的刘皇发由于获得了陈日新的赏识和支持,顺利担任龙鼓滩村村代表。
香港地图
村代表,这个职务很多人听了会忍不住发笑:不就是和一个村长差不多嘛,有什么了不起的?但是,不要忘记了,香港就只有那么大,一个村对于香港而言也是不小了。更何况即使是在大陆,24岁就当上村长的年轻人也是凤毛麟角吧?
刘皇发是当时最年轻的新界政治人物。他就是从村代表这个职务上做起,一步步成为“新界王”。过程自然是艰难的,然而刘皇发的斗志却从未消失。
刘皇发以屯门乡委会主席身份与新界民政署长黎敦义(前排左三)讨论原居民权益
当时香港的时局是非常复杂的。
英国政府依然对香港进行着殖民统治,而大陆则一直没有忘记这块原本就属于中国的土地。局势多变,政界人物若果想脱颖而出,最起码不能让英国政府猜忌,甚至还要适当地逢迎。
1972年,已经成为屯门乡事委员会副主席的刘皇发,努力说服龙鼓滩的居民,将一块地皮出售给政府,用为英军操炮区。此举赢得了政府的赞赏,为他之后在仕途上的一帆风顺埋下了伏笔。
刘皇发被委任为太平绅士
不久之后,1973年,刘皇发被委任为“太平绅士”,地位进一步上升,在香港说话也更有分量。此时的刘皇发已经开始多方涉猎商业,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进行投资,并结识了李嘉诚等商界大鳄。
从政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很多叱咤风云的政治家有时候也会有些迷茫和疑惑。而对于刘皇发而言,答案是毫无疑问的:为先祖增光、为新界人民争取利益、维护国家统一。后者是重中之重。
刘皇发的乡土情结非常浓厚。他生于新界长于新界,少年时经历诸多磨难,深刻体会到处于社会下层的父老乡亲们是多么的不易,因此他的大半生都在为新界人民发声,争取应有的权益。
在20世纪80年代,中英两国关于香港问题进行了多次会谈,香港回归祖国怀抱已经是近在眼前的事情。然而,有些香港的精英却要么移民国外,要么误信英国人的宣传,对回归祖国有抵触情绪。
这个时候,刘皇发敏锐的政治眼光再一次体现了出来,他意识到香港回归已经是大势所趋,而他本人也是一个很有家国情怀的人,他决定为祖国的统一大业出一份力。
于是,他成为了当时香港人眼中的“亲中派”,密切与大陆高层接触,在香港回归的过程中殚精竭力。1985年,他进入立法局,同时接受大陆方面的委任,参与《基本法》的起草。
刘皇发(右)1986与当时的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副秘书长鲁平合照
在起草《基本法》的时候,刘皇发给其他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因为他那股子为新界居民争取权益的劲头实在太感人了。当时的负责人之一陈佐洱曾对人提起:“刘皇发等于《基本法》第四十条。”原因是开会的时候刘皇发几乎始终都是在为“第四十条”发声,寸步不让。
《基本法》第四十条是什么内容呢?就是关于对新界居民传统权益的保护。
新界居民一直享有“丁权”,年满18岁男性居民都依法享有土地,即有建屋的权利。刘皇发担心统一之后这项权利得不到保障,如果这样的话必然会引起新界居民的不满,也不利于国家的统一大业。
所以,刘皇发利用自己“新界王”的身份,反复与大陆高层进行商议,最终成功保全了新界居民的各项传统权益。同时,他旗帜鲜明地支持香港回归祖国,也为大陆方面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香港回归
香港回归之后,刘皇发不停奔走在各个不同的团体和派系之间,努力消除他们之间的矛盾,力图香港保持和平与稳定,曾有人评价他:“一生担当和事佬,把矛盾变作共识。”
刘皇发曾说过:“为政不在多言。”他亲身践行了这句话。
一直以来,刘皇发留给人的印象都不是慷慨激昂的演说家,而是埋头苦干的实干派。用自己的政治智慧促进了祖国的统一,也最大限度上维护了新界人民的利益,无愧于“新界王”的身份。
刘皇发以其对香港、对新界的贡献,于2005年获特区政府颁发大紫荆勋章。这是首位新界原居民获得此殊荣。
如今的香港,比原来更加繁荣,但却依然存在着一些不稳定因素,我们多么希望,多出几个刘皇发这样的人物。